陳忠實的《白鹿原》不愧是一部史詩巨著,之前在小的時候讀過書,那時候未經世事,印象深刻的是黑娃和田小娥和命運抗爭的故事,純粹是讀人物故事,對人性、對當時歷史背景體會的不深。最近看了電視劇,回顧了一下經典,感慨不已。
在清朝末年到新中國成立,是中國風云激蕩的半個世紀,在那個混亂多變的年代,又有多少人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呢?又有幾人能看清世事呢?
1、做人要做明白人,看透世事和人性,明白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白鹿原上朱先生算是唯一的明白人吧,白嘉軒、冷先生、陸兆鵬、田福賢和白孝文算是半個明白人。其他人包括鹿子霖,都是糊里糊涂,糊涂過一輩子。黑娃自己說:兆謙(黑娃)闖蕩半生,混賬半生,糊涂半生,現在想念書求知活得明白,做個好人。所以黑娃學了做人的道理后,也改的最徹底。
2、明白道理還不行,還要踐行。要說踐行,白嘉軒踐行的最好,腰桿夠硬,所以他能成為白鹿原上能讓原上人踏實的守望書。白孝文是反面例子,白孝文懂得道理不少,但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自甘墮落,沒有踐行圣賢的道理。
凡人們絕對信服圣人的圣言,但是卻不真心實意的施行,這并不是圣人的悲劇,而是凡人永遠也成不了圣人的緣故。
圣人能看透凡人的隱情隱秘,凡人卻看不透圣人的作為;凡人和圣人之間有一層永遠無法溝通的天然界隔。圣人不屑于理會凡人爭多嫌少的七事八事,凡人也難以遵從圣人的至理名言來過自己的日子。
這句話講的太有道理了。
3、人不能被自己的欲望牽著走,不能放縱自己的欲望。可以說大部分人都是隨著自己的欲望的習性走的,鹿子霖就是典型的欲望滿足主義,白孝文更是墮落放縱自己的欲望,以至于丟失了自己。白嘉軒是自律和修身的典范。高級的人生不是一味滿足和放縱自己的欲望,而是靠自律,少欲才能生智慧,人生才能升華。
4、人是很容易被洗腦的,活在自己認為正確的世界里。鹿兆海和白靈本是兩小無猜的情侶,但是受兩個不同主義和意識形態的影響,并堅持著自己的正確,想說服對方,結果是偏見讓兩人最后形同陌路。 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講,在你沒有看清事物本質之前,你看到都是現象,并且是你眼里的現象,也就是主觀的解讀,并且由于視角有限,你看到的現象只是整個事物的一個部分,而不是全部,所以沒有絕對的正確,你們只是看到了事物的其中一部分,所以不能一定說自己是正確的,別人是錯誤的。
5、讓人感動的,依然是情和義。雖然在時代巨變,世道混亂的年代,但白鹿原上依然發生可歌可贊,讓人動容的事情。白嘉軒為白鹿原做了那么多好事,為幫助大家度過饑荒,冒著危險向土匪借糧。白鹿原發生瘟疫時,仙草冒著被感染的風險連日照顧被感染的鄉民,最后自己也被感染,去世了,真是舍己為人。鹿兆鵬被抓要被槍斃,冷先生傾盡家產,把一馬車銀元送人撈人,救了拋棄自己女兒的女婿。這些仁義的行為,體現的是情和義,最能打動人心。
6、知道人性的惡,但也要包容。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初心很容易本蒙蔽或丟失,這就體現出人性的惡。白嘉軒為村里人作了那么多好事,有些人在白嘉軒遭難時也譏諷嘲笑,忘恩負義,白沒有抱怨。鹿子霖害了白很多次,但白沒有和他計較,當鹿子霖遇到麻煩時,白還是誠信去救他,幫他,這個包容心真實讓人敬服,體現了白嘉軒君子的品格。黑娃做了土匪后傷害白嘉軒,但是白沒有記恨他,還是積極引導黑娃走回正路,所以黑娃最后重新選擇做好人,是受到白嘉軒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