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
考古學家鉆了腦殼地想要發現發掘地下那些過去爛大街的瓶瓶罐罐,絲織物品,棺槨玉石,青銅書簡。這一切被冠以古董。這些都是千百年難以被大地消化的不腐之物。這些不腐陳列在修葺一新的博物館中,為了讓這些不腐更加本色的存留下去,也為了細數人類光輝的烙印。比較尷尬的是,我們現今發明的塑料冶金材料不腐程度遠遠超過那些幾千年下來的古董。把這些塑料制品傳承下去,埋在地下讓后人發掘不是更能彰顯現世的智慧文明嗎?
顯然量入為出,物極必反。一切都是人口過多,生產消耗過多,擠壓的寬容空間導致的。
幾億年前稱雄一時的恐龍部族。現在換成了人類。這兩者之間冠以的區別是文明。然而誰又知道恐龍沒用文明區別過上一個稱霸著呢?人與恐龍的區別在于卵生和胎生。卵生跟小雞孵蛋一樣一窩成群,繁衍速度異常給力。而人一生卵子遇到精子的機會就那么幾次,還有一堆后天夭折的風險。繁衍顯然成了問題。所以合理推測人類智慧的起源應當出現在一次群體的爆發增長之后,而非長期勞作,畢竟幾千年來猿猴也在為了生存而勞作。尷尬的問題是人類如何實現逆天的人口持續增長而其他哺乳動物卻只能在平均線上下擺動。胎生如何戰勝卵生的繁衍速度,這是傳說中的龜兔賽跑的勵志故事嗎。智慧隨著人口的腳步大步前進,到智慧控制不住人口的時候,人將會和恐龍一樣滅亡。
人少一些,埋在地下千年之后后輩挖出來還當古董一樣供起來。人太多,埋的太多。后輩會像挖煤一樣挖出來當燃料凈化地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