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你覺得自己對一件事情確信無疑的時候,你要么是真的洞悉這件事情的真相,要么只是因為你對它一無所知。”所以,我們對于自己不確定的事,不輕易表態。享受這個世界的復雜和多元。如果非要表態,那就選擇那個讓自己變得更好的選項。這樣,即使錯了,至少人格無損。
前段時間美國大選,躁動一時。在大選揭曉之后,羅振宇在邏輯思維六十秒語音里就談了談他對角度的看法。他說,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對自己沒啥立場的事發表明確的立場。一件事明明和自己無關,但是你又不得不表態。那么,怎么表態呢?他說,既然這件事和自己的利益無關,那么就要看這個選擇能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舉個例子,馬上揭曉的美國大選,我沒有投票權,即使我有選擇權也不影響選票結果?那么我選擇誰呢?我選擇反對特朗普。因為反對一個粗鄙的人,不至于讓我成為我反對人的樣子,能讓我變得更好。聽到羅胖的這個說法,我眼前是一亮的。想想現實確實是這樣的,無論在生活上、學習上、還是工作上,在與別人的交流中我們總是無法避免談到我們并沒有什么立場的事。你說對于美國大選這樣的國際大事,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又有多大的實際聯系呢?但是像這樣的國際大事,難免在閑聊時為了顯示合群不插一嘴,也就不得不表明自己的觀點;但是支持或反對的理由卻是各式各樣的。羅胖就說他朋友圈里有很多支持川普的,原因卻是這樣的:有的覺的川普性格好,說他不虛偽;有的覺得他的女兒長得漂亮;有為中國打算的,說川普當選美國會亂,對中國有幫助;還有的人說反正希拉里肯定不好,還不如換個不一定不好的試試看。你看大家說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有時候看似意見有分歧的人,實際上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上對話,與其爭論誰對誰錯還不如選擇一個對自己有益的角度。
在本沒有什么立場的事面前選擇一個有利于自己成長的角度,這是一種智慧。李笑來老師在得到專欄的一開始說了出售時間的三條鐵律,其中一條是成長才是根本關鍵。雖然這里對于成長是在時間的維度來說的,但選擇角度也應該遵循這條鐵律。成長是根本的關鍵,世界是有生命的,你選擇有利于成長的角度來對待你周圍的世界,并持之以恒的去踐行,這世界就真的會給你正向的反饋。笑來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意是像他們那種人就是能在任何地方任何事上學到想學的東西。知道這樣的觀點真的覺得好可怕,優秀的人看事看問題的角度就是在更高的層次。俞敏洪說:“優秀是一種習慣。”古文學家韓愈說:“圣益圣,愚愈愚。”由此看來,向優秀的人學習,把優秀當成剛需真的是力量無窮啊。像我從來沒有在哪一方面做到過第一的,也從來不會知道那是怎樣的一個世界。
與其爭論,不如選擇一個對自己成長有益的角度。即使沒到達那個優秀的世界,但是至少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