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微信讀書贈送了一本《豆瓣萬人想讀好書系列(全十五冊)》,其中有之前沒有機會看到的《夜晚的潛水艇》。
作者說他從初中起,就為過度的幻想所纏繞,所以沒辦法專心學習,專心做事。他喜歡指著房門上的木紋,說是古代將軍的頭盔,或者是熊貓的側面,爸媽都覺得像,那時候爸媽并不對此感到擔憂。
他還是一個夢境的體驗者,但他并不想研究它的機理。后來他迷上了在夜間幻想在深海里駕駛潛水艇,于是白天幻想的時間就變少了。
我小時候也很喜歡看著各種抽象的東西想象,我就經常坐在奶奶家的石頭門檻上,對著門旁邊豎起的木頭門欄上面的木頭紋路想象,這個很像某個古老人物的眼睛,那個很像一個神秘的微笑,這些木頭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秘密?
每天早上醒來,從陽臺門看出去,對面鄰居家二樓背面裂開的墻壁總像一個女神的側面像。
爺爺有幾年在村口石灰窯里看窯,我和奶奶一起睡,奶奶是織毛衣的好手,那時候織毛衣很賺錢,我常常在隔壁看著她們織毛衣。
有一次看累了,奶奶帶我先回去睡覺,我答應好好睡,可是奶奶把門一鎖,月光從門縫進來了,我卻再也睡不著了。那是印在我人生記憶中永遠的月光,至今都感覺無比清晰。
我已經忘記那時候到底想像了什么,是害怕還是美好。總之我沒有停止想象,直到很晚的時候,奶奶回來了,我才安心地睡去。
五六歲的時候,我有一段時間熱衷于早上四五點和同齡小女孩去溪邊洗衣服,路上黑乎乎的,我有點興奮有點害怕地走著,看著遠處的一片竹子在月光和風中搖曳,化作懷里抱著嬰兒的月亮媽媽的模樣。
偶爾漂洗衣服的時候,不小心在溪里抓到柔軟的東西,就會嚇得哇哇叫,一下扔掉后想起來其實應該是上游飄下來的衣服,又趕緊跑到下游撈衣服去了。
大概上小學的時候,過節了村里的各個廟前會放電影或者潮劇,我和小伙伴吃完晚飯也要沖到現場捧場一番,其實我們除了追逐嬉鬧就是光顧零食攤,根本無心看什么電影或者戲劇,我們也看不懂。
等到快回家的時候,經過巷子總要小心翼翼,因為本來想像力就特別豐富,加上有幾個小男生很喜歡看我們尖叫的樣子,經常會做不同的舉動來嚇唬我們。
比如突然伸出臉吐舌頭啊,突然一下子全部蹦出來站在路中央啊,或者把竹子橫在路口,我們不小心踩上去腳底滑膩膩硬邦邦的,嚇得我們退回去哇哇大叫。
后來有了經驗,路過巷子時總是提高警惕,把腳在地上慢慢掃過,先檢測一下地上有沒有什么奇怪的障礙物什么的。
這樣單調的游戲他們都玩了好多年,而我們也擔憂了好多年。
那些想像力豐富的美好日子啊,真讓人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