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因姻緣巧合結識長投,參加了21天理財小白訓練營,并且關注了長投學堂,也因此認識了非常逗比接地氣的lip師兄。
在我22歲以前,理財的這些觀念道理基本一竅不通,什么銀行理財余額寶貨幣基金這些東西完全是摸不著頭腦,更別說股票啊什么的,簡直高深莫測,與我挨不著邊兒。
參加完訓練營,知道了最基本的理財觀念,之后看了lip師兄的這本《給投資新手的極簡股票課》才知道我們這些不懂或者不懂裝懂的人在妖魔化股市,其實股市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可怕。
一個人在書店買書,對店員說:我想買本書,里面沒有兇殺,卻殺機暗藏;沒有愛情,卻愛恨難舍;沒有偵探,卻懸疑四伏。你能給我介紹一本嗎?“只有這個,”店員說:“《中國股市行情》。”目前中國有1.2億股民。股市“七虧二平一賺”的魔咒卻像地心引力一樣,顛撲不破,讓許多投資者摔得鼻青臉腫。但歷史數據顯示:長期而言,股票是收益最高的資產。提供這些證據的不是統計專家,就是投資大師,其準確性和真實性毋庸置疑。即使在股票市場不那么成熟的中國,其最大的股票指數——上證指數,27年來同樣上漲了31倍,年化收益率超過13%,但是余額寶等貨幣基金只有3%~4%。一方面,股票確實擁有高回報,是優質的投資品種;另一方面,股票讓許多人痛徹心扉,絲毫感覺不到其所謂的“優質”。到底哪里出了問題呢?答案不在股票市場,而在我們自己。用時下流行的話來說,是大家炒股的“姿勢”不對。
民眾對待股市,常常有兩種極端的態度:一是妖魔化股市,認為股市是賭場、是財富絞肉機,專門坑殺普通投資者。大家應該離得越遠越好。二是輕視股市,認為股市就是提款機,自己可以在里面輕松地撈一筆錢,然后凱旋而歸。前者眼光狹隘,會使你錯過許多財富增值的機遇;后者狂妄自大,遲早會被市場教訓,進而墮落成第一種人。
而這正是師兄寫作此書的出發點:讓投資者在進入股市前,正確地認識股票,掌握基礎的股票知識;然后形成正確的投資世界觀,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最后坐享自己的投資收益。
師兄說,有錢人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被動收入,那什么是被動收入呢?“像我們的工資,這種必須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得到的收入就叫主動收入。而像存款利息、股票分紅、房租收入這種,你一邊游山玩水一邊也能輕松賺到的,就叫被動收入。變富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被動收入占比從0逐漸升高的過程。”
股票的本質是什么?大部分沖進股市的人其實都不太明白,所以一波又一波的韭菜被收割,卻一茬又一茬的長出來。我們要明白股票不是賭博的籌碼,而其實是一張所有者憑證,代表的是你對某個企業的部分擁有權。
股票體檢指標最重要的幾個是什么呢?
第一:市盈率
市盈率簡稱PE,也就是市值除以凈利潤,代表如果你現在買入公司股票,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本。一般來說,這個值肯定是越低越好。”
PE=市值/凈利潤
市盈率這個玩意兒,是衡量性價比的一個常用指標,用來衡量那些盈利穩定的公司特別好用。數字越低,也就意味著你付出的錢,能在越短的時間內收回。
第二:市凈率
市凈率簡稱PB。PE是市值除以一年凈利潤,PB則是市值除以當前的凈資產。通常來說,PB越低越好,這和PE類似,人們總是希望買到便宜貨嘛!
PB=市值/當前凈資產
PB也是越低說明買的越便宜。如果PB等于1,說明剛好以凈資產價格買入股票;PB小于1,我們就說這是在折價買入股票;PB大于1,就叫溢價。
如果把PE和PB結合起來,就能排除掉大部分垃圾公司,以及高估嚴重的泡沫公司。
第三:股息率
股息率,很好理解,你存錢進銀行,銀行付你利息;你買國債,國家付你利息。這些利率等于利息除以本金。同樣,股息率=年度分紅金額/股票價格,因為股票價格就是你付出的本金。
至于股息率嘛,可以以三年期銀行定存利率作為判斷標準。高于這個值算好,低于這個值算較差。
這就是股票的三個重要體檢指標PE、PB、股息率。
那什么時候買入和賣出股票呢?一般市場分為三個階段:1 昂貴甚至泡沫階段? 2 便宜階段? 3 模糊階段
怎么做呢?在昂貴階段逐漸賣出股票,泡沫時徹底清倉,轉移到債券或者貨幣基金中去。便宜的時候不斷加倉買入自己看好的股票,并且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比較麻煩的,反而是模糊階段,這個時候拿出一部分的資產(比如50%),買入看好的一組股票。
只要你能做到不在高估時進場,并且在泡沫時逐漸退場,這么簡單的一條,就戰勝了大部分的股民,也擺脫了‘七虧二平一賺’的魔咒。
當全民參與股票的時候,就是泡沫最大的時候。
就像師兄說的那樣,股市不是妖魔鬼怪,而是我們自己在妖魔化它,只有掌握正確的投資理念與投資世界觀,才能平常心去看待。用知識武裝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師兄在這本書中把股票的基礎知識講得如此生動有趣,不會讓人覺得想打瞌睡,而是讓人一氣呵成的想讀完,想學習股票知識但又不知道從哪里下手的同學,你確定不要讀一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