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東北,出生在這里,成長在這里。成年以后,當我可以獨自行走的時候,我很少把東北的某處當做我出行的目的地。也許是因為人們眼中的風景都在遠方吧,我并不覺得這有什么不妥。
不過今年夏天的兩次短途出游,讓我對這件事有了思考,思考的結果是:東北的旅游業觀念滯后、發展滯后,沒有舒適的體驗,連本土的游客都留不住,可惜一片好江山。
這是我兩次出游的體驗,可能偏頗,所以我只就自己的經歷來說說體會。第一次出行是向海自然保護區。向海原名“香海”,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境,科爾沁草原中部。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AAAA級自然保護區、國際AAA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10.67萬公頃,為典型的草原地貌。南北最長 45 公里,東西最寬 42 公里,西與內蒙古科右中旗接壤。向海的酒店能夠在網上預定的非常少,評價又不太好。所以出行決定到當地看看再說。一般來講,旅游景點是當地的財源吧,明白這個道理的商家是不是對自己周邊的景區有個基本的的了解,當有客人問起的時候,適當推介一下。中途在通榆縣就餐并購買了一點常備藥品,問起兩家店主,答復令人啼笑皆非,飯店的店主說自己是外地人,不了解。藥店的主人瞪大眼睛:你們特意到向海來旅游?這句話在旅行的過程中不只聽一個人問起,好吧,我們腦筋有問題,到向海來旅游。但是你們守著向海啊,我們來旅游你們不應該高興嗎?
到達向海之后,在景區附近入住了當地最好的向海假日酒店,698的“海景房”,不含早餐,需要提前和前臺預定。接下來前臺展示了她們驚人的服務能力,問他們要吹風機,兩個人當著客人的面說了好半天沒有搞清楚吹風機在哪里,忍無可忍的我只好追問:你們這么大酒店不會連吹風機都沒有吧?酒店也沒有景區介紹和宣傳資料,問前臺也是語焉不詳,我看不到旅游景區酒店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
向海其實很美,北方的濕地景觀,尤其是我們沿著向海的水邊迷路之后。但是,向海景區展示出來的鳥島、觀海閣都太平常了,連向海當地人都說旅游者見到的只是向海的皮毛。向海的丹頂鶴應該是向海的名片,但是作為游客,我們只是見到了籠子里的丹頂鶴,放飛一圈之后又回到籠子里,沒有資料可看,沒有說明、介紹......
上周周末,我又和家人去了趟大連莊河的海島,北方的海島,沒有椰林海風的細膩,依然粗糙的本色示人。島上也是選了當地最好的酒店,含三餐350元每人的標準間,酒店不遠就是一處海邊的石林。酒店老板很熱情,但是他的酒店也是只能電話訂房。進島和離島的渡船擁擠又不通風,人們永遠不會排隊,永遠挨挨擠擠,永遠大聲喧嘩......
在我生活的北方,旅行意味著原始的風光、原始的服務,處處可以體會不方便,比如,這兩次旅行,酒店最后都是現金結算,呵呵.....幸好身上帶了足夠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