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先感到幸福,才能看到玫瑰”——王爾德。
昨天刷到樊登老師的一個視頻,人的事業不成只有兩個原因,一是傲慢,一是懶。突然覺得扎心,因為我似乎兩者都占全了。
一、關于工作的思考
好高騖遠,只仰著頭走路,全然不顧腳下。并且從來沒有篤定、堅信自己要做什么,對每一條不一樣的路都質疑,當然也質疑自己。但其實努力程度太低,根本談不上適不適合。夢說得特別對,沒有完全適合和完全不適合,別人能做,為什么你不行?
其實是可以的,關鍵是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而不是挑看似容易的、捷徑、走的人少容易的。
無論創業還是打工,每一條路上都是人才濟濟,而自己只是平平無奇的大多數之一,有什么資格或者說運氣找到一步登天的路子呢?
回顧過去多年的經歷,都是在短時間內有些成績。在招聘平臺的前半年業績很好,獵頭公司的前三個月offer突出,瑜伽行業前半年的預售和招聘做得不錯......
好像自己只能是一個短跑運動員,只能在短時間內卯足勁兒做事,而時間一長、或者遇到問題就沒辦法調整自己。招聘平臺是因為面試快,簡短粗暴的機械操作讓我疲憊和質疑,然后業績一差就穩不住。獵頭公司是因為被質疑然后質疑自己適不適合做獵頭,就是剛好用別人的質疑驗證了自己的質疑,一旦沒有產出就頹了,陷入情緒,不斷下沉,調整不過來。瑜伽館好一些,但也是因為認真工作,不懂溝通讓自己陷入僵局,但進步的是可以相對坦然的面對質疑,想明白了自己不可能一無是處的問題。但是時間一長又開始質疑工作,顯露出急功近利的本質。
自己的另外一個大Bug,就是畏懼別人的目光。容易達到一個還不錯的成績,但是一穩不住就開始慌,擔心被質疑、擔心自己的各種不好、擔心是不是不適合......于是導致自己頻繁換工作,越換越慌,越慌越想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年紀一大,更沉不住氣。
也是容易受別人影響。就是一面心里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又不敢堅守不敢全力以赴,一面又覺得自己應該聽別人的建議,做適合的,看起來不錯的事。比如考編、在親戚的公司上班。這些看起輕松而像是捷徑的事情。而沒有堅持自己的選擇,沒有去做到全力以赴。
其實人生應該挺簡單的,總結起來,無非就是選擇自己喜歡的或者喜歡自己選擇的,并且拼盡全力去做好就是了。而我,總是不斷的質疑自己的選擇是不是對的,越質疑越不能盡全力做好事情。
二、關于寫作的思考
唯獨寫作這件事,是一直想做的,斷斷續續堅持寫下來。想寫的原因有在變化,有暫時性的質疑擱筆,有投稿一次就成功卻再也沒有投過第二次,簡書日更斷了三四次,自己的公眾號斷更兩年,日記變成周記變成隨筆變成偶爾寫一寫。但是索性沒有停止,即便知道自己寫得沒有足夠好,也仍然在寫。整理過牙齒的科普類知識,結成文;寫過瑜伽館的公眾號推文;簡書短文記錄些生活趣事......也有看了一些運營、溝通類的書,收獲多少不敢說,但是視野、思路開闊了。
最重要的是明白了:人是社會的人,需要與他人和外界連結。
這么顯而易見的事情,我是真正才明白。聽過,未必真的明白。以往更多的追求個性,希望自己有自己的風格,所以不屑于社會性這個事情,另外,可能寫作本身是我情緒的一個出口,會將其作為私密的事情。應該是考慮到想將寫作這個事情作為與外界對話的一種方式之后才思考到
寫作、溝通都必須明白“人的社會性”這件事情。這樣才能明白文字是寫給別人看的,話是說給別人聽的,因此如何讓你“對話的人”明白你的意思、愿意和你產生鏈接才是最重要的。
嗯~倒也不是說寫作應該揣度自己目標讀者群的接受風格什么的,重點是想說輸出的內容是需要和他人、社會相關的,而不是一味的自我情緒性寫作。總結起來應該就是“言之有物”。
三、關于做自媒體的想法
心里面一直有一個寫作、做自媒體的想法,還沒有認真實現。
一是覺得自己文筆一般,沒有太多特色,不自信。二是被定位、選題、運營等等的大問題再加上別人對于自媒體運營難的一些分析,就被勸退了。所做的事情都屬于小打小鬧。
現在還是決定要動手,至少開始持續輸出、學習,邊做邊成長。一是不要一來就對成果有太急功近利的追求;二來是自己喜歡的事情就要堅持做下去,一邊學習反思一邊做下去,質變也是需要有量變累積的。三是要有自己的立場才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有思想可以交流的圈子,無論結果如何應該都可以收獲朋友和成長。
最后喜歡粥左羅寫作課說的一句話:寫作就是因為我對這個世界有話要說。
四、關于人生的思考
無論是否做到世俗意義或是自己心目中的成功,人生都是應該值得過的。立足當下,才可不為目標遠大而焦慮;心有遠方,方可不囿于眼前困境。
一直覺得自己的人生不斷的陷入困境,迷局難解。事實上是思想的迷局。一是貪心,想要的太多。二是自我和社會的關系擰巴。三是行動跟不上思想。
雖然我工作履歷很迷,屬于“跳爛”的。但是也要學會看到好的一面,至少通過目前這份工作和2年的戀愛經歷,把自我和他人、社會的關系捋得清晰很多。這些年也在不斷做減法,事業、興趣愛好最終集中在人力資源、運動、寫作這三個方向。至于行動,與同齡人之間事業發展和薪酬的差距,將足夠作為慘痛教訓,激勵我,要抓住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更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去做好。
另外,人生除了事業,還有生活,需要去享受的。朋友說:為什么有的人10年間卻像經歷了20年?你得放慢生活,把每一秒都放慢來體驗。從這個角度來說,放慢腳步也許可以走得更快。
回到多年前的一個問題:怎樣走出迷霧?多走幾步。
想起來說這話的人,是我曾愛過的邊疆的兵哥哥,愛他的崇高,但卻沒有勇氣和他一起崇高。也愛我現在的藍朋友,愛他的世俗,某種程度上說來,他以自己的世俗護衛我不必太世俗。
很久很久,不曾流暢的寫出這樣一大篇文字了。大概思想的枷鎖終于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