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英式的建筑,高大參天的樹木,幽深靜謐的回廊,這里不是景點,而是美國的常青藤名校普林斯頓大學。一向鐘愛歐式建筑風格的我,幾乎是馬上就愛上了這里——它太符合我心中關于清幽、古樸、端莊、神圣的定義,時光在它身上雕琢,留下滄桑的痕跡,卻讓它的魅力更深一層。名校要的,可不就是這份歷史感——讓你一見到它就知道,這是有底蘊的,安靜,沉穩,不慌不忙。
正是放假期間,校園里沒有什么人,這種安靜與空曠更是賦予人無限的想象空間。也許一些學子曾在這長椅上激烈地爭論,也許一些學子曾愜意地享受著午后樹下的陽光,也許,愛因斯坦曾在這條林徑上漫步。一想到那些星光璀璨的名字曾在這里熠熠生輝,那些關于宇宙萬物的真理曾在這里被揭示探尋,就忍不住對身邊的花草樹木都多了一份敬意。教室里也沒人,不開燈,只有透過拱形窗傾瀉下來的陽光,恍惚間只覺得,能在這里學習,感覺一定很美好吧。
這樣寧靜美麗的校園,其實也曾受到過炮火的襲擊。普林斯頓戰役是爆發于獨立戰爭期間的一場戰事。當時英軍躲在Nassau Hall中,認定喬治華盛頓不敢對校園開火,誰能想到華盛頓一炮就轟了過去,英軍只得慌張撤退。據說那一炮還打中了英王的畫像,不過是真是假就無人知曉了。普林斯頓的歷史比美國的歷史更為悠久,它身上曾承載的傷痕與炮火,都是最終獨立后驕傲的勛章。
外國大學有一個特點,校園是對外開放的,有些校園甚至沒有明確的校門,與社會上的建筑連為一片。這是很奇妙的——你不知何時就遇到了它,又不知何時就與它分別。上車前遇到人在草地上吹巨型泡泡,泡泡在陽光下折射出瑰麗的色彩,破滅的一瞬間迸出細密的水珠。這就是關于普林斯頓最后一點,十分美麗的記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