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對夫妻,人到中年喜得一子,視為掌上明珠。
只是這孩子從小身子骨弱,三天兩頭生病,打針吃藥是家常便飯。
夫妻倆家境本來就不富裕,被這孩子一折騰,基本上家徒四壁。
兒子18歲那年,病情加重,幾近奄奄一息。
有一天,兒子忽然把父母叫到床前,指著院里的那匹馬說,要吃馬肉。
那匹馬是家里重要勞動力,種地收莊稼都需要它,也是家里唯一值錢的東西,如果連這馬都沒了,可怎么活?
夫妻倆猶豫不決,兒子掙扎著起身說:我要吃馬肉!快點,我快要不行啦!
夫妻倆心疼孩子,于是就把馬殺了,煮熟之后端給兒子吃。
兒子吃了兩口,頭一歪就死了。
兒子走后,夫妻倆痛不欲生,整日渾渾噩噩,眼見著就要變成行尸走肉。
鄰居見他們可憐,過去勸說:這樣下去可不行,難不成孩子走了你們也要跟著去了不成?
夫妻倆嗚咽,不知如何是好。
鄰居說:孔雀村有個先生會走陰,你們找他瞧瞧吧。
夫妻倆聽從鄰居建議,第二天就去了那位先生家。
到了先生那里,夫妻倆將事情原委講述一遍,先生一直低頭不語。
過了很久,先生抬眼對他們說,你們這孩子是來討債的。
夫妻倆更加糊涂。
先生解釋:上一世,這孩子是個女孩,她父親是個小官,全家在赴任的路上,被三個歹徒攔截。你們家的那匹馬就是那個歹徒頭目,你倆是他的嘍啰,你們三人不但搶了女孩全家財物,還把她的父母給殺了。
女孩被歹徒頭目追到一處懸崖上,無處可逃,在跳崖前,她手指那頭目咬牙發誓,來世一定要吃他的肉以解心頭之恨。
歹徒頭目因為作惡多端,所以墮入畜生道變成一匹馬,女孩投生做你們的孩子,是為了讓你們償還當年搶去的家財。
先生的話夫妻倆半信半疑。
先生說,那女孩父母的命債你們還沒還呢,倘若不信,今天晚上就住在這里,看看你們的兒子會不會來找你們索命。
故事后續就沒必要講了,其實這就是個因果報應的典型。
古話說: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種豆得豆,種瓜得瓜;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等等,很多很多古話講的都是因果。
所以,古人誠不欺我。
人相信因果,才會生敬畏之心,說話有邊界,做事有底線。
說白了,哪怕是隨口的一句承諾,只要應了,不履行,就是欠下的一筆心頭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