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當個官咋這么難呢

人生不堪說,只因太蹉跎。

難怪蘇東坡會感嘆,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其言不謬。

孟浩然在詩史上占據著高不可攀的地位,可在現實的人生當中,他的經歷即可用“哭笑不得”四個字來闡述。

哭,是因為上蒼極盡戲弄之能事,讓孟浩然的幾次“登龍”之旅,終成泡影,好比一個戲子,臺上三分鐘的發揮不佳,竟使臺下十年苦功付諸東流;笑,是因為置身局外,才發現人生往往是從哪里來回哪里去,折騰了半天,還不如原來不折騰。

一場鬧劇而已。

《金剛經》曰:一切有為法,如露亦如電,如夢幻泡影,當作如是觀。

如果參悟了這句話,人生就不會有如許的荒唐事。

孟浩然在沒入長安之前,只是一個隱士身份,可以稱他為農夫,也可以稱他為山民,但此農夫讀過萬卷書,此山民會寫田園詩,與同時代的王維實力相當,并稱“王孟”,唯一的缺憾是,他沒有功名,沒能像朋友王維那樣待詔御前,從龍而游。

他為此心中不平。

那一年,已屆不惑之齡的孟浩然,無心再隱居下去,望著峴山的山水物色,總覺得膩歪。草木在向他招手,仿佛在說,長安啊,好地方,你的朋友王維和李白都待詔闕下,何等的榮耀!哪像你灰頭土臉的,甘心與丘壑相伴,樂意與竹鶴交游,能有什么出息?

這樣的問題盤桓腦海,經過幾晝夜的輾轉反側,孟浩然做出了影響他一生的決定。他決定出山,離開隱居將近四十年的峴山。理由就是,淵博的學識不能閑置空山,而是應該買與帝王家,建立殊世的功業。

中國古代的文人,最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待見。

像王維那樣,不僅深受玄宗皇帝的寵幸,而且宮內撥出專門的宮殿讓他居住,以便皇帝隨時可以駕臨,討教問題,唱和詩詞。這等殊榮是當時天下所有文人的集體夢幻。

“天子呼來不上船”的李白也是一樣,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美得玄宗和楊貴妃屁顛屁顛的,至于高力士為其脫靴,楊貴妃親自為其研墨,統統不在話下,只要李學士高興,再苛刻的要求,玄宗也能滿足。這等榮耀,窮酸文人做夢都難以企及。

彼可往,吾亦可往!

想當年,漢武大帝驅逐匈奴的時候,發出了“寇可往,吾亦可往”的豪言壯語。如今,孟浩然也懷著如此胸懷,踏上了登龍之旅。

孟浩然此次入長安,就是要嘗一嘗兩位朋友那樣的無限風光的勁頭。

然而他的運氣太差。

對于孟浩然的到來,王維表示出了一定的驚訝。

王維玩笑地說,老弟啊,我還以為你要老死峴山呢!怎么,這次想開了?你早就該來,以閣下的文采風流,何愁不待詔御前,無限榮寵!

孟浩然嘿嘿一笑,舉目望著長安宮闕,心潮澎湃。

這就是令無數讀書人魂牽夢繞的長安,它的主人是玄宗皇帝,一個雅好文采千古風流的盛世帝王,他長得什么模樣,他的舉止動作是什么狀態……每一個想要侍奉御前的文人,內心里都有一幅關于玄宗的畫像。

那是夢之所托,心之所寄。

王維看到孟浩然躊躇滿志的樣子,哈哈大笑地說,老弟,且放寬心,面君的事情我替你搞定,到時候你可要好好發揮,不能出現一絲紕漏!

你瞧好吧!

機會還是垂青了他。

王維偷偷把孟浩然帶回宮里的住所。

這里是天下文人做夢都想住進來的地方,可掰開手指頭數一數,真能達到這種境地的人寥寥無幾。王維算是鳳毛麟角。

在此之前,孟浩然威震長安文壇,撈足了榮耀。

王維帶孟浩然游太學,并且組織詩歌沙龍,為覲見玄宗造勢。

孟浩然不辱使命,當著太學生和名士的面,吟出了“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的佳句,結果四座嗟伏,連元老級人物張九齡都欽服不已。

這是一個好的開端。

有的事情能預料開端,卻不能預料結局。

孟浩然隱居峴山四十年,遠離塵世,眼中所見都是賦有靈性的佳山秀水,從他口中吟詠而出的詩句,擲到紅了牡丹綠了芭蕉的長安文壇,光是新鮮的口味,就足夠孟浩然無限風光的,何況其詩立意高遠,語淡而意味濃厚?

文章千古事。

孟浩然憑借蘊藉的詩文足以垂風流于千古,何苦一朝心血來潮,硬要削尖了腦袋往御用文人的方向鉆營呢?

人的心思莫名其妙。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如果孟浩然茍能活到現在,發現人們至今緬懷他的,是他的詩詞,而非他的“登龍”的宏愿,他一定會為自己非理智的行為感到后悔。

其實,無論李白,還是王維,即使他們的遭遇比孟浩然好過百倍,即使他們的榮寵曠古絕今,可千載風云之下,人們有關于他們的記憶,大體只是詩人。

詩人啊,你總有一顆不安分的心靈。

這一天,孟浩然正和王維縱論長安文壇的情勢,兩人慷慨激昂,手舞足蹈,大概好久沒有過這樣投機的談話。

正在此時,突然聽見一聲公鴨嗓從遠處叫喊:圣駕至,待詔接駕啊!

只唬得兩人大驚失色。王維顧及不了別的,趕忙整理衣冠準備接駕。孟浩然卻少見了從容,慌亂失措地鉆到床底下,連自己的冠冕都忘記戴上。

說話只在數秒間,玄宗皇帝已然進入屋內。王維驚慌甫定,跪地迎駕。玄宗皇帝捋髯大笑,王愛卿平身,不必拘禮,朕也是閑來無聊,過來看看近來有沒有新作。

帝王家的一句閑來無聊,道出了御用文人的尷尬。

無論你的地位多高,無論你的榮寵多深,無論你的排場多大,揭開那層窗戶紙,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文學侍從而已,用途之一,就是皇帝無聊時,替皇帝解悶。

文人這個群體,敏感而脆弱,他們拼死拼活的爭當御用文人,不管是不是志大才疏,本心都是想為皇帝分憂,建功立業,可卻偏偏做了東方朔式的弄臣,不可不謂之悲哀。

玄宗皇帝若無其事的掃視著屋內的一切。晉代戴逵的畫作,王羲之《蘭亭集序》的摹本,顧虎頭的《女史箴圖》的殘本……怎么還有一頂冠冕?這不是王維的啊,難道這屋子里還藏著別人?

王愛卿,屋中可還有別人,一并請出來,還怕皇帝會吃人不成?

王維無奈,只好將實情告訴玄宗。

玄宗驚詫地說,就是那個“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的孟大隱士嗎?在哪里?快請出來與朕相見!

此時,玄宗皇帝才覺得床下吱嘎的響動,正納悶的時候,孟大隱士從底下鉆出來,滿臉羞愧的跪在玄宗面前,一言不發。

要是以李白的沖天豪氣,或是王維的隨機應變,此時此刻必定成為“邀寵”的絕妙時機,而對于長期不與人共事的“山民”孟浩然來說,尷尬猶恐不及,哪有心思表演一番,丟丑賣乖?

機會就這樣溜走。

玄宗問他,高才,可把佳作吟詠幾篇,讓朕開開眼界。

玄宗不怪他冒犯之罪,仍讓他獻上詩文,可以說非常有胸懷了。可孟浩然偏偏關鍵時刻掉鏈子,他搜腸刮肚,舊時所做的那些為人稱頌的佳篇,一個也想不起來,情急之下只好吟出那篇隱居峴山時的牢騷之作: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才念完“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一句,玄宗就煩了,手一揮,滿臉怫然,不悅地說,這是什么話?你不謀求做官,隱居峴山一隱就是四十年,是你棄朕,非是朕棄你,奈何誣蔑朕?

說完拂袖而去。

孟浩然呆若木雞,好一晌沒說出話來。

夢碎了。碰壁了。

哪首詩不好,偏偏是那篇充滿牢騷的“不才明主棄”。

孟浩然捶著胸脯,懊悔不已,這不是自取其辱嗎?平時侃侃而談,臨場發揮卻大失所望,時也,命也,運也?

欲哭無淚。

三年后,孟浩然卷土重來。

孟浩然的那股子執拗勁,讓人既可恨又可悲。已然碰壁,就應該吸取教訓,安于隱居生活,不再作庸人自擾。非也。孟浩然非但沒有吸取夢碎心涼的前車之鑒,相反愈挫愈勇,此次入長安大非上此可比。

這次從峴山啟程之際,坊間早已流傳著李白為孟浩然的復出而作的詩篇: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這首詩令漸已被人遺忘的孟浩然再次閃耀起來,也為孟浩然的二次長安之旅增添了些許風光。

來到長安后,李白將孟浩然推薦給“生不愿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的韓朝宗。韓朝宗一看孟浩然受到傲視王侯的李白的如此推崇,知道非同一般,因此爽快地發出邀請,原為孟浩然的被御用貢獻綿薄。

韓朝宗的身份是采訪使,向玄宗推薦孟浩然正是份內之舉。

孟浩然也看中了這一點,才不顧一切的上演二進宮。這件事在人看來,十拿九穩,孟浩然前番不能實現的夢想,這次必定稱心遂愿。

只不過,還是那句老話,關鍵看臨場發揮,否則再次遭遇碰壁也未可知。

長安還是長安,孟浩然卻今非昔比。

第一次來的時候,小心翼翼,就好比林黛玉進賈府,不肯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

這次卻不同了。韓朝宗給他吃了定心丸。他大可不必像上次那樣,緊張害怕得鉆到床底下去。

在內心里,孟浩然采取了與上次不同的主義,姑且稱之為游戲主義,就是能不能御用乃是天機,自己不做強求,能御用最好,不能的話,飲足了長安的美酒,仍回峴山,做不食人間煙火的快活神仙。

這份豁達令人欣慰。

也是這份豁達,使他再次遭遇了“登龍”戰場上的滑鐵盧。

這一天,他和朋友們喝得酩酊大醉。有人告訴他,韓朝宗約你一起入朝面圣呢!孟浩然醉眼朦朧,瀟灑的揮手,大聲說,我們喝我們的,管他作甚!說完手捧美酒,豪飲三百杯。

美酒。流觴。夢與汝偕亡。

再度夢碎。孟浩然心中終無悔意。

終身不復入長安。

孟浩然離開長安東歸的時候,心中默念這句誓言。

長安是他的傷心地,流淚場,夢碎處。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看來,最待見我的地方還是峴山。峴山也是我的最終歸宿。孟浩然如是想。

“吾道昧所識,驅車還向東。主人開舊館,留客醉新豐。樹繞溫泉綠,塵遮晚日紅。拂衣從此去,高步躡華嵩。”

去也!大徹大悟!

四百年前,晉代大將羊祜登上峴山,對站在身邊的從事鄒湛說:“自由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沒無聞,使人悲傷。如百歲后有知,魂魄猶應登此也。”

羊祜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他死后,百姓為了緬懷他的功德,在峴山立碑,《晉書》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為墮淚碑”。

墮淚碑者即羊公碑也!

歷史悠悠,往來代謝,今朝我輩復登臨。

四百年后。碰壁而雙,夢碎而再,最終寒心而退,大徹大悟的孟浩然帶領友人再次登上羊公碑立處的峴山。

面對斑駁的羊公碑,孟浩然潸然落淚。

身逐山水闊,心隨鷗鷺盟。這種生活有什么不好呢?

羊公的功德千古不滅,有碑為證。可自己卻只能混跡山林,一無成就。孟浩然一念及此,淚下沾襟。

其實何必?羊公事業今何在,只余殘碑嘆古今。

使你留名千古的,是你的韻味悠遠的詩歌,而不是你汲汲于建功立業的雄心。

自古文章千古事,信夫!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117評論 6 537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860評論 3 42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128評論 0 381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291評論 1 315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02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421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477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642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177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970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157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717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41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821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053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896評論 3 395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157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