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了嗎?
在教學、管理和溝通上,為了了解對方是否清楚明白,我們常常會詢問對方「你懂了嗎?」來作為確認的方法,但這種詢問的方法,不一定是好的方法,因為人們常常為了給自己面子或是給詢問的人面子,常常不會講實話。
《真懂假懂》
當碰到上級長官或者是老師詢問「你懂了嗎?」通常只要說「我知道了」,就能夠收拾場面。對于提出要對方說明與要求注意的人來說,如果對方回答「我知道了」,通常會滿意地說 :「知道了就好 。」 可是,大多數的「我知道了」,其實可能都是「不知道」,這真是個麻煩的問題 。
因此在進行指導或教學時,盡量不要去問部屬或學生:「你懂了嗎?」
礙于自己的面子,或是為了給長官或老師保留顏面,一般人在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算不懂,也會習慣性地說:「我懂了!」結果是部屬沒搞懂,而上級又以為沒問題了,也就沒有多操心去核實,結果一執行下去,就出事了。
《不懂裝懂,后果嚴重》
為了怕不好意思,為了怕麻煩別人,所以不懂裝懂,結果造成了溝通上的誤會、事情完成不了、得罪了客戶、耽誤了工作進度、搞壞了設備儀器等等,最嚴重的是破壞了彼此的信任,后遺癥可說是相當的多,千萬不要等閑視之,不把它當成一回事。
《具體作法》
如果不能從部屬的行動,判斷出他們是否真的理解,那是不行的。當場詢問具體的執行意見,或是請部屬或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也是核實「懂了沒?」的可靠方法。
讓他實踐看看
真正的「知道了」,不能光靠嘴巴說說,還要具體實踐。請對方擬個計劃,或是設計個樣本、畫個草圖來看看,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懂了!
做一遍試試看
教導技術的時候,不要問 :「你懂了嗎?」而是讓他做一遍來看看,就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懂了。
講一遍聽聽看
教導理論或銷售話術的時候,不要問 :「你懂了嗎?」而是讓他說一遍來聽聽,就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懂了。
復誦一次核對看看
下達任務或指令時,不要問 :「你懂了嗎?」而是讓他將所理解到的,用自己的話描述一遍,就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懂了。
《核實為要》
「你懂了嗎?」不是他說了算,而是你檢查過了,才能真正的確定清楚。一定要看到對象或現場的行動有所改善,「知道了」,「了解了」才有意義。不要問「你懂了嗎?」應該要確實看到結果。
《懂不懂,不是用問的》
要知道對方到底懂不懂,最好的方法不是用問的,而是要用檢查、核對的方式。請對方講一遍,或者是做一遍,透過實際的檢查,才能夠真正知道對方是否懂了還是不懂。直接問「你懂了嗎?」常常可能只是自我安慰或是自我欺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