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覺得夢是很真又很假的東西,真在夢境中,假在夢醒后。
上周我做了個夢。夢見媽媽永遠離開我了,感到喘不上氣。生理感受太過真實了,阻斷了夢的繼續(xù),破壞了做夢的物理條件,所以我迷迷糊糊從熟睡中淡出了,開始意識到這是個夢。但是很奇怪,我已經(jīng)感受到自己是躺在床上做夢了,還是胸悶氣短,很悲傷,哭了好幾分鐘。
我喜歡做悲傷的夢,因為現(xiàn)實生活往往沒有那么悲傷,醒來之后我會有一種病態(tài)的“幸福感”。
最近我時常在想離開這件事情,但不敢往深了想。我有一部很喜歡的美劇,最近破了好幾個收視紀錄。收視率最高的那集是主人公Jack死亡的那集,這一集揭曉了他的死因,講述了他究竟為什么會離開。但實際上我更喜歡的是揭曉死因的前一集和后一集,兩集分別講述了Jack生前的最后一天發(fā)生了什么、Jack的葬禮以及生者如何“To be okay”。如果拿寫文章來類比的話,這個劇其實是用了“插敘”和“倒敘”的方式。所以從一開始大家就知道Jack死了。我在看開頭幾集的時候,知道Jack最后死了,想要棄劇。但是我接著看下去才發(fā)現(xiàn),正是因為知道最后的結(jié)局了,才會在每一個Jack出現(xiàn)的片段都很珍惜的去看。可最后依舊緩解不了Jack離開帶給大家的悲痛。
換在現(xiàn)實生活里,故事的結(jié)局、甚至會不會離開,都不會在故事開始時就知道。
我身邊有一些經(jīng)歷過很悲痛的離別之后還依然在好好生活的人,但是看不見她們承受了什么。
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從小就認識,算是發(fā)小吧。印象里好像是初中那會兒,爺爺離開了。我當時心里覺得很慌張,因為很明白她和爺爺?shù)母星椋芘滤彶贿^來。可是我做不了什么。當時那會還特別流行QQ空間。后來我就每一天都去留言,每天都希望她能感受到我的陪伴,希望可以讓這些日子稍微不那么難熬一點。
具體留了多久我也忘了,現(xiàn)在想起來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對待悲痛的方式,就像我總把我換到她的角度上,覺得一定會悲痛無比,再也沒辦法緩過來。但其實她沒有,她比我想的要堅強。后來我們也沒有談論過這個事,更加無從得知我那段時間所做的在當時看來以為是僅能做的事情究竟有沒有起到作用。
身邊有很多類似的事情存在,我會總傾向于把這些事情放到一塊兒去想。到現(xiàn)在我依然認為那樣的離開和離別會讓我悲痛無比,所以不敢往深了想。有一些人的音容笑貌至今還能在我腦中或清晰或模糊的重現(xiàn)著,卻早已陰陽相隔,永遠離開了。我時常會想,那些深切愛著他們的人,是怎么被時間治愈的。可我無從得知。
昨天看了部電影,叫做《飛越老人院》。講的是一群老人院里的老人們之間的故事。他們像是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后一天活,有幾個老人的獨白令我很觸動。因為知道遲早會離開,所以一群人拼了命也要逃出老人院出去參加比賽實現(xiàn)夢想。最后影片以七十多歲主人公的死亡作為結(jié)局,很觸動人。
想起來我曾經(jīng)去敬老院做過義工。有個大爺中了風,躺在床上,我詢問了幾句年齡、怎么稱呼,隨后說到自己爺爺和他年齡相仿,他就開始哭,攥著我的手一直哭,一邊哭一邊搖搖頭,嘴里嘟囔著我聽不清楚的話。我深深地感覺到他對正常生活的渴望,雖然人仍在,但我覺得他好像離開這個人間很久了。
其實離開和離別有很多種,主動的、被動的,人世間的離開、陰陽間的、毫無預兆的、慢慢告別的,但沒有一種讓人感到完全幸福。
所以,在你還沒有打算離開、在你還沒有已經(jīng)離開的時候,我應該要擁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