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光通過高大的窗戶,折射在地面會投出巨大的光斑。而在塵埃浮動的空氣中,如慢鏡頭一樣,形成無數(shù)渺小的星河,一個微觀的宇宙。而在諾大的宇宙中有著數(shù)百億到上千億的銀河系般的星系,每個星系都有上千億顆恒星。在我們經(jīng)常談及的如星系、星河、星云等,都是宇宙中的顯像物質(zhì)和能量。而宇宙中更多的是暗物質(zhì),占據(jù)了宇宙總物質(zhì)和能量的95%以上,如果說宇宙的暗物質(zhì)形成了星系、恒星和行星,包括我們的地球,那么這些暗物質(zhì)在通過引力進行宇宙星體的運動,并且在這種運動中大量吸收暗能量,從而加速宇宙的膨脹。這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萬重山的虛空與多維空間。
在2500年前,釋迦牟尼指出:“一粒沙中,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 在一粒沙中或許還蘊藏著一個微觀的暗物質(zhì)宇宙。佛經(jīng)有云“殺一生命,等于殺一世界。”一個生命的出生也就是一個世界的出生了,而所有生命又是獨一無二的世界。如果說地球如同一個微縮的宇宙,人類如同一顆宇宙中星體,那么物質(zhì)運動的引力如同存在于人類社會的法則或是某種契合。我們的世界同樣存在著多重空間,空間雖然多卻不重合,而且都是平行向前,沒有任何交點。除非發(fā)生時空裂變或扭曲等。
在我們的現(xiàn)實世界中,如果說靈魂在暗物質(zhì)的虛空中,或許是一種無限的存在,可以小到一粒沙,也可以是一種無限大甚至超越于宇宙。人的一切認知來源于我們的思維意識,而思維意識讓我們了解世界的一切存在。無論在任何經(jīng)緯度的不同靈魂,或者超越時空,超越空間的微觀中,靈魂的存在都是一樣的,我們可以用我們的認知對所有感知的事物進行定義,也可以作為任何一種存在,或許這本就是虛無,完全是我們思維意識中拼湊的假象,一切都是源于其靈魂意識。
在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參悟時一定也看到一粒沙中的微觀世界,當參照物發(fā)生改變時,在世界沒有絕對的衡量,僅僅是作為一種參照和一種相對性比較,那么一粒沙中不但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還同時是一個微觀的宇宙,這種暗物質(zhì)在這粒沙中是懸浮于微觀空間中的思維意識體,一種存在于無形中的隱匿能量?無論存在形態(tài)是怎樣的,至少在這粒沙中,還存在無限微觀的世界,或許是超越時間時空、或許超越于我們?nèi)祟愓J知的存在,但我相信這一切都與人類的靈魂和意識大同小異,都存在著一種無常,在每一生、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分鐘、每一秒,乃至每一萬分之一秒,皆是無常。
我想宇宙與我們所認知的世界,以及我們未知的暗能量都可以用佛法中的一句話作為解釋:
宇宙非宇宙,時空非時空,盡入虛空無盡藏,虛空無盡廣大,唯其心性而至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