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給父母做一個口頭禪排行榜,那么“孩子還小”這句一定能入選前幾名。在教育孩子的很多場合,這句話都能用上:
讓孩子做家務(wù)——“他不會,大一點再說!”
給孩子做性教育——“他還小,能懂什么?"
等孩子闖了禍——“你跟小孩子計較啥!”
我們總說等孩子長大,到底什么時候才算是長大呢?
“孩子還小”看似是對孩子的愛護,事實上很多時候都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1
“孩子還小,給誰帶都一樣”
很多人都認(rèn)為孩子小時候是可以不需要父母的。我不止一次聽到有的父母說:“孩子還小,不記事,給誰帶都一樣?!?/p>
有的父母會把孩子送到老人身邊,讓老人幫忙帶幾年,等上小學(xué)了,再接到身邊,于是錯過了孩子的第一次說話,第一次長牙,第一次走路......
等到接回來才發(fā)現(xiàn)孩子渾身缺點,滿是問題,甚至跟自己不親,只因錯過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六年。
陪伴是孩子得到心理上安全感的重要來源,特別是0到6歲的孩子,如果父母沒有盡自己所能,給孩子高質(zhì)量的陪伴,孩子的心理很容易出現(xiàn)問題。
哈佛心理學(xué)家吉爾博特說:“十年以后,你不會因為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b>
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小孩,是父母最不能推卸的責(zé)任。
2
“孩子還小,你別跟他計較”
前段時間,看到一條新聞:一個小孩拿走別人的快遞,被人找上門,孩子的父母承認(rèn)快遞是孩子拿的,但他拒絕賠償。
按他的話說:“小孩一個才8歲,一個只有5歲。那么小,他們懂什么,全額賠償不可能的?!?/p>
你看,年齡小仿佛就是孩子自帶的護身符,不少父母都將其當(dāng)成是開脫措辭,屢試不爽。
結(jié)果呢,孩子根本不明白是非對錯,甚至做錯了,看到父母的庇護,更加有恃無恐。
看到一句話,越想越覺得有道理:“教育,就像5元的停車費,再便宜都覺得貴,突然有一張罰單貼在玻璃上讓交200元違章停車罰款的時候,真后悔,早知道就給5元停車費了?!?/b>
當(dāng)你拿孩子“小”逃避管教的責(zé)任,可能會獲得一時的原諒,但是等到孩子大了,他的壞行為逐步升級,你怎么說,他都不會聽了。因為你已經(jīng)錯過了教育的最佳時間。
《可怕的兩歲》曾提到孩子到了兩歲左右時,父母必須要從養(yǎng)育季向權(quán)威季轉(zhuǎn)變,否則孩子會越來越難管。
請一定要記住,不給孩子明確的行為界線,指望孩子大了自然就好,這種幾率真的太小了。
3
“孩子還小,只會添麻煩”
大人總覺得孩子小,只會添亂:
孩子端個碗:別動,你還小,會把杯子摔碎的;
孩子掃個地:你沒力氣,掃不干凈;
孩子洗襪子:你還小呢,你大點就會了......
然而,一個孩子獨立和自信的開始,就是從這些小事開始的。
每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都對周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嘗試一下,可很多大人卻因為怕麻煩,忍不住阻止和代勞。
我朋友最常跟我吐槽的事情就是,女兒已經(jīng)上了大學(xué),卻從來不會主動幫自己做家務(wù)。
其實哪里是孩子不愿意做,是小的時候,沒有給過她機會,長大了,她依然會等著媽媽來幫自己做。
生活的好習(xí)慣,都是要從小養(yǎng)成的。
4
“孩子還小,可以不用尊重”
我們的文化中,常常缺乏對孩子的尊重,很多大人認(rèn)為孩子年幼無知、弱小無力、沒有自尊,于是對孩子任意擺布。
我老家一個親戚的孩子,小時候,大人總是喜歡逗他,老是讓他去踢人打人,每次一打,就稱贊他打得好,后來,這個孩子一不開心就愛動手動腳,生氣了,連爺爺奶奶都打。
家里人常說這個孩子脾氣大,但誰又知道,讓孩子變成這個樣子的罪魁禍?zhǔn)祝谴笕恕?/p>
孩子都很單純,當(dāng)大人慫恿他干壞事,甚至還伴隨“好樣的”或物質(zhì)獎勵,在沒有判斷力下的情況下,自然助長了他的攻擊性。
像這樣的事情,生活中太多了,很多人不顧孩子的感受,肆意開玩笑,孩子一次次被欺騙、被戲弄以后,無力反駁,甚至不能哭,因為哭代表著脆弱、不禁逗。
大人們都忘了,再小的孩子也是有自尊的,都值得被大人尊重。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 ( ID:qzlgzs )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范大學(xué)名師。86級畢業(yè)留校,1994年留學(xué)歸國,博士學(xué)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fā)展問題咨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
?- END -
再小的孩子也是有自尊的
值得被大人尊重
你們說呢?同意的就分享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