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期《主題式-讀書會》有一位看似柔弱的女生,不經意間引出一個話題: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總會遇見一些人,當我們想對這個人說聲:“對不起!”可是,人生再也不會給你機會。
事件一:勇敢面對別人的目光
A先生雖然從事行政工作,卻長了一張藝術家的臉,這張英俊的外表下,他很想代表他的家人對外婆說一聲:對不起!
在過去的幾年中,A先生的外婆與奶奶都相繼離世,二位老人的離開方式截然不同。奶奶走的很快,離開世界之前沒有受太多的苦,雖然當時家人都很傷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回想奶奶走的如此安詳,心里也是一種安慰。
反之,外婆的離世卻讓A先生的內心永遠無法平靜。因為手術。
老人臨走之前的幾天,甚至幾年,對自己以及家人都是一種考驗,對自己是生命力的考驗,而對家人除了資金以及情感上不舍等考驗之外,還要面對親朋好友通過這件事對你人品的考驗?!皞鹘y文化里只要老人還有一線生機,作為子女就要不惜一切代價搶救。不然就會被指責為不孝?!盇先生的家人就遇到了這樣一個選擇:外婆需要做手術,手術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成功可以挽回一點生命延續的時間;若是不做手術,也就無需再呆在醫院,可以回家吃點想吃的,玩點想玩的,度過自己的余生。
那么是做手術還是不做呢?面對這樣的選擇,A先生的家人們選擇做手術,他們眼睜睜的看著外婆被推進手術室,然后身上插滿了各種管子,在外婆生命多出來的時間里,外婆沒有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因為根本就無法咀嚼,吃對于外婆來說就是一瓶又一瓶的營養液;外婆也沒有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她只能整天的躺在病床上,打著各樣的點滴,開始的時候還有人去看她,日子久了,看她的人越來越少,最后老人在病床上孤獨的死去。
A先生感慨到,“要想讓老人有尊嚴的死去,就要勇敢的面對他人的目光?!币钱敃r就把外婆接出醫院,自己還能帶著外婆四處走走玩玩,買點外婆喜歡吃的零食,邊吃邊聽著外婆的嘮叨,在外婆有限的生命里哄外婆開心,等到了那天,外婆走了,自己也不會有遺憾,因為外婆是在家人的陪伴下離開的,她是幸福的。現在他很后悔與家人選擇了同意做手術。
人已經走了,所有的后悔都已成了“來不及”。
這類的選擇天天都在我們身邊發生,面對生死,當兒女的我們到底要不要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這時的老人已經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要是能掌握的話,他/她們會怎么做?
最好的告別是怎樣的一種告別?要讓老人有尊嚴的離開,作為兒女就會頂著別人的閑言碎語,別人會說,“這家人沒良心,見死不救?!边€會說,“老人平時對他們多好,你看看他們現在什么樣,簡直就是白眼狼?!?.. ... 還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孝心,讓老人渾身插滿管子,整天躺在病床上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