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處在一種“隱形戰斗”的狀態,這種“戰斗”可能是與他人的,也可能是與自己的。
我們的精力就這樣在日復一日的“戰斗”中損耗,讓我們感到疲憊不堪。
我們之所以會陷入這種“隱形戰斗”的狀態,是因為我們的內心充滿了“恐懼感”。
這種恐懼感讓我們覺得,如果讓別人看到真實的自己,或者讓別人了解我們真實的想法,那么,我們就會被他人攻擊、貶低,甚至被拋棄。
為了避免這種恐懼感的出現,我們啟動了心理防御機制,不斷在內心筑起一道又一道城墻,把自己包裹起來。
然而,我們越是防御,就越是疲憊,因為我們一直在跟自己的內心打架,這種內耗讓我們筋疲力盡。
01??隱形戰斗:我們內心的消耗戰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早上醒來,你明明知道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你就是賴在床上不想起來,心里有一個聲音在說:“再躺一會兒吧,反正現在也不著急。”
到了公司,你明明知道自己有一堆工作要處理,但是,你卻在座位上發呆,或者不停地刷手機,心里有一個聲音在說:“先放松一下吧,反正現在也沒有靈感。”
下班回到家,你明明知道自己已經很累了,需要早點休息,但是,你卻拿起手機繼續玩,心里有一個聲音在說:“再玩一會兒吧,反正現在也不困。”
……
這些時候,我們似乎陷入了一種“隱形戰斗”的狀態,我們在跟自己的內心打架,消耗著自己的精力。
這種“隱形戰斗”的狀態,其實是由我們的心理防御機制造成的。
心理防御機制是我們內心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當我們覺得受到威脅或者不安全的時候,我們就會啟動心理防御機制,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啟動心理防御機制,并不是因為外界真的對我們構成了威脅,而是因為我們內心充滿了恐懼感。
這種恐懼感,就像是一團迷霧,籠罩在我們的心頭,讓我們看不清前方的路,也看不清真實的自己。
在這團迷霧中,我們害怕自己不夠好,害怕自己會被別人嫌棄,害怕自己會被別人攻擊,害怕自己會被別人拋棄……
因為害怕,我們不敢展現真實的自己,不敢表達真實的想法,不敢追求想要的生活。
我們啟動了心理防御機制,給自己筑起了一道城墻,把自己包裹起來,不讓自己受到傷害。
但是,這道城墻在保護我們的同時,也把我們困住了。我們就像是被囚禁在城墻里的囚徒,看不到城墻外面的世界,也感受不到城墻外面的陽光和空氣。
我們變得越來越疲憊,越來越焦慮,越來越迷茫。
02??恐懼感:我們內心的“隱形殺手”
恐懼感,就像是一個“隱形殺手”,潛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隨時準備出來傷害我們。
我們害怕失敗,所以不敢嘗試新的事物;
我們害怕被拒絕,所以不敢向別人尋求幫助;
我們害怕被嘲笑,所以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
我們害怕被拋棄,所以不敢離開一段不健康的關系……
這些恐懼感,就像是一張無形的網,把我們緊緊束縛住,讓我們動彈不得。
然而,這些恐懼感,其實并不是真實存在的,它們只是我們內心的一種投射,是我們自己制造出來的“假想敵”。
電影《心靈奇旅》中的喬伊一樣,他一直夢想成為一名爵士樂鋼琴家,但是,他卻一直得不到演出的機會。
他害怕自己永遠都無法實現夢想,所以,他緊緊抓住每一次可能的機會,不敢有絲毫的松懈。
直到有一天,他終于得到了一個演出的機會,但是,卻因為一場意外而錯過了。那一刻,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徹底完了,他陷入了極度的絕望和痛苦之中。
但是,當他真正放下內心的恐懼和執念,開始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時,他才發現,原來生活中還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值得他去追求和珍惜。
其實,恐懼感就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內心的脆弱和不安。
當我們能夠正視自己的恐懼感,勇敢地去面對它、接納它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原來恐懼感并沒有那么可怕。
作家張德芬說:“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我們內心的恐懼感,其實是我們自己制造出來的,是我們對自己的一種否定和打壓。
當我們能夠放下內心的恐懼感,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時,我們就會發現,原來自己可以變得如此強大和自信。
03??隱形攻擊:我們內心的“軟暴力”
除了恐懼感之外,還有一種隱形的攻擊方式,也在不斷地消耗著我們的精力,那就是“隱形攻擊”。
隱形攻擊,是指我們在內心對他人或自己進行的一種間接的、隱蔽的攻擊行為。
這種攻擊行為,不會直接傷害他人或自己的身體,但是,卻會讓我們在內心感到痛苦和不安。
比如,我們明明知道別人說的是對的,但是,我們就是不愿意承認,還要故意找茬、抬杠,以此來彰顯自己的存在感;
我們明明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情,但是,我們就是不愿意承認錯誤,還要找各種理由和借口來為自己開脫;
我們明明知道別人對我們很好,但是,我們就是不愿意接受別人的好意,還要故意表現出冷漠和疏遠的樣子……
這些時候,我們其實是在用隱形攻擊的方式來保護自己,避免自己受到他人的傷害。
但是,這種隱形攻擊的方式,不僅無法真正解決問題,還會讓我們在內心感到更加痛苦和不安。
因為,我們在攻擊他人的同時,其實也在攻擊自己。
我們在否定他人的同時,其實也在否定自己。
這種自我否定的感覺,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自卑、越來越焦慮、越來越迷茫。
電視劇《小舍得》中的田雨嵐一樣,她一直擔心自己的兒子子悠會輸給別人,所以,她對子悠的要求非常嚴格,總是逼著他學習、做題、上各種輔導班。
但是,子悠的成績卻并沒有因為她的嚴格管教而變得越來越好,反而變得越來越差。
田雨嵐感到非常焦慮和無助,她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的母親,她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價值。
其實,田雨嵐之所以會對子悠如此嚴格,是因為她內心深處充滿了恐懼感和不安感。
她害怕自己不夠好,害怕自己會被別人嫌棄和嘲笑,所以,她把自己的價值感都寄托在了子悠的身上。
但是,這種寄托并不能真正解決她的問題,反而讓她陷入了更加痛苦的境地。
直到后來,田雨嵐開始正視自己的問題,勇敢地去面對自己的恐懼感和不安感時,她才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變得如此強大和自信。
04??放下防御:找回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那么,如何才能擺脫這種“隱形戰斗”的狀態,找回內心的平靜和力量呢?
答案就是:放下防御,接納真實的自己。
放下防御,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完全放棄自我保護,而是要學會用更加積極、健康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接納真實的自己,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完全否定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而是要學會正視自己的問題,勇敢地去面對和改變它們。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的克里斯一樣,他曾經是一個一事無成的中年男人,妻子離開了他,他帶著兒子相依為命,生活過得非常艱難。
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而是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問題,努力地去改變它們。
他拼盡全力去爭取一個股票經紀人的實習機會,哪怕這個機會只有半年的試用期,而且沒有任何薪水。
他每天都要帶著兒子去排隊爭搶收容所的床位,哪怕這個床位又臟又亂又吵。
他每天都要忍受著客戶的拒絕和白眼,哪怕這些拒絕和白眼讓他感到無比沮喪和失落。
但是,他始終都沒有放棄自己,他始終都在堅持著、努力著。
最終,他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成功地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股票經紀人,也贏得了屬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克里斯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他敢于面對自己的問題,敢于接納真實的自己。
他沒有被內心的恐懼感和不安感所打敗,而是勇敢地站出來去迎接挑戰和機遇。
所以,我們也應該像克里斯一樣,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問題,接納真實的自己。
當我們能夠放下內心的防御和攻擊時,我們就會發現,原來自己可以變得如此輕松和自在。
我們不再需要為了迎合他人而隱藏真實的自己;
我們不再需要為了逃避問題而故意找茬和抬杠;
我們不再需要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而去做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
我們可以更加真實地表達自己,更加坦誠地面對他人,更加自信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
作家畢淑敏所說:“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當我們能夠放下內心的防御和攻擊時,我們才能真正地獲得內心的自由和平靜。
我們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05??最后
當我們能夠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不完美,坦誠地接納自己的情感與需求時,我們就開始走上了自我成長與實現的道路。
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所說:“成為自己,是唯一的道路。”
只有當我們能夠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問題,接納真實的自己時,我們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要勇敢地活出自己的真實模樣,不為外界的眼光所左右,不為內心的恐懼所束縛。
愿我們都能勇敢地放下內心的防御和攻擊,找回屬于自己的平靜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