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很多冷漠聽過很多無奈,也漸漸失去很多人。或意外或年老或疾病,總是無常的帶走一遍又一遍的溫情。
我心底有一種自有的溫暖,就是一種無法抑制的愛憐心。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很溫暖的環境,媽媽之前是在敬老院工作,我的童年很長一段時間是在和一群可愛的人在一起,正是這些可愛的人溫暖我的性情。他們大多是沒有孩子的,也就是孤寡老人,這讓他們對待孩子會格外的歡喜,記憶中有個爺爺,聽媽媽說他年輕時候因為受過一些刺激導致精神有些失常,經常會自言自語,所以我不敢接近他,可以說是躲著他。有一次他突然塞給我媽一包東西,我媽問他是什么?他就一直讓我媽拿著,說:給孩子吃,給孩子吃,我媽說不用不用,他就很生氣。回家打開一看,是一瓣一瓣切開的蘋果,有的已經發黑發霉,還有一塊一塊切好的面包,有的也長霉,看起來攢了很久,當時我覺得很惡心,直接讓我媽扔了,當時媽媽沒有扔掉,她告訴我,這些老人沒有收入,只是偶爾每月政府會有很少的慰問金偶爾會有慰問的水果和面包,這些蘋果和面包就是他舍不得吃攢起來的。也就從那時候開始我也會和他說話,很多時候他聽不懂我說什么,經常放學他還會給我塞他攢起來的零食。其實,人本性里是善的,很多金玉其外的人才是表里不一的,如果不帶上有色眼鏡會有很多美好吧。還有我的太奶奶,小時候爸媽忙,太奶奶會帶我玩,小學時爸媽經常不在家,我一個人不敢睡覺太奶奶會來陪我,有一次犯錯被爸爸揍得很厲害,太奶奶含著淚水,腿腳不好的她艱難爬到三樓替我求情,當時我哭的很厲害我也看到她也哭了,她說她很心疼我。還有很多很多和那些可愛的人很溫暖的事,我的童年是在這樣一個很溫暖很有人情味的環境中成長。我也很感激我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我的父母從小傳達給我的就是善,孝,情,他們對待這些毫無關系的人始終是善良的,對我的爺爺奶奶是孝順,對那些悲情的事總是充滿人情味的。我聽聞過某些人如何虐待老人,看到過身邊的同學如何嫌棄自己的爺爺奶奶,也看到過兒子光鮮亮麗老人在家撿垃圾為生……遇到過很多渾身尖銳的人,感覺全世界是她的敵人無故去中傷別人去敵對。魯迅《墳.燈下漫筆》“于是大小無數的人肉的宴席,即從有文明以來一直排到現在人們就在這會場中吃人,被吃,以兇人的愚妄的歡呼,將悲慘的弱者的呼號遮掩,更不消說女人和小兒”。弱勢群體總是容易受到無端的傷害,而往往制造傷害的這些人總是不經意間泯滅了自己的性。善,是天性,但它需要在溫情的環境里生長,它才不會漸漸陰暗,變質,畸形。
“愛人者,人恒愛之,助人者,人恒助之。”無論世界怎么涼薄,堅守心底本性,向善。強者自救,圣人渡人。我們沒那么多圣人,但我們有底線有思想,我們還應該有純真。迂緩,齊整去生和活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