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十八號,正好是個周五。請了半天假陪兒子打疫苗,那天是他的陽歷生日。這個日子正好與一個紀念日是一天,那就是我當媽媽已經滿三年了。
從得知懷孕那天起,每個懷孕的女性就默默的加入了媽媽的“新兵訓練營”。因為懷著對新生命的期待,孕期的各種不適也都慢慢承受。熬過了孕吐,迎來了水腫。每吃一口餐飯,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考慮一下,如果實施這個行動對肚子的寶寶好不好?掰著手指頭計算著孕周,迎來的是慢慢隆起的腹部還有孕期并發癥……
孕期過程中的各種限制,每個準媽媽都盼著趕緊生。等生了孩子,我就敞開了吃麻辣燙、做頭發、還可以去泡吧、去K歌……,字字句句都帶著決心。可生了孩子以后,局面的打開方式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樣。雖然在孕期那個“新兵訓練營”里自學了十個月,也看見過其他媽媽的忙亂與困惑,可真是到了“實操”階段,依舊是那么的手足無措。所有的準備工作都顯得蒼白無力。
賦予生命是非常神圣的,媽媽的晉升之路卻是綿長無期限。滿以為生了就好了,卻不知這個“生”的過程就異常痛苦和艱辛,而這種“生”的感受卻是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一經發生似乎就上了一把密碼鎖。因為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的體會到你的感受。
“生”了之后呢?迎來的是難熬的月子。所謂難熬,就是滿身流汗下面流血;就是明知胸部腫脹還要強迫自己用吸奶器使勁擠壓使之疼上加疼;就是好睡眠與你拜拜再也不回來,因為每個三四個小時便要去伺候那個小天(e)使(mo)吃奶。
以上是看的見的不適,還有一些看不見卻后知后覺的心理變化。由生產帶來體內激素的失衡,導致產婦一段時間的情緒不穩定。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導致產后抑郁癥。最近做了愛丁堡產后抑郁癥評估測試,產后三年,我的測評得分依舊屬于抑郁癥的范疇。
孩子十一個月大的時候,我選擇重返職場。雖說能暫時抽身,但也是“蠟燭兩頭燒”的焦灼。上班時間忙個底朝天,下班時間就變身強力媽媽繼續帶娃。回首這三年,卓有成效的就是逐漸長大的孩子以及在做母親這門學問上修的學分:
(一)? 母愛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培養
母愛是母親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慢慢培養的。身為母親,就該怎樣怎樣。有這種理念的人是被道德綁架了,完全站著說話不腰疼。試問哪位女性當了媽媽就自然知道黃疸是怎么回事?濕疹怎么處理?試問哪個人愿意每晚被哭聲驚醒三至四次還毫無怨言?試問哪個媽媽愿意蓬頭垢面的整天面對屎、尿、屁?
會笑出聲了,會翻身了,會坐了,會爬了,會走了,會喊媽媽了……,正是這些看得見的長大讓二十四小時待命的媽媽獲得了成就感。她們于是更加甘心的付出,如此母愛才慢慢積累。
(二)? 如同孩子的成長,母親也須長期修煉
因人而異,每個孩子是不同的。所以照搬經驗不可取,媽媽不但要靈活機動,而且還要思考總結。輔食什么時候添加?孩子生病怎樣物理降溫?坐學步車還是用學步帶?這些統統要根據自家孩子的情況結合別人的經驗來做決定。千萬不要因為同齡的孩子比你家孩子多長兩顆牙就患得患失的去補鈣。也不要因為媽媽的過失和不完美結局,就糾結焦慮。媽媽是一個集營養學、兒科學、經驗買家等多種身份與一身的職業,要與時俱進跟上與孩子有關的各種科學,畢業遙遙無期。
(三)? 重視家庭關系的處理,為孩子營造好的成長氛圍
如果你是全職媽媽,除了全心全意的照顧孩子,還要與老公搞好關系。如果你是職場媽媽,在照顧孩子和與老公搞好關系之余,還要顧及婆媳關系(如果是婆婆幫你帶,你也實現了一天八小時的自我)。
夫妻經歷了爭吵和冷戰,我們彼此更像是戰友。換一種角度來看待睡在你身邊的男人,如果他能在孩子生病住院時與你團結一致的照顧孩子;如果他能在你生病替你哄孩子睡覺照顧孩子吃飯;如果他能在久哄不睡的孩子床邊不拿手機不出動靜甚至還能幫你一把。就不要再糾結他的不體諒和不細心了。最起碼我們不是“喪偶式育兒”。我經常自問:作為母親你都可以為孩子豁出性命,難道就不能與孩子爸爸好好相處嗎?
由于我是遠嫁異地,所以跟婆婆相處也是經歷很多波折。無論是口頭爭吵還是憤憤在心,在一個事實面前都化為烏有,這個事實就是:老人那么大年紀在盡心盡力的幫你照顧孩子。應該跟婆婆說聲感謝。
(四)? 家庭與自我,沒有平衡一說,有的只是選擇
咪蒙有句話:你兼顧了事業和家庭,誰來兼顧你?這句話是相當的實在。驚醒了好多要兼顧事業和家庭的職場媽媽。
其實都是做選擇,你選擇出來了工作,自然就減少了對孩子的陪伴,進而還要承擔由老人代養孩子所造成的一些不好的習慣。當你的孩子生病時,你跟上司請假拋開工作去醫院陪床,自然就要忍受不會升職加薪的結局。周末哄睡孩子,終于自己有時間,選擇讀書或者健身,那就要忍受家里環境的臟亂差,因為清爽宜居也是要去花時間去打理的。所以做了選擇,就不要后悔,所有選擇都是價值觀的具體體現。
母親角色的修煉之路,章法難尋且仁者見仁。感謝我兒子這個教材,在做母親的這三年里,有成就、有喜悅、也有缺點和不足。未來可期,我與老公還有兒子一起成長。女性本弱,為母則剛。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且行且珍惜!與天下所有母親以及即將成為母親的女性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