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流行的天文學理論認為,日月食是因為太陽、地球、月亮連成一條直線形成的。
這個理論受到挑戰(zhàn),因為解釋不了以下現(xiàn)象。
太陽和月食同時出現(xiàn)
從十五世紀到現(xiàn)在,有50次月食發(fā)生的時候,太陽、月亮同時還在天空上。
McCulluch地理記載:1717年9月20日,1837年4月20日,太陽還沒下山,月亮就帶著月食出現(xiàn)。
亨利·荷蘭爵士的回憶錄也指出,1837年4月20日,太陽還沒下山,月亮就帶著月食出現(xiàn)。
英國《每日電訊報》也記載類似事件,發(fā)生時間是1870年1月17日,以及同年7月。
地球的陰影比月食大
A為地球,C為月球。因為太陽光基本是平行的,所以地球的陰影應該是沿著綠色的線,形成D的陰影,而不是沿著黃色的線形成B的陰影。地球的大小是月球的四倍,所以陰影應該大得多,應該是D。月食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月球的陰影和月球幾乎一樣大,是B。
在日食的時候,假設A是月球,月球的陰影大小應該是D,然而我們看到的陰影大小卻是B。
日食、月食的時候,陰影的大小都是不合理的。所以日月食都不是現(xiàn)代天文學解釋的那樣,日食是由于太陽、月球、地球形成一條直線,月食是因為太陽、地球、月球形成一條直線。
完全日食帶
完全日全食,只能從地球上很小的區(qū)域看到。這個地區(qū)通常是160公里寬,16100公里長。這條軌道之外的區(qū)域可能會看到日偏食,而大多數(shù)地區(qū)將看不到任何東西。這些事實非常吻合地平模式的模型、太陽和月亮的距離和大小。
完全日食帶,能夠看得見完全日全食的地區(qū)稱為完全日食帶,在球形地圖上是扭曲、散亂的波浪形的線條。
在地平模式的地圖上則是圓圈。
這是2017年8月21日在美國發(fā)生的日食。只有在深紅色區(qū)域,這條寬約70英里(112公里)寬的日食帶里,才看到100%的日全食。
月亮的直徑是3476.28公里。也就是說一個3千4百多公里直徑的物體,在地上產(chǎn)生了一個112公里寬的影子,月亮在地上的影子是自身大小的3%,這很不合理。根據(jù)常識,我們知道,影子總是比投射的物體要大,或者至少一樣大。
對此,地球論是這樣解釋的,日全食的區(qū)域叫做本影,是小的影子,外面還有一圈的大的影子,叫做半影。地球論真是鬼話連篇。
日全食的持續(xù)時間
日全食的持續(xù)時間差別很大,也說明日食不是月球阻擋在太陽和地球中間造成的。
最長的日全食,1955年6月20日,食甚持續(xù)時間:7分8秒。
最短的日全食,1928年5月19日及2043年4月10日,不足0.5秒。
NASA的科學家解釋說,月亮在日食的時候,跑得更快,這么說月亮的速度是有時候快有時候慢的?再快也不可能0.5秒跑過去。
血月
血月,是發(fā)生月全食的時候會出現(xiàn)的。月全食的時候,太陽被地球擋住,完全沒有光線照到月亮,月亮變成明亮的紅色是為什么?地球說認為是地球大氣層的光線折射造成的,這樣的解釋是不能讓人滿意的。
日月食的預測和地球形狀無關
不是因為有了地球論,人們才能夠準確預測日月食。在日心說出現(xiàn)之前,天文學家已經(jīng)能夠準確的預測日月食,預測依據(jù)是觀察、記錄和周期。
公元1世紀,托勒密準確預言了日食,他主張地平論。
日月食是周期性現(xiàn)象。地平論者也能準確預測天體運動和事件。這和地球的形狀無關。
印度古代人說有兩個暗星,羅睺和計都,日月食是由于天神羅睺(Rahu)吞食日月引起的,這個基于神話故事的解釋也要比現(xiàn)代天文學毫無根據(jù)和邏輯的胡說八道要合理得多,至少提供了有可能性的線索。
目擊日食
2015年3月20日,50名觀察者乘坐飛機,在北大西洋上空觀測了完全日全食。發(fā)現(xiàn)有很多泡泡,導致了日食的發(fā)生。印度古代人認為的羅睺、計都是真的。
觀測證明,日食不是月亮引起的。日食是由泡泡,黑太陽引起的。太陽很小,就在大氣層里面。
日食與月食,是地球論者認為地球是球形的重要證據(jù),本文分析證明,這個證據(jù)破綻百出,反而可以作為大地是平的證據(jù)。
微信公共號:“廖一壺說”
QQ群:6413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