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的綠茶三兄妹中大哥金石洌、幺妹小喬都已經(jīng)出世,就剩下二姐安吉白茶“佩玉”了。咱們今天就來聊一聊綠茶中滋味最鮮爽的茶---安吉白茶。
? 安吉白茶是大家叫慣了的名字,實際應(yīng)該叫做-安吉白葉綠茶。它是綠茶,不是白茶。要是還有沒弄懂茶葉是怎么分類的朋友,去看一下我前面的文章《綠茶是長在一棵叫做“綠茶樹”的樹上嗎?》,先把最基礎(chǔ)的綠、白、黃、青、紅、黑六大茶類的劃分搞明白。
? ? 安吉,是浙江省湖州市的下轄縣,跟出顧渚紫筍的湖州長興縣為鄰。要不怎么說湖州是個神奇的地方,茶文化祥瑞之地呢,好茶都扎堆兒到這兒了。安吉縣歷史悠久,建縣于漢中平二年(185年),取《詩經(jīng)》“安且吉兮”之意得名,是古越國重要的活動地。安吉在天目山的北麓,綿綿群山,森森竹海,云霧繚繞,土壤肥沃,植被覆蓋達60%?!按ㄔ次灏倮?,修竹半期間”,素有“中國竹鄉(xiāng)”之稱。大家還記得李安執(zhí)導,發(fā)哥跟章子怡主演的電影《臥虎藏龍》嗎?很多鏡頭都是在安吉縣“中國大竹?!本皡^(qū)拍攝的,《臥虎藏龍》中竹海比武的精彩鏡頭,還獲得了“十大經(jīng)典旅游電影橋段”的稱號。
? 安吉白茶葉子顏色的白化是一種明顯的葉綠素缺失突變的結(jié)果。早春,在茶芽剛萌發(fā)的時候,因為溫度低,葉綠素的合成被阻斷,所以就出現(xiàn)了呈白色的芽葉。在清明前萌發(fā)的嫩芽為嫩白偏黃。在谷雨前,色漸淡,多數(shù)呈玉白色。雨后至夏至前,逐漸轉(zhuǎn)為白綠相間。夏至后,芽葉恢復為全綠,跟一般綠茶的顏色就沒多大區(qū)別了。象武夷巖茶四大名樅里的白雞冠也是同種道理。明前頭采的安吉白茶,它的白化度往往并不高,綠中泛黃,葉脈微綠,清新,淡雅,鮮爽,耐泡程度要好于稍后玉白色的葉片。這是上品安吉白茶特有的性狀。
? ? “白茶”二字,從我得到的資料看,最早出現(xiàn)在唐朝(公元780)陸羽《茶經(jīng)?七之事》篇“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敝洹?br>
? “白葉茶”三字的最早記載,是成書于宋治平元年(1064)的茶書《東溪試茶錄》里,作者宋子安在書中寫道:“茶之名有七:一曰白葉茶,民間大重,出于近歲,園焙時有之。地不以山川遠近,發(fā)不以社之先后,芽葉如紙,民間以為茶瑞,取其第一者為斗茶,而氣味殊薄,非食茶之比?!?。
? 成書于大觀元年(1107)的《大觀茶論》記載的更為詳盡。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里寫道:“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崖林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制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里昭徹,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淺焙亦有之,但品不及。””芽葉如紙”,”其葉瑩薄”這兩處記載,都說出了白葉茶的特點。
? 自宋之后文獻,一直未找到明確記載白葉茶的文字資料。1930年,根據(jù)安吉縣孝豐鎮(zhèn)的縣志記載,在當?shù)匾粋€叫馬鈴崗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數(shù)十棵野生白茶樹,“枝頭所抽之嫩葉色白如玉,焙后微黃,為當?shù)亟鸸馑聫R產(chǎn)”。
? 1982年在安吉縣天荒坪大溪村橫坑塢海拔800m之處,發(fā)現(xiàn)了一株百年以上的白茶樹,嫩葉瑩白,僅主脈呈現(xiàn)微綠色,樹間極少結(jié)籽,它的芽葉形態(tài)與古籍上描述的特別接近,它就是現(xiàn)在安吉白茶的母樹。浙江大學茶學系,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經(jīng)過研究,確認安吉白茶主要受低溫誘導發(fā)生突變,把它稱為低溫敏感型白葉茶。經(jīng)過人工扦插選育繁殖,當?shù)剞r(nóng)業(yè)部門無性繁殖出了大溪白茶茶苗,終于在1996年實現(xiàn)了初具規(guī)模化的產(chǎn)量。大溪白茶就是咱們現(xiàn)在常說的“安吉白葉一號”。
安吉白茶的最大特點就是鮮爽淡雅,在所有的綠茶里名列第一。為什么會這樣呢?主要是由安吉白茶中所含內(nèi)質(zhì)呈“高氨低酚”的特性決定的。早春的低溫,讓安吉白茶葉片里葉綠素的合成受阻,同時,又會促進可溶性蛋白的水解,這就導致了新鮮葉片里游離氨基酸的上升。安吉白茶的氨基酸含量一般會在6%-7%,比其他綠茶高一倍左右。而茶多酚的含量,又大約是其他綠茶的一半。高氨低酚的絕妙搭配,造就了安吉白茶清新,淡雅,鮮爽的獨特風味,讓你一飲難忘!
? ? 安吉白茶,玻璃杯泡,湯水中如玉鳳只只,翩翩飛揚起舞;又似晶瑩雪片,紛揚而落,是我見過的最美的綠茶。有詩云:“山高露潤出奇葩,古樹原生白嫩芽;隱跡云崖千百載,如今香滿萬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