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知識點
1、《西游記》:一個奇幻的神話世界,體裁:長篇神話小說
2、作者:吳承恩,明代小說家
3、主要內容:主要寫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遇到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后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主要由孫悟空大鬧天宮、唐僧出世、唐僧和孫悟空等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等三大部分,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戰勝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功成圓滿,終成正果。贊揚了以孫悟空為主的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可貴精神。
4、小說主題:本書通過神話的形式,表現了豐富的社會內容,曲折地反映出現實的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在孫悟空身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反抗專制壓迫、戰勝 邪惡和征服自然力的強烈愿望;深深地植要于富有斗爭傳統的中國人民歷史生活的土壤之中,是中國廣大人民群眾長期斗爭生活的藝術概括。它是理想和現實相結合的產物。
5、內容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大鬧天宮; 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包括唐僧出世", "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征斬龍"、"唐王入冥"等幾個小故事,交代取經緣起,起著過渡和銜接作用。 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西天取經",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難","八十一難"中又曲四十一個小故事構成,各個小故事既相對獨立又前后呼應,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6、經典故事:
(1)孫悟空大鬧天宮 (2)三打白骨精 (3)車遲國斗法 (4)女兒國遇難 (5)真假美猴王 (6)智取紅孩兒 (7)三調芭蕉扇等 (8)火燒盤絲洞 (9)天竺國招親 (10)靈山取真經
7、閱讀感受(推薦理由):
①善于說故事,情節扣人心弦,引人人勝,可讀性強;
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孫悟空、豬八戒形象鮮明、栩栩如生;
③充滿天馬行空的想象和豐富奇特的夸張。
8、人物-典型情節-性格特征:
孫悟空:(他由仙石化成,手持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縮的金箍棒,能夠72變,一個筋斗十萬八千公里。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煉丹爐煉了49天,反到煉出一雙火眼金睛,能識破一切妖魔鬼怪。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英勇無畏,取經后被封為“斗戰勝佛”。)
典型情節——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車遲國斗法、女兒國遇難、真假美猴王、智取紅孩兒、三調芭蕉扇。
性格特征——桀驁不馴、敢作敢當、勇敢機智、愛憎分明、幽默、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英勇無畏。(他樂觀、聰明、勇敢、頑皮、靈活、熱愛自由、除惡務盡,充滿了斗爭精神)
分析孫悟空的形象:在"大鬧天宮"中,孫悟空身上表現出一種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敢作敢為的戰斗精神;在"西天取經"中,孫悟空身上雙表現出一種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積極進取、永不妥協的理想主義精神。
豬八戒:(本是仙屆的天蓬元帥,因醉酒調戲嫦娥,被貶下凡,長成一副長嘴大耳、呆頭呆腦的形象。一方面他好吃懶做,見識短淺,一遇困難就嚷著要散伙,愛占小便宜,搬弄是非,耍小聰明,貪戀女色,常因此出丑,成為惹人發笑的喜劇形象。另一方面,他也還不失忠勇和善良。在與妖魔斗爭中,他總是揮舞釘耙,勇猛戰斗,是孫悟空的得力助手。而而且他能知錯就改,還算淳樸憨厚,自有可愛之處。最后被封為“凈壇使者”。)
典型情節——調戲嫦娥、三打白骨精、四圣試禪心。
性格特征——好吃懶做、見識短淺、搬弄是非、耍小聰明、說謊、愛占小便宜、貪戀女色;忠勇善良、淳樸憨厚。
唐僧:(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心地善良、信仰堅定、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忍不拔,但有時過于迂腐,太糊涂太慈悲。他西行取經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始終癡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最后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典型情節——三打白骨精、四圣試禪心。
性格特征——崇信佛法、嚴守戒律、目標明確、立場堅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堅不可摧;但有時賢愚不分、好壞不辨。
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路上,任勞任怨,忠心不二,取經路上任勞任怨,忠心不二。善良勇敢、知錯就改、淳樸憨厚,取經后被封為“金身羅漢”)
一、填空題
1、《西游記》,長篇章回體神話小說,是神話小說中成就最高、最受喜愛的小說,但這部作品并非全無依傍,它有著歷史真實的影子,即唐貞觀年間玄奘遠出西域取經 的事件。在《大唐西域記》和《大唐慈恩寺法師傳》中,對此事有詳細的記載。唐僧取經的故事經民間文藝演出,成為以后小說的素材來源。現在《西游記》是根據明代萬歷年間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游記》的作者是吳承恩,字汝中,號射陽山人,明代人。
3、全書共100回,基本由兩個故事組成,第1至7回,寫孫悟空出世至大鬧天宮,表現的是孫悟空對自由的無限追求和斗爭最終失敗的悲劇,體現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質與現實生活的約束的矛盾處境。第8至100回總寫唐僧師徒歷經八十一難,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經,蘊含著人必須經歷艱難才能最終獲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諦。
4、全書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寫大鬧天宮 的故事,是全書的精華部分,表現孫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寫唐僧的來歷、魏征斬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經的緣起;第13回—100回寫唐僧師徒取經途中歷經81難和師徒終成正果,帶經回東土大唐。
5、《西游記》中所寫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別是: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
6、孫悟空的第一個師傅是菩提祖師,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針,又喚如意金箍棒,大鬧天宮后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后受觀世音菩薩規勸皈依佛門,唐僧為他取名孫行者。為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后被封為斗戰勝佛。
7、豬八戒又叫豬悟能,原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帥,獲罪下凡,誤投豬胎,曾占福陵山、云棧洞為妖,后經菩薩點化,保唐僧取經,得成正果,封為 凈壇使者。
8、沙僧也叫沙悟凈,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被貶下界,在流沙河為妖,后保唐僧取經,得成正果,封為金身羅漢。
9、白龍馬原是西海龍王之三太子小白龍,因違逆父命被囚鷹愁澗,后化作白馬馱負唐僧取經,被封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后在化龍池中得復原身,盤繞在大雷音寺的擎天華表柱上。
10、《西游記》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 、大鬧天宮 、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11、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中,孫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節是:大鬧天宮。
12、《西游記》全書共一百回,孫悟空自號美猴王。
13、請寫出《西游記》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回目的題目:如,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第一百回徑回東土,五圣成真。
二、列舉簡述
1、唐僧分別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馬?分別給他們取了什么名?觀音所賜的名分別是什么?
五行山救悟空 高老莊收悟能 鷹愁澗收白龍馬 流沙河收沙悟凈
2、列舉師徒四人取經路上經歷的磨難,舉四個即可。
黑松林遇黃袍老怪、黃風嶺遭黃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紅孩兒搶走唐僧、平頂山蓮花洞太上老君煉丹童變成妖精
3、列舉師徒四人所遇的妖怪,四個即可。
白骨精、 黃風怪、 蝎子精 、 紅孩兒
4、列舉唐僧師徒西行路過的國名(四個即可)。
烏雞國 車遲國 女兒國 天竺國
5、說除塑造唐僧師徒四個形象外,還寫到許多神仙,請列舉幾個。
如來佛祖 觀音菩薩 菩提祖師 太白金星 鎮元大仙
6、悟空、八戒、沙僧使用的兵器分別是什么?
如意金箍棒 九齒釘耙 禪杖
7、《西游記》中的孫悟空開始取經時意志并不是很堅定,請問他曾經幾次返回花果山?都是哪幾次?
主要有兩次:一是唐僧剛收孫悟空為徒弟時,唐僧埋怨悟空殘害生靈,悟空看不慣,逃回花果山,在觀音菩薩的幫助下,又重新返回唐僧身邊,菩薩贈唐僧緊箍咒;二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亂殺無辜,一氣之下,返回花果山,后唐僧寶象國遇難,豬八戒用激將法將其請出。
8、《西游記》中,成為唐僧師徒取經路上最大的障礙是哪一家族的刁難?這些刁難分別是什么?
牛魔王家族,火云洞主紅孩兒三昧真火的考驗,牛魔王之妻芭蕉扇刁難。
9、《西游記》中,孫悟空原為東勝神洲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他拜誰為師?他的武器是在哪兒得到的?這個武器原來是做什么用的?經孫悟空變化,名字叫什么?
靈臺萬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師,東海龍宮,定海神針,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
10、《西游記》中的唐僧是如來佛的第二個徒弟誰投胎轉世的?做了狀元誰的兒子?因父親遇難,自幼出家,法名是什么?
金蟬子,陳光蕊,玄奘
11、你能寫出幾句出自《西游記》中的經典語句嗎?
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12、寫出幾個《西游記》中具有神妙奇幻的想象,緊張曲折的情節?
三打白骨精,智取芭蕉扇
13、《西游記》中化作妖精的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別變為哪三位人物來哄騙唐僧,但都被孫悟空一一識破?
美女、老婦、老翁(姑娘,老婆婆,老頭兒)
一、填空。
1.《西游記》,長篇章回體神話(神話)小說,是古典神話小說中成就最高、最受喜愛的小說。但這部作品并非全無依傍,它有歷史真實的影子,即唐貞觀年間玄奘西行取經的事件,《大唐西域記》和《大唐慈恩寺法師傳》對此事有詳細的記載。玄奘取經的故事經民間文藝演出,成為以后小說的素材來源。現在《西游記》是根據明代萬歷年間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游記》的作者是吳承恩,字 汝中,號射陽山人,明代人。
3.《西游記》全書100回,基本由兩大部分組成,第一至十二回是全書的引子,其中前七回寫孫悟空的出身和大鬧天宮,表現的是孫悟空對自由的無限追求和斗爭最終失敗的悲劇,體現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質與現實生活的約束的矛盾處境;第八至十二回寫唐僧的來歷、魏征斬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經的緣起。第十三回至一百 回寫唐僧師徒歷經八十一難,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經,終于取到真經,他們自己也修成正果 。蘊含著人必須經歷艱難才能最終獲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諦。
4.《西游記》中所寫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別是:東勝神州;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
5.《西游記》的作者運用了浪漫主義手法描繪了一個奇妙的神話世界,花果山水簾洞洞口的對聯是;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6.孫悟空的第一個師傅是菩提老祖,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針,
又喚如意金箍棒,大鬧天宮后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門,唐僧為他取名行者。為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后被封為斗戰勝佛。
7.豬八戒又叫悟能,原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帥,獲罪下凡,誤投豬胎,曾占云棧洞為妖,后經菩薩點化,保唐僧取經,得成正果,封為凈壇使者。
8.沙僧也叫悟凈,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被貶下界,在流沙河為妖,后保唐僧取經,得成正果,封為金身羅漢。
9.白龍馬原是西海龍王之三太子小白龍,因違逆父命被囚鷹愁澗,后化作白馬馱負唐僧取經,被封為八部天龍。后在化龍池中得復原身,盤繞在大雷音寺的擎天華表柱上。
10.《西游記》中孫悟空從菩提祖師處學到七十二般變化、筋斗云等神通,又從龍宮索取金箍棒作為兵器。因大鬧天宮被如來佛壓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觀音菩薩規勸皈依佛門,給唐僧做了大徒弟。
11.在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途中,機智靈活、嫉惡如仇的是孫悟空;憨態可掬、好耍小聰明的是豬八戒,法名是悟能;忠誠老實、勤勤懇懇的是沙和尚。
12.唐僧是如來佛祖的弟子金蟬子轉世投胎作狀元陳光蕊之子,出家后法名玄奘,修成正果后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13.《西游記》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鬧五莊觀 、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14.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中,孫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章節是:亂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
15.通過“大鬧天宮”這一段精彩描寫,我們不難發現,作品的象征意味是很深濃的。天宮是人間朝廷的代稱;玉帝是封建皇帝的化身;孫悟空是人民意愿 的化身和民主主義思想的代表。
16.當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將殺至花果山,歷數了悟空的數條罪狀后,悟空答:“實有! 實有!”這又給孫大圣的形象抹上一筆亮麗的色彩,那就是敢作敢當。
17.孫悟空自號齊天大圣。
18.第八十一難是在通天河被老黿翻落河中,弄濕經卷。
19.填人名,補足歇后語。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豬八戒)見高小姐——改換了頭面
(孫悟空)鉆進鐵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唐僧)念緊箍咒——痛苦在后(猴)頭
(孫悟空)坐天下——毛手毛腳
(豬八戒)吃人參果——不知啥滋味
20.請寫出《西游記》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回目的題目: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21.有人對《西游記》道:“陽光燦爛豬八戒,百變猴頭孫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彌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經路,除妖斗魔顯真功。若問是誰普此畫,淮安才子吳承恩。”
22.孫悟空號稱美猴王和齊天大圣,他桀驁不馴、敢作敢當、勇敢機智、愛憎分明 ,深深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豬八戒本是仙界的天蓬元帥,因醉酒調戲嫦娥,被貶下凡。他好吃懶做、見識短淺、搬弄是非、耍小聰明、說謊、愛占小便宜、貪戀女色,因此常常當眾出丑。另一方面,他也不失忠勇和善良、淳樸憨厚 ,自有他可愛之處。
23.“東勝神州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華,遂有靈通之意。內遇仙胎,一日迸裂,……”這段名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本書中你最喜歡的一個情節是:大鬧天宮等
24、有人對《西游記》有人道:“陽光燦爛豬八戒,百變猴頭孫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彌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經路,除妖斗魔顯真功。若問是誰普此畫,淮安才子吳承恩。”
25、“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這幅對聯寫的是孫悟空,這個人物出自(作品)《西游記》。
二、列舉簡述。
1.唐僧分別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馬?
五行山救悟空,高老莊收悟能,鷹愁澗收白龍馬,流沙河收沙悟凈。
2.列舉師徒四人取經路上經歷的磨難,舉四個即可。
黑松林遇黃袍老怪,黃風嶺遭黃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紅孩兒搶走唐僧,平頂山蓮花洞太上老君煉丹童變成妖精。
3.列舉師徒四人所遇的妖怪,四個即可。
白骨精 黃風怪 蝎子精 紅孩兒
4.《西游記》中的人物刻畫得各有特點,請各寫出一個以沙僧和豬八戒為核心展開的故事情節。
大鬧流沙河,高老莊娶親。
5.列舉唐僧師徒西行路過的國名(四個即可)。
烏雞國 車遲國 女兒國 玉華洲天竺國
6.你能寫出幾句出自《西游記》中的經典語句嗎?
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等。
二、簡答題。
1.談談你對這部小說所反映的主題的理解。
諷刺批判社會現實的黑暗,歌頌悟空的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不為強權,樂觀頑強的精神,同時也告訴人們必須經歷艱難才能最終獲得幸福成功。
2.結合相關情節,說說孫悟空的性格特點和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目的。
蔑視皇權,神通廣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表現了作者對反抗傳統,反抗權威,蔑視等級制度等反封建、叛逆思想和斗爭精神的熱情謳歌,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不懼艱險,勇往直前的積極樂觀的斗爭精神和美好品質。
3.結合具體情節說說唐僧的性格特點和這一形象的典型意義。
集封建儒士迂腐和佛教信徒虔誠為一身的高僧,一遇妖魔涕淚交流,見佛就拜,不論真假,為了說明必須經歷艱難、堅持不懈才能獲得幸福成功。
4.分別簡述沙僧、豬八戒的性格特點。
沙僧:忠厚誠懇,任勞任怨,正直無私,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謹守佛門戒律;八戒:性情憨直,奸懶讒滑,常懷退縮之心,善奉承諂媚。
5.小說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昏庸無能,不辨忠愚。對封建統治者的嘲諷蔑視,對黑暗社會的尖銳諷刺、嘲笑和批判。
6.你認為《西游記》中哪一回寫得最為精彩,為什么?
三打白骨精等。
7.孫悟空大鬧天宮一不求高官厚祿,二不為取玉帝而代之,那么他的愿望是什么?或者說這反映了當時社會勞動人民的何種追求?
反對壓迫,追求平等,追求自由、民主
8.唐僧看不出妖怪的種種變化,除了因為他是肉眼凡胎之外,還有哪些原因是不可忽視的?
本性愚鈍、忠奸不分,又受了豬八戒的調唆。
9.唐僧驅逐孫悟空之后,出現了“真假美猴王”一事,為什么會出現兩個“美猴王”?
提示:唐僧師徒生了二心,內部不團結而至。
10.“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魯迅)《西游記》刻畫的眾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請舉一例,具體說明這一特點。
例:鐵扇公主因為與孫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還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親情,同時也顯示出她胸襟狹隘。 如:石猴為眾猴覓得水簾洞,被眾猴擁戴為“千歲大王”,可以看出眾猴的講信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