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別人的一點批評就陷入自己是非常的糟糕的感覺,我們可能會很想去肯定他,想要去改變他的認知,我沒覺得這個事情怎么樣啊,你沒錯啊,對方只不過是稍微少了一下而已,這沒多大點事,其實你看你什么什么做的很好啊。
?如果你這樣說,也許你會發現這個人的反應是迷惑的,他無法把自己和好是配對在一起的。他是無法待在那個好的位置上的,為什么?因為,他有一個真實的自己是非常糟糕的感受,沒有被另一個人言說出來,這意味著自己的一種真實的感受,沒有被看見、理解和體會。這個時候我們自己的一部分漂浮著,沒有被確認,所以這一部分的自己也沒有安穩的存在感。
如果一個孩子的很多感受沒有通過被父母像鏡子一樣映照出來后的確認,一個孩子的自體就會時常感受到虛無。
?溫妮科特說,母親是一個孩子的第一面鏡子,當一個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他無法言說自己的感受,也無法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什么,自然無法知道自己是誰,他需要通過從媽媽的臉上看到自己,當嬰兒喝著奶,心滿意足,無比喜悅的時候,他看到母親看著自己,也滿臉的喜悅,這時候孩子就從母親的臉上看到了自己。當孩子不舒服,哭泣的時候,孩子看到母親也會有些憂愁,并告訴孩子說,媽媽知道你不舒服,你拉臭臭了,媽媽給你清理,馬上你就舒服了。這種場景叫做同調的鏡映。
但很遺憾,很多母親是自戀的,她們可能很自信的按照自己的時間規律來喂養孩子,按照自己的感受給孩子添加衣服,他能滿足于自己是一個好媽媽的愉快體驗里。忙著做媽媽,卻從來沒有注視過她們的孩子。這些孩子長發后常常被骨子里的虛無感所折磨,找不到生命的意義。也可能覺得一切都索然無味,發展不出興趣,找不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即便是他們看起來功成名就。他們只是順著社會和他人的要求,該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該有一段婚姻,該有一個孩子等等,所以,也許我們看起來,一個人功成名就,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被虛無所纏繞。
?父母對孩子的鏡映,是最重要的事。因為存在先于一切 然而鏡映,絕不是單純的肯定一個人,而且命名和確認孩子所有真實的感受和體驗。
一個人真實的感受被鏡映,自己才會有真實的活著的感覺,才能作為真實的自己而存在。 我活著,我是我自己。如此的生命才會成為自己,迸發出真正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