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懷念,透過這一兩毛錢傳來的是“陌生人之間的人情溫暖”。
? ? 以前買菜,攤主大媽大叔收錢的時候,遇到個“五塊一”“九塊二”的時候,恰巧沒有一兩毛錢,就會跟我說免了,相信這種經(jīng)歷大多數(shù)人都經(jīng)歷過。
? ? 最近一兩年我在北京很少帶現(xiàn)金,除非是去不熟悉的地方之類的,才會帶點兒現(xiàn)金備用。隨時隨地微信支付寶支付,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習慣,這也是目前中國大多數(shù)城市的普遍現(xiàn)象。
? ? 這兩天在水果店買水果,聽見幾個年輕的店員討論在晚上結(jié)算時錢少了幾百,不知道去哪了。只聽見疑似店內(nèi)負責人跟店員說:“不是說過了嗎,收錢的時候,每一筆錢都要眼睛盯著屏幕一一核對。”
? ? 對于很多人來說,微信支付寶付完款后,舉起手機,把屏幕甩給對方一看,這個動作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都市里,每個人的“必備動作”。
? ? 和付款方式的變化相比,我也注意到了現(xiàn)在再去菜市場買個菜什么的,只要你用手機支付,很少會有人免收你個一毛兩毛的,大多數(shù)情況下攤主不會主動說,因為移動支付不存在沒有零錢的情況?;蛟S本應該如此,不存在討價還價。但我總覺得,那種攤主微笑著告訴你:“小伙子,兩毛沒有就免了,都是熟客......”是種能流露出溫暖與和諧的行為存在。其實不差一毛一分的支付,這本身就是應該的。我是在懷念,透過這一兩毛錢傳來的是“陌生人之間的人情溫暖”。
? ? 與我們拿著手機輕而易舉的掃碼支付相比,當看到老一輩那些陌生的爺爺奶奶手拄著拐杖,或是拉著小推車,在菜場上與攤主討價還價,他們手中的錢,我感覺總是褶皺的,我心想,那是不是因為他們真的很珍惜每一分錢,不是看重錢,而是已經(jīng)刻在骨子里的勤儉品質(zhì)。
? ? 相對于很多爺爺奶奶這一輩的人,他們完全不會使用手機應用,更何況是移動支付,不過我也感覺,他們在任何時候兜里都會裝著些許零錢,絕對不會貿(mào)然的不帶一分錢出門。
? ? 前兩天我坐人力三輪車,現(xiàn)在的人力三輪車大家都知道,大多是電動的,我坐的這輛也是。騎車的是位老爺爺,我在后座一上車就問道:“微信支付行不行?”,老爺爺答道:“不懂,不會用,只收現(xiàn)金?!蔽艺f:“快到的時候,路口有家水果店,我去換錢?!?/p>
? ? 路上我有在想,這位老爺爺?shù)淖优疄槭裁礇]幫他裝個微信支付寶收款之類的,后來想了一下,可能子女不在身邊,也可能老爺爺打心里對這種事物沒底,不敢用,怕被騙?,F(xiàn)在都有人能干出這種事:偷偷把超市的收款二維碼換成自己的收款碼,結(jié)果超市收的錢都進了那個人的腰包了。因此,我也理解老人對新事物的不了解和害怕上當?shù)男睦怼?/p>
? ? 老爺爺騎著電動三輪車拉我到了家附近的水果店,我下車去換錢。水果店的店員,友好的告訴我:“換不了錢。為什么呢?因為店里的收銀臺不管是移動支付還是現(xiàn)金支付全都錄進了某種記賬系統(tǒng)里,一分一毛都不能差”。顯然“換錢”這種行為,還沒有成為“系統(tǒng)”里的一種“正常行為”。店員告訴我說,可以跟旁邊熟食店的老板換,就這樣我微信掃一掃終于換了十塊零錢,交給了老爺爺。
? ? 社會的變化是緩慢的,但不經(jīng)意間它給人感覺卻是巨大的改變,就像是有一天突然打車不用招手了,打開手機就能知道自己在這顆星球人上的任何地方. .....會免收你一兩毛錢的攤主或許會越來越少,換錢這件事有時候也變成,不是看你有沒有帶百元大鈔,而是手機還有沒有電,你的微信、支付寶等還有沒有零錢。
二零一七年八月八日晚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