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交易所債券市場承接上周的慣性走勢,國債和企債指數雙雙在周一跳空高開,后續交易日又分別創下了指數新高。但是周三開盤后不久風云突變,國債指數逐級下沉,周三收盤收了一根實體陰線,把一周來的漲幅全部覆蓋,調整壓力初現。周四在低位窄幅整理。企債指數依然在5日均線之上穩步上行,雖然每日小陰線收盤,但是上揚格局依然沒有改變。預計短期國債企債分別前行的態勢是目前的主要特征。
從宏觀經濟面來看,首先是國家統計局10月19日公布,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總量為593288億元,同比增長6.9%,增速與上半年持平。其中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8%,增速比二季度降低0.1個百分點。其次,周一公布的通脹數據,CPI雖然符合預期,但是PPI再次超出預期,不僅沒有回落,反而加速上行至6.9%,且PPI中表現出漲價從上游行業向中游行業傳導的跡象,這令市場擔心若進一步向下游行業傳導,未來CPI也可能會超出預期。我們認為,基本面仍是主導短期市場波動的核心要素。
本周債市回調是由多重因素導致,包括市場對未來基本面改善的預期、貨幣政策放松概率下降、四季度供給壓力加大、對貨幣基金的監管新政以及美聯儲開啟漸進式縮表和加息等。另外,對四季度供給壓力的擔憂也是壓制利率債行情的一大因素,而信用債供給壓力料相對溫和。根據測算,四季度國債凈發行規模將達到6144.57億元,總發行量將達到10098.85億元,雙雙創下歷史同期新高;今年地方債發行量大約4.8-4.9萬億元,前9個月已經發行3.53萬億元,年內剩余1.3萬億元,平均每月發行4000億元左右。信用債方面,在今年信貸額度較多、目前發債利率接近貸款利率的情況下,優質企業發債的意愿仍不強,9月份信用債凈增量再度回落,四季度信用債的供給壓力不會太大。此外,今年信用風險事件較少,對信用違約的擔憂明顯降溫,整體信用環境下信用債需求相對穩定,也被視為信用債相對抗跌的重要因素。
總的來看,雖然各方對后勢存在分歧,債市情緒修復也需要時間和契機,企穩過程中可能出現反復。債市近期利率回落,但整體下跌空間有限、上漲行情可期,市場情緒也較為中性。從配置角度看,短久期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依然是主力品種。當前不宜對債市過度悲觀,近期的調整雖然導致收益率回升到年內高位,但收益率升高也帶來更好的配置和交易機會,需要的依然是耐心和信心。
預計四季度基本面是影響債市的核心因素。四季度在貨幣政策維穩下,債券市場整體下跌空間有限、上漲行情可期。但由于通脹預期的升溫和美國加息預期的抬升,收益率的下行不會一蹴而就,需配合流動性的改善把握階段性機會。從高頻數據的表現來看,預計10月公布的季末數據或將企穩,使得債市仍呈現震蕩走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