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選自《莊子二則·北冥有魚》)
(乙)甘戊①使于齊,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間②耳君不能自渡能為王者之說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長,謹愿敦厚③,可事主不施用兵;騏驥騄駬④,足及千里,置之宮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貍⑤;干將⑥為利,名聞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隨流,吾不如子;說千乘之君,萬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節選自劉向《說苑卷·雜言》)
注:①甘戊:戰國秦武王時丞相。②間:縫隙,此處指河面很窄。③謹愿敦厚:謹慎老實,誠懇厚道。④騏驥騄駬:四種駿馬的名稱。⑤小貍:小野貓。⑥干將:古代寶劍的名稱。
1.下列各組句子,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怒而飛/一怒而諸侯懼 B.志怪者也/處處志之
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以其境過清 D.亦若是則已矣/是謂大同
2.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乙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文言詞句理解詞義的方法解釋
不然!汝不知也參考成語法:理所當然(1)
可事主不施用兵查閱詞典法:①事情。②特指戰事。③政治事務。④從事;做。⑤侍奉;服侍(《古漢語常用字典》)(2)
(填序號)
曾不如小貍課內遷移法: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3)
3.請用三處“/”給乙文畫線的句子斷句。
船人曰河水間耳君不能自渡能為王者之說乎
4.把甲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5.下列對于兩則選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用夸張的手法寫出了北鯤化鵬,展翅南飛,志存高遠,突出了鵬是真正的逍遙者。
B.乙文船夫對甘戊說話時的語氣,從中可感受到他對甘戊“使于齊”的不信任與嘲諷。
C.甲文寓說理于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全篇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主義色彩。
D.乙文有故事情節,有人物對話,文字簡潔生動,內容蘊含哲理,富有文學色彩。
6.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借物說理的方法,請具體分析兩篇文章借助哪些事物,具體闡述了什么道理。
【答案】
1.D(A.怒: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發怒;B.志:記載、記錄/做標記;?C.以:憑,靠/因為;D.是:這/這)
2.(1)這樣(2)⑤(3)連……都……
3.船人曰/河水間耳/君不能自渡/能為王者之說乎。
4.(它)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
5.A
6.示例:甲文:用大鵬憑借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野馬”“塵埃”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來說明萬物都有所憑借,都有局限的道理。乙文:甘戊以千里馬不能捕老鼠,利劍干將不能砍木頭的例子類比自己不會渡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長處與短處,應揚長避短,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意思對即可。)
【乙】譯文:
甘戊出使齊國,要渡過一條大河。船夫說:“河面很窄,你卻不能夠自己過河,能夠替國王去游說嗎?”甘戊說:“不是這樣的!你不知道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謹慎老實,誠懇厚道的人,可以侍奉君主,不能夠用他們帶兵打仗;騏驥騄駬這樣的駿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們放在家里,讓它們去捕老鼠,連小野貓都不如;干將這樣鋒利的好劍,聞名天下,工匠用來砍伐樹木,不如斧頭。手持船槳劃船,讓船順著水勢起伏漂流,我不如你;然而游說各個小國大國的君主,你就不如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