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間煙火,卻溫暖明亮。”
這是我對《父母愛情》這部劇的看法。
導演孔笙以溫暖細膩的手法,講了父母一代的愛情,雖然都是瑣碎的生活日常,卻沒有一地雞毛似的的疲累煩雜,不但不讓人對生活心生厭倦,反而讓你在這些平淡的生活細節里得到滋養。
不是深夜的酒,它是早晨的粥。喝著它,雖不刺激,卻讓你覺得舒服熨帖。
劇中的江德福和安杰,一個人出身貧農,大字不識,上高級炮校“掃盲”,相親的時候就連隊長的“隊”的繁體字都寫錯了;而另一位出身大資本家,住著別墅,家里有固定的女傭,總幻想著心愛的人,穿著西裝跪在地上拿著鮮花說著“I love you”和自己求婚。
這樣兩個從生活習慣到精神追求都截然相反的人,居然后來真的結婚了,生活在一起,最后還攜手多年,恩愛了一輩子!
怎么會這樣呢?一邊追劇,我們一邊禁不住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但看到最后你會發現,他們在本質上其實就是一類人。也正因為兩個人骨子里的一致,兩個人才能夠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在我們老家有一句土話,叫做: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 愿意平平淡淡,但都奮不顧身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家庭成份是不可逾越的鴻溝。
江德福出身貧農,青島海軍軍區的炮校高級軍官,絕對是時代最可愛的人;而安杰呢?受成分所累,在醫院藥房上班,經常遭人歧視,以至因為認識了江德福,別人看她和從前不一樣,開始也尊敬她了,她還特地拿這個回家跟姐姐炫。
兩個人來往,一個是始于顏值,愛對方的漂亮有氣質;一個人是始于功利,享受對方高級軍官的身份給自己帶來的種種便利。看似不純粹,卻最生活最真實。
最初是江德福剃頭挑子一頭熱,但后來在他的熱誠專注下,慢慢安杰開始見識到江德福的種種好處。即使自己因為知道他結過婚而不再同他談戀愛,江德福還肯仗義出手,為給自己的侄子治病多方奔走。
這可是難能可貴的品質。
你試看那些現在因為愛而不得,就往人臉上潑硫酸的就知道,這個時候不落井下石能不聞不問已經是一種美德。最終打動安杰的不是江德福的身份帶來的種種好處,而是江德福身上這樣純粹的高貴的品質。
再加上又有一個理智冷靜的大姐替她撥去烏云,她終于決定和這個土老冒,這個我們都認為不可能的江德福結婚。
可是平地風波起,因為安杰的成分,兩個人落入了兩難的處境。
對于江德福,一邊是大好的前程,一邊是心愛的人,選擇哪一個?用最俗的說法,到底是愛江山,還是更愛美人?
問題是如果自己因為選擇了安杰而要退伍返鄉,那么當自己回到農村一無所有了之后,大資本家出身的嬌生慣養的安杰還會和他在一起嗎?
自己奮不顧身的愛了,結果呢?
于是門外偷聽安杰和媒人書記的談話,成了全劇最驚心動魄的一幕,也成了江德福一生的豪賭!
當然最終結果他賭贏了。
倚著門他長出一口氣,身子都軟了。
只有也是純粹的人,才會也做出這樣的決定,在骨子里兩個人其實都一樣,都肯為了為了愛獻身。
他以自己的奮不顧身俘獲了安杰,而同時也成了安杰一生的俘虜。
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一場奮不顧身的戀愛,是我們現代人的奢望。而劇中的兩個人卻做到了。因為在婚姻的這段旅行上,他們都有同樣勇敢的心。
二? 愛你,就是愛你的整個世界
結了婚,最考驗雙方的是什么?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最考驗的其實還是對雙方家庭的接受程度。
愛自己的愛人,會愛他的優點,甚至也愛他的缺點,愛他的一千種小怪癖,這其實都不算難,而因為愛他,而愛他的家人,在過去還有現在,這都很考驗彼此的智慧和愛的程度。
不是有人說嘛!我愛你,但我不愛你媽!我沒有伺候你媽的義務!
這個義務當然是沒有的,就像他也沒有伺候岳母的義務。但如果你足夠愛他,自然就愿意分擔他的痛苦和勞累。相信無論你現在多嘴硬,到時你還是會因為心疼他,而去做你認為不是義務的事情。
江德福,在這一方面幾天堪稱典范。在視察黑山島的時候,偶遇自己的連襟歐陽懿,好心的他,為了照顧歐陽懿的自尊心,裝作沒有看到。回來后卻對安杰大發雷霆:
那是你親姐,是你親姐夫,共產黨也是有感情的!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
聽了安杰說是怕給他造成什么不好的影響的時候,他更是怒不可遏,立馬安排安杰跟船去黑山島看望安心夫婦。
在那樣的時代,和自己的丈夫,妻子,父母都斷絕關系不再往來的大有人在!而江德福卻因為愛安杰,而對安杰的親人雪中送炭。
除了自己安心夫婦,安排安杰的兩個外甥女從軍,給安杰的親侄子找工作,凡是能在政策許可內可以照顧的,他都給予了照顧。
而安杰呢?
因為江德福,她肯接受大大咧咧野蠻生長的小姑子江德華,德華剛來的時候,不僅沒文化,一身壞習慣,脾氣也易燃易爆炸,想說就說,想耍就耍,鬧起來不管不顧,什么難聽說什么,把安杰一度氣得回了娘家。
但最終她體諒到了德華的苦楚,體諒到了江德福的為難,還是接受了這個麻煩的小姑子。把德華真的當作了自己的家人。為德華出頭,罵怠慢德華老丁,罵村里來的對德華不遜的本家。而當江德華嫁給老丁的時候,她除了給德華置備豐厚的嫁妝,還肯拿出自己娘家陪嫁的樟木箱子送她。
更難得的是,江德華因為賭氣叫來自己家八竿子夠不到的親戚,她不僅沒有因為這個為難德華,對江德福老家來的人雖然不習慣,也從不嫌棄,好飯好菜照應著。即使后來江德福的鄉親輪番前來探親,她還是肯熱情招待,甚至走的時候還要每人給做一身新衣服。
她是大資本家家里的嬌嬌女,卻肯為了江德福做這些以前她從來不會想到的事。
沒有別的原因,除了良好的家庭教養,還有就是她對丈夫的深情。
沒有該不該,只有愛不愛。
愛他,就愛他的全部世界,包括他世界里的每一個人。
兩個人在這一點是相同的,因為他們都有一顆赤子之心。
三? 愛不強行改造,卻逐漸改變
門當戶對,即使是現在,也是人們挑選配偶的一個條件。倒不見得就是嫌貧愛富,而是因為,不一樣的環境出來的人,生活習慣不同,追求愛好不同。不定什么時候,因為這些不同就會摩擦出小火花,然后引爆兩個人的世界。
可是有了足夠的愛,這些真的就都只是一些外在。
貧農出身的江德福,不愛洗手,不愛洗腳,不愛刷牙,吃飯還吧唧嘴,哧溜哧溜出聲,睡覺還不知道要穿睡衣,說話還時不時地爆粗口。
而安杰呢?讀莎士比亞,司湯達,吃餅干,喝牛奶,單單是杯子就有無數套,喝水有喝水的杯子,喝茶有喝茶的杯子,喝咖啡有喝咖啡的杯子。生活精致講究,有小資產階級的調調。
用現在時興的話說,吃大蒜的和喝咖啡的怎么能吃到一起呢?
可是他們就在一起了,還幸福地讓孩子們也都羨慕。
怎么會這樣?
兩個人都肯為了對方,改變自己。
我們的江司令,開始刷牙,洗臉洗腳洗屁股,即使被別人嘲笑為“三洗”干部,也學著吃西餐,喝紅酒,老了老了也開始穿背帶褲,成了一個時髦的老頭。
而我們的嬌小姐安杰,因為江德福吃不慣面包牛奶,開始洗手作羹湯,學著蒸饅頭,炒菜,包餃子,最后就像女兒江亞菲說的,她竟艱苦樸素走到了另一面,成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小老太太。沒有誰知道站在對面的這個老太太曾經是那樣愛嬌的大小姐。
愛不強行改造,卻漸漸改變自己。
同時他們也尊重對方不能改變的東西。
即使是在那個時代,在偏遠的島上,自己家的小院子里,葡萄架下,安杰也可以和閨蜜悠哉悠哉地用有著精美花紋的咖啡杯,吃個小點心,喝個下午茶。
還有就是上島上的公共廁所,這是安杰最不能忍受的事情,江德福二話不說,就開始動手在自家搭建廁所。
而當江司令說在這個島上,自己挑水影響不好,安杰也同樣毫不抱怨,就和別的家屬一樣,開始學著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水來做飯。
他們都是這樣的人:
有些東西,我不懂,我也不喜歡,可是既然你喜歡,那我至少可以尊重你的喜歡。
怎么看著這么不搭的人,竟攜手一生,恩愛了一輩子?
“不搭”只是外人眼里的不搭,而骨子里,他們是一樣有愛的純粹的好人。再也沒有什么比這個更“搭”的啦!
什么家庭出身,什么生活習慣,什么學識閱歷,什么精神世界,這些世俗眼里的“搭”其實不是真的“搭”,而只是你眼鏡里的“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