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我們太熟悉了。在商業社會,我們似乎不會有一天會忘了賺錢這回事。但因為我們太過熟悉,其實我們很少會仔細想賺錢這件事本身,把熟悉當做明白。
我們熟悉賺錢,也會用錢,但我們其實并不真明白賺錢的本質。這是三件不同的事。就好像手機我們每天在用,但只是熟悉和會用,并不能制造手機,要知道的是其原理、結構等等本質的東西,才能造手機。同樣的,熟悉賺錢這個詞,會花錢,對賺錢都沒幫助,要知道賺錢的本質,才能明白要賺錢,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做。
關于賺錢,我們通常只是懵懵懂懂、一向情愿的做著我們認為對的事。碰巧做對了,賺錢。但更多的情況下,多數人終其一生也賺不到他們所希望的大錢。無論是結婚要買一塊貴的不行、同時沒用、甚至礙事的透明小石頭,還是黃牛手中加價甚至翻幾倍的票,又或者是你通過什么方式賺到的錢,這些交易居然好像是自愿的成交了,我們的直覺肯定錯過了些很重要的東西,這是我們一定要理清賺錢這個概念的原因。
賺錢實際上是怎么回事?
賺錢實際上只能是來自交易行為的,而交易是雙方對所有權的互換。我把我的給你,你把你的給我。
賺錢是相對于虧錢和本錢來說的。是的,我們賺錢了。但所謂賺錢,只能說是賺到了的是錢,我們一定付出了什么。因為根據交易的本質,我們只是換得了錢的所有權,別人也一定得到了什么的所有權,本錢以外所謂賺的部分,只是沒有在我們的觀念里被具體計價。
交易的一方所以覺得自己賺了錢,不過是因為有些在對方看來有價值的交換要素,對我們來說是廉價、甚至不重要的、免費的。賺錢或賺了,只是幻覺,所有的交換都是公平的,各取所需。
比如宰客這種行為,看似他多賺了。但他多賺這部分錢,只是他對他未來商業信用的提前兌現,他未來通常不再有機會,與被宰人發生交易行為,而且可能也失去了與被宰人影響到的人交易的機會。再比如,為什么你要買貴一些的品牌產品?你多付出的錢換的是省心,換的是用來選擇和甄別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換的是價值觀,它違背信用的成本更高,這些都是未被明確標價的價值。那么再看奢侈品,就也明了了,除了上面那些,它還可以滿足我們的虛榮或某種身份認同,與別人分開層級,緩解自己的信心焦慮等等,總之,它們被賦予了很多實物成本以外的價值。
賺錢實際上就是,將具體計價以外的要素,計價并兌換成錢的過程。那種要素的價值越不明顯或者你越是沒意識到,“賺”的感覺就越明顯。許多商業大佬讓我們不要盯著錢,這不是起高調,這是真的。你看上面這個賺錢的定義,和賺錢最沒關系的要素是錢。
和賺錢有關系的是錢以外的要素,它可以是你的,比如你的時間、體力、知識、房子、技術。但用來換錢的東西,居然也可以不是你的,居然也可以是便宜甚至免費的。因為定義是錢以外的要素,而不是錢以外的你的要素,或錢以外的值錢的要素。比如我們常常接到騷擾電話,就是我們的信息被免費采集之后賣掉的結果。例子我們后面說。
到這里,我們可以很自然的推導出,賺大錢、多賺錢實際上是,將大量的被計價以外的要素,大量的計價并兌換成錢的結果。
明白賺錢的本質有什么意義?
我們可以清楚別人是怎么賺到錢的,以及要賺錢,賺大錢,我們應該怎么辦。甚至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相對準確的預見一個人未來的“財運”。
賺錢,由低到高,大概是有這五種套路類型:
一、兌換未來:
這種賺錢類型的特點是,不創造價值,用透支本屬于自己的資源的未來的方式(比如信用,前途,健康等等),來獲得當下的金錢。比如前面說的宰客行為,比如借錢不還,比如賣腎、賣血。這種類型賺更多的錢的方式,是短時間內盡量多的透支,比如向盡量多的人同時借錢并不還。這種類型的未來“財運”是沒有財運,也沒有未來,過了一個臨界點后,起碼會越來越差。
二、兌換時間。
這種賺錢類型的特點是:用自己已有的資源能力來創造新價值,并用新價值交換金錢。但在這種類型里,根據能力是否有增長與積累,或創造的價值是否全部兌換,又可分為兩種:全部兌換型和部分兌換型(未來兌換)。
全部兌換型的特點是:創造的價值在當下兌換或定時兌換,且在此過程中創造新價值的能力沒有成長。比如出租車司機,收銀員,保潔,混日子、沒規劃的公務員、白領。
其賺更多錢的方式是加強勞動強度,增加工作時間。因為每個人的時間是有上限的,所以其可預測的未來內,這個類型幾乎不會有可能賺大錢。平穩是已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因為健康曲線終將下降,隨著社會發展,這種類型的收入曲線其實也傾向向下的。
部分兌換型(未來兌換)的特點是:這部分群體有意無意的選擇在創造價值的同時,使自己創造價值的能力增長,或積累了各種資源,而這種能力與資源在當前或一定周期內為無法兌現的。比如醫生、律師,比如有意識選則讓自己能力有提高的工作內容的白領。比如在工作中對客戶的幫助和創造的額外價值,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的關系與信用。
這種類型的可預見的未來,財運和收入曲線通常會是向上走的,但這種類型中的多數人,不會成為賺大錢的人,成為專業人士或所謂中產階級已經比較理想。因為他們也同樣受時間上限限制,其賺更多錢的方式也同樣是投入更多時間,加大勞動強度,并繼續提高能力,但能力常常也是有上限的,這制約了這部分人賺錢能力的上限。但這種類型人中的部分可以轉換成了第三類型的人,在賺錢能力上有一個級別上的躍升,提高上限。
三、一對多兌換。
這種類型的特點是:創造的同一份價值,同時交換多份。這種情況,通常是在某一個領域樹立某種權威,獲得信任帶來的結果。比如投資牛人成為基金經理;比如某律師成為多家大公司的法律顧問;比如有雇員的正常生意;比如一家店做的好,轉為做渠道,提供貨源、加盟、專利、管理等服務;比如作家、明星。這種類型賺更多錢的方式是獲得權威、品牌,并將同一份價值盡量多次交換,并盡量多的重復這一過程。
這種類型的未來也分兩種。
一種是不能提供持續價值,短時間兌換的。比如部分沒技能也不成長的網紅。這種類型的未來,偏向于坐吃山空,但其畢竟有山,也可以從容的應對變化。
另一種,可以提供持續高價值。應該就是被廣泛認可的類型了,企業、品牌、專家大師之類的,這種類型的未來相對較好,但具體曲線還取決于面臨無休止的競爭時的具體表現。
另外,權威的獲得,是可以通過縮小細分領域來降低難度的,雖然這種方法會以犧牲影響范圍(交換次數),但長遠看還是比單純的兌換時間有優勢的。
四、非對稱性兌換
這種類型的特點是:大量廉價的獲取已被定價的資源,并大量交換。通常是通過自身資源或膽識,通過特殊手段得到常人得不到的、已經被證明有價值的廉價資源。因為這種方式略帶有豪奪特點,他們常被嫉妒,被稱為土豪。比如通過賄賂等有段低價拿到資源,再以市場價交換;比如某地的客運線路被霸占;比如黃賭毒。
這種類型的未來,取決于這種非對稱性的持續情況。在一個逐漸健全的市場環境下,其未來變差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一旦引入廣泛的公平競爭(其自身資源兌換完畢),非對稱性暴利將消失,而其中經營能力差的純土豪將面臨出局。
另外需注意的是并非被稱為土豪的行業都在此列。正常經營,接受市場定價、沒有得到非對稱性優勢的,屬于3-一對多兌換,他們中經營能力差但賺錢的,是因為選對了行業并遇到了需求上升的周期,在其他行業也同樣存在。
五、定義價值
這種類型的特點是:收割未被意識到的,免費或廉價資源,定義或賦予價值,并大量交換。比如改革初期的所謂公有的礦產資源(所有人的其實就是沒人的),被先意識到的私人接近免費開采;比如大眾的注意力被免費收割起來,并賣掉---廣告;比如我們的消費痕跡和瀏覽記錄,被免費收割,并販賣--大數據推薦、定向廣告;比如我們的需求、焦慮被大量收割,之后販賣---滴滴打車,空氣、水凈化機,知識付費。
這種類型的賺更多錢的方法是在大眾意識到之前,就大量收割,并想辦法占領認知,之后長期大量交換。比如用網上搜索,我們通常不是說搜索一下,也不是用百度搜索一下,而是說百度一下;再比如,老干媽不是辣椒油,也不是老干媽辣椒油,老干媽就是老干媽。這種資源一旦在大眾認知中被定義價值,就很難被顛覆。
這種類型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這種免費資源常常是誰先發現,誰用的好,誰就容易占住認知,這種資源最終就容易歸誰。同時因為這是一個新被定義或發現的價值,所以看起來是沒有受害者,大家都得利的,是巧取,這類型的賺錢者常常是受人尊敬,被稱為企業家的。有點抽象,比如消費者行為的大數據,消費者、商家、平臺看起來都有所有權,但海量數據只有數據分析方符合上述特點,因此最終應該是平臺的分析方或平臺買下的分析方,擁有數據所有權,對消費者、商家、平臺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而后三方因為切實的好處而付費,皆大歡喜。
這種類型的未來,除非承載它的模式發生根本轉變,使其無法跨越,否則它將一直大把賺錢。承載它的模式根本轉變什么意思?比如pc之于微軟,當pc不再是大眾的終端時,模式便根本轉變了;比如沒人再吃辣時,老干媽的模式就轉變了;當數碼相機不用膠卷時,柯達的膠卷模式就轉變了。
如何正確的使用賺錢這一概念?
明白了以上五類賺錢方式,正確使用賺錢概念似乎水到渠成。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多數人在可預見的未來,注定不會有錢,因為他們不是透支未來,就是把創造的所有價值都被實時兌現了,不重視成長。而有些人財富注定會增長,因為創造出的價值和積累的能力并不會憑空消失,它們會在未來以某種方式兌現,只是兌現的多少差異巨大,但歸根結底還是取決于創造了多少價值,可以與多少交易對象交換。
想讓財運越來越好,賺大錢,我們要一步步從第一類賺錢方式到第五類賺錢方式過度:不賣未來;少賣時間;保持耐心,盡量讓時間帶來能力的成長,得到更高的時間單價,爭取早獲得權威;同時找機會發現、收集、定義未被重視的價值,當有價值后,盡量給更多人帶來不可替代的價值和便利。
有沒有得到清晰的努力方向?要是早有人跟我講,我得剩下多少用來糾結和抱怨的時間。
兩個可以改進的想法:
1.把賺錢當索取。想這有了錢就如何如何,只能把日子過的更苦逼,每天只是把你的時間兌現,是不可能賺大錢的。要想的是如何給別人更多價值,賺錢是價值出去,錢回來的過程,能給出去多少取決于你的能力、認知以及廣泛的認可。
2.賺錢是零和博弈---把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分析手段從大腦里拿出來。他不懂經濟,靠被資助過活。工人憑什么愿意被剝削?誰在承擔風險,誰得到安全感與可靠的經濟來源?所有的交換都是你情我愿,逐漸從一個平衡到另一個平衡的過程。”他認為有一份本該屬于他“剩余價值”,“被剝削”了。實際上只是大量的非物質的東西、我們未意識到的東西被定價和交換而已。我們的虛榮、焦慮、恐懼,安全感等等非物質的感受無不有價。而他看不到,因為他的世界是唯物的,他的所謂經濟分析是服務于政治和革命的。
市場不是零和博弈,它是可以共贏的。社會財富整體為什么會增多?大量的本來未被意識到有價值的東西被不斷定義價值,有眾多的人圍繞新價值創造價值,而消費者也樂于交換這話總價值。而員工和公司是聯盟的關系,互相成就才是正道,就像球星與球隊一樣。
與交易的一點聯系
我一直認為接受現實很重要,但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這能幫我賺錢。理清賺錢的概念后我想我明白了些。在市場里賺錢,秘訣就在于為真實的東西和可以把握的機會買單,同時為別人提供為虛無買單的機會。什么是虛無?通常是各種情緒和想法、概念,比如把機會、希望、解除痛苦,刺激,優越感等等。
而賺錢其實不需要知道未來,我們只需要想辦法盡量逼近當下的客觀實相,同時知道什么情況下大家會想要著急兌換他們的虛無的情緒和看法,如果你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可以先從分析自己在某種情緒開始。
加餐 善的經濟學
再分享一個很有價值的知識點,我從吳博凡先生那聽來的------“善”的經濟學解釋。我非常喜歡:所謂善,就是你創造了價值,但這種價值暫時沒有變現的渠道。創造的價值并不會消失,它一定會在未來以某種方式兌現,那就是善有善報。做那些時間和價值即時兌現的事情是比較可怕的,因為這意味著在賺錢這件事情上,我未來并不會做的更好,比如當滴滴司機(無惡意)。
如果覺得本文有價值,請贊,因為這是善。而“善",前面說了,拋開道德,也還是非常劃得來的行為。你能看五六千字的非虛構類的文章,你愛思考想上進,你有行動,你在給關注你的人提供真正的價值,這本身已經說明了一些問題。是的,我太不要臉了,一點都不入流。
思考:
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可能讓你立刻有所改善:
你現在的賺錢方式屬于第幾類型?你可以如何提高自己的賺錢能力?
你眼里的那些在財富上有成就的人,他們是如何創造價值的,兌現的是什么要素?他們是如何得到這些要素的?
你現在有哪些可以兌現的交換要素?你還發現了那些可以被利用的尚未被定價的要素?你打算如何利用你的發現?
寫下來!所謂思考,肯定不是讀完了就放下,現在可能是改變人生的重大時刻,應該去做你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