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寫古詩不能學唐詩,杜甫、韓愈算是宋朝詩人?
唐詩是中國古詩發展的一大高峰。有很多優秀的詩人,優秀的作品。
唐詩吸引了很多愛好者和模仿者。愛好者是讀者,模仿者是寫作者。
但是,很多人很快就發現,模仿者學習唐詩寫出來的古詩有很嚴重的問題。也就是說,學習唐詩寫出來的古詩并不那么好。
典型的失敗案例
明朝福建閩中十子之一的林鴻,是學習唐詩的。林鴻的《送高書記之邊》:
青袍書記去翩翩,紫塞從戎不記年。
磧里倚弓看淡月,雪中走馬入遙天。
烏孫部落通煙火,敕勒沙場乏冰泉。
聞道安西無戰斗,時時醉向酒家眠。
烏孫、安西都是唐朝邊塞詩的常見詞匯。這首詩完全成功模仿唐朝的詩,可以放到唐朝人的詩集里面,也讓人難以分辨。
但是,這樣寫好像沒有意義。沒有反映出明朝的歷史和社會現實,明朝人的思想和感情,也就是說和現實脫節,完全成了為了模仿而模仿。這首詩完美模仿了唐詩,藝術上卻完全是失敗的。
學習唐詩,寫作失敗,問題是出在哪里?
這是由唐詩的特點決定的。
唐詩的特點
唐朝國力強盛,唐詩可以說一些比較強勢、過頭、裝x的話。
但是,如果國力不如唐朝強盛,還在詩里面寫一些“雖遠必誅”之類的話,就有裝x之嫌。
唐詩還有兩個特點,色采燦爛和聲音流麗。
色采燦爛,就是看起來好看。白白胖胖,泡乎乎的。
聲音流麗,讀起來悅耳好聽。甜言蜜語,油腔滑調。
唐詩還喜歡虛矯耍帥。
唐詩有點像個小鮮肉,還是油膩的小鮮肉。
那么,問題來了。唐詩的缺點就暴露了。
唐詩的缺點
外貌好看,看多了,會審美疲勞。
聲音好聽,甜言蜜語,聽多了,也會厭煩。而且油腔滑調,掛不住耳朵,一下子就過去了,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
唐詩的缺點還有,風格容易油膩、庸俗,內容容易空洞,聲調容易流于浮響。
以文為詩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唐朝的杜甫、韓愈,和宋朝的黃庭堅等人想出了辦法。主要辦法就是”以文為詩“,簡單說就是把古詩當作古文來寫。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不搞小鮮肉,搞演技派。
雜劇方法作詩
黃庭堅可以說是加強版的杜甫,增加了才學和幽默,減少了苦逼。
黃庭堅對于宋詩派的詩歌風格的探索和開拓走得比較遠,曾經說“作詩正如作雜劇”,黃庭堅寫詩借鑒了雜劇的布局技巧,經常用幽默詩句“打猛諢出”結束全詩。黃庭堅強調詩的謀篇布局嚴謹而富于變化,這體現在其許多長篇佳作之中。
以俗為雅,以故為新
黃庭堅提出“以俗為雅,以故為新”。
以俗為雅,就是打破小鮮肉時代的審美、詞匯的限制,可以吸取俗人、俗事、俗語入詩,可以以丑為美,以俗為美。這個俗必須經過點化,不能導致詩歌整體庸俗,而是要達到局部庸俗,不妨礙而是能夠增進整體高雅。以俗為雅,還可以更多關注小人物、小題材,避免掉入唐詩片面追求盛唐氣象、好用大詞的誤區。杜甫就很喜歡用天地這樣的大詞,其實很空洞。
以故為新,就是說,詞匯是有限的,不可能不和古人重復,正確的處理方法是,古人用過詞匯,在使用的時候要出新意。黃庭堅《寄黃幾復》就是成功的案例,使用常見詞匯,組合出了新意。
演技派的理論大部分是黃庭堅提出來的。黃庭堅在詩歌領域的地位,相當于戲劇領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歷代的演技派
唐朝的杜甫、韓愈。
宋朝的黃庭堅。黃庭堅是江西人,推崇黃庭堅的詩人成立了江西詩派。
江西詩派是聲勢最大、人數最多的演技派。
宋徽宗時,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下列陳師道、潘大臨、謝逸、洪芻、洪炎、洪朋、饒節、僧祖可、徐俯、林敏修、汪革、李錞、韓駒、李彭、晁沖之、江端本、楊符、謝薖、夏倪、林敏功、潘大觀、何頡、王直方、僧善權、高荷,合25人。認為這些詩人與黃庭堅是一脈相承的。詩派中并不都是江西人。后被人歸入江西詩派的還有呂本中、曾幾、陳與義等。稍后曾纮、曾思等人也被補入江西詩派。
宋末,方回著有《瀛奎律髓》,又列出了江西詩派的一祖三宗。一祖是杜甫。三宗是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
明朝末年公安派袁宏道、袁中道都推崇宋詩派。
清朝宋詩派有黃宗羲、呂留良、吳之振、葉燮。吳之振編有《宋詩鈔》,葉燮著有《原詩》。
翁方綱,提出了肌理說。
咸豐、同治時期,盛行宋詩派。
曾國藩,詩學韓愈、黃庭堅。
同治、光緒時期,盛行宋詩派,稱為同光體。
陳衍,是同光體代表詩人,著有《石遺室詩話》。
可以看出一個趨勢,就是越到后期,宋詩派的聲勢越大。晚清咸豐、同治、光緒時期達到最高潮,幾乎全部覆蓋整個詩歌界。
演技派對戰小鮮肉
演技派,就走向了小鮮肉的反面。
外貌,小鮮肉是美的。演技派是丑的。
小鮮肉是白的,濕的,胖的,軟的。演技派的是黑的,干的,瘦的,硬的。
聲音,小鮮肉是油腔滑調的,就像字正腔圓的標準普通話播音腔。演技派是拗口掘牙的,念起來賊費勁,就像方言相聲,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卡在讀者嘴里,更容易讓讀者能記住。
作風,小鮮肉是虛矯耍酷的,像開著租來的豪車的窮小伙。演技派是低調務實的,像穿著補丁衣服的皇帝。
內容,小鮮肉是膚淺的。演技派是深刻的。
從此誕生了兩大門派。
一個是唐詩派,代表人物是盛唐詩人王維等人,是小鮮肉。
一個是宋詩派,代表人物是唐朝的杜甫、韓愈,宋朝的黃庭堅等人,是演技派。杜甫、韓愈是唐朝人,風格卻是屬于宋詩派。當然,宋朝和之后也有很多唐詩派。杜甫、韓愈預見到小鮮肉這條路是走不通的,很早就開始嘗試別的道路,很了不起。
唐詩派和宋詩派,從此打得不亦樂乎,一直爭論到清朝、民國。
結果是誰贏了呢?
當然是演技派、宋詩派贏了。歷代學習宋詩派的詩人更多,整體成績也更好。唐詩派的成績稍差,但是其中也有很多詩是寫的不錯的。
演技派取勝的原因
宋詩派取勝的原因很簡單。
第一,即便是做成了成功的小鮮肉,也會很快被人厭倦。
第二,幾千年來,讀者就只喜歡唐朝的那幾個小鮮肉。后來的小鮮肉幾乎都沒有能力取而代之。
第三,小鮮肉的路子會越走越窄,演技派的路子會越走越寬。
我們現代人學寫古體詩,古風或者近體律詩,其實沒有選擇,就是加入宋詩派,做一個演技派,以文為詩。唐詩看看就好,如果去學,想做一個小鮮肉,肯定是沒有出路的。
最后列幾首小鮮肉和演技派的詩,供大家對比。
小鮮肉
王維《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演技派
杜甫《暮歸》:
霜黃碧梧白鶴棲,城上擊柝復烏啼。
客子入門月皎皎,誰家搗練風凄凄。
南渡桂水闕舟楫,北歸秦川多鼓鼙。
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云還杖黎。
杜甫《白帝城最高樓》:
城尖徑仄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
峽坼云霾龍虎臥,江清日抱黿鼉游。
扶桑西枝對斷石,弱水東影隨長流。
杖藜嘆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
韓愈《雉帶箭》:
原頭火燒靜兀兀,野雉畏鷹出復沒。
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
地形漸窄觀者多,雉驚弓滿勁箭加。
沖人決起百馀尺,紅翎白鏃相傾斜。
將軍仰笑軍吏賀,五色離披馬前墮。
韓愈《山石》:
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饑。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
當流赤足踏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鞿?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環鎮嵩當中。
火維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專其雄。
噴云泄霧藏半腹,雖有絕頂誰能窮?
我來正逢秋雨節,陰氣晦昧無清風。
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感通!
須臾靜掃眾峰出,仰見突兀撐青空。
紫蓋連延接天柱,石廩騰擲堆祝融。
森然魄動下馬拜,松柏一徑趨靈宮。
粉墻丹柱動光彩,鬼物圖畫填青紅。
升階傴僂薦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廟令老人識神意,睢盱偵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導我擲,云此最吉余難同。
竄逐蠻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長終。
侯王將相望久絕,神縱欲福難為功。
夜投佛寺上高閣,星月掩映云曈昽。
猿鳴鐘動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東。
黃庭堅《題落星寺》:
落星開士深結屋,龍閣老翁來賦詩。
小雨藏山客坐久,長江接天帆到遲。
宴寢清香與世隔,畫圖妙絕無人知。
蜂房各自開戶牖,處處煮茶藤一枝。
黃庭堅 《題竹石牧牛》:
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
野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
牛礪角猶可,牛斗殘我竹。
黃庭堅《寄黃幾復》: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