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聽了阿何的“60天引爆學習力”,深受啟發,在此做個筆記。
一、學習力是什么?
【概念】學習力:學習的能力。
同樣是學習,不同人學習能力、學習速度很不一樣,這種學習能力就稱為學習力。
1.你可能遇到過的問題:
(1)看得懂,不會做:
【具體理解】:自己按照興趣去學習一些東西,找教程等,能看懂,但是真正要自己去解決問題時,卻發現自己不會。
【例子】:上數學課,老師證明某個定理,或者利用公式定理解決一個數學問題,你只看步驟能看懂,但考試時真正靠自己去利用公式定理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時,卻發現自己不會做。
(2)總比別人學得慢:
【具體理解】:花同樣的時間學習,我們在學習的內容數量上卻要比別人差些,甚至可能效果也差些。
【例子】:看書是學習的一種主流方式。同一本書,別人看一天看完,你卻花一周才看完。你還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精讀,別人則是囫圇吞棗,對這本書理解必不如你。但認真量化的話,別人可能反而比你理解得更深。
【例子】:學校里的晚自習中,有的同學勉強能完成作業,再看看書,時間就過得差不多了,也沒學到什么。而有的同學卻早就完成了,還自己看書,學了很多新內容。
(3)總比別人學得差:
【具體理解】:同樣的知識點,每個人學的效果不一樣。同樣是學會了同一個知識點,你的“學會”可能真的只是學會了這個知識點,以后碰到同樣的問題,你可以解決。但是如果遇到的不是一模一樣的問題,而是類似的問題,可能某些參數、情況有所不同,你就不知道怎么處理了。而有的人卻能舉一反三,學會了這個知識點后,遇到類似的問題就能從原有知識點去變通,去引申出新的道理,把新的問題解決了。這兩種人顯然學習效果不一樣。
2.學習力的內容:
(1)學習知識的能力:
尤其是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主要涉及學習速度、效果。
(2)管理知識的能力:
遇到問題后,你能不能迅速從你學過的知識中調用出能幫你解決問題的那部分知識。甚至在遇到新問題后,你能不能把你已經掌握的老的知識靈活使用,排列組合,解決這個從未遇到過的新問題。
(3)長久堅持的能力:
即自律性方面。
二、提升學習力的重要性
學習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是一輩子的事。
1.學習對一個人來說主要有兩大好處:
(1)性價比高:
單獨學習力是沒有作用的,只有在你學習東西的時候,學習力才會作用。
【例子】:你開始學習寫作、健身,學習力才會起作用。
學習力高的話,學習任何東西都會比別人快,效果更好。你越早提升學習力,就意味著你以后的生活中所有的學習進度都會加快。
(2)效果出眾:
勤奮的人很多,但是很少有人花時間專門學習如何學習。但是一旦學習,他們就會變得很厲害。
三、常見的錯誤的學習方法
很多人有這樣一種誤解: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是天生的。但是如果是天生的,那應該后天無法改變。大多數人在學習方法上都存在錯誤,如果能察覺到這種錯誤,并糾正它,你的學習力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1.以下是幾個常見的幾乎每人都犯的錯誤:
(1)順序式學習:
【概念】:將教材從第一頁往后翻,直到末尾,且整個學習周期很長。
【例子】:高中每個學期開始時,學校會發新教材。老師把這些教材從頭開始到尾教給學生,學生也是從頭到尾按教材的順序自己學習。
這種順序式學習是錯誤的。
順序式學習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它有幾個缺點,最重要的是兩個:
i.缺乏整體概念:
因為是從第一頁開始往后翻,因此你在學習教材的過程中,百分之七八十的時間學習的都是這本書的局部內容。你對這本書的整體內容講什么實際上是不清楚的,除非你已經讀完了這本書,這就像盲人摸象(只了解局部,甚至可能了解的局部內容是錯誤的)。所以這種學習方式很容易效率低下,并且不夠準確客觀。
針對這點,我們應該先建立基本的模糊的整體概念(不一定準確),然后再去學習局部內容,這樣能更快地更透徹地理解局部內容。
ii.容易中途放棄:
由于你不知道整本書的內容是什么——前面的內容是難是易,后面的東西是難是易,你總是不知道,更不知道自己進展到什么程度了,這樣你得不到有效的反饋,會覺得你在走一條看不到終點的路,沒有人鼓勵你,你自己也沒法鼓勵自己。這樣的情況下,你很容易變得沮喪,最終放棄學習。
(2)案例式學習:
【概念】:針對某個具體情境,遇到沒法解決的問題,去找具體講解這個案例的教程。你學完了它,便解決了這個案例的問題。(出來工作后大多數人的學習方式是這樣的)
【例子】:有一天你的工作需要用到ppt做倒計時的動畫效果,但是你不會,就去百度搜索,正好搜索到一個講解這個的案例教程,并認真學習,最后果然解決了這個問題。你學到了這招感覺自己收獲滿滿。
【例子】:利用excel算工作天數,但是不會用這種函數。通過百度搜索后,得到解決辦法,并解決了問題。
案例式學習是有優點的,主要有三個:
i.目的性強:
有明確的目的,學習起來比較輕松,比較容易學出效果
ii.見效很快:
只要找到案例教程,學完它就能解決問題,馬上看到效果
iii.成就感強:
學完后馬上就解決了原來解決不了的問題,成就感強。
但是案例式學習也有很大的弊端,不是一個完全正確的學習方法,主要有三個缺點:
i.不成體系:
我們通過一個個案例學到的東西都是支離破碎,不成體系的;我們學會的都是一個又一個零散的知識點,導致我們只會解決一個又一個零散的小問題,但是沒法在這個領域成為專家。案例是有限的,我們可能遇到的問題是無限的。你怎么可能通過有限的案例學習去解決無限可能的問題呢?這是矛盾的
ii.容易遺忘:
因為案例式學習中,知識點和知識點之間關聯不起來,就形成不了體系,無法固化在大腦里。你其實主要是靠類似死記硬背的方法把這個知識給運用起來,所以你不是真正透徹地理解它。它沒有變成你的一種本能。所以通過案例式學習學到的東西很容易遺忘。
iii.范圍狹小:
案例式學習學習到的東西應用的范圍特別狹窄,你學到的僅僅是解決一個問題的辦法,你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下次遇到類似的問題,但具體情況有些不同的話,你可能就解決不了。因此案例式學習的弊端很大,最重要的是它會使你有一種虛假的成就感,讓你以為自己學到了很多,在飛速地進步。長期只進行案例式學習的話,你無法變成一個高手,只會成為一個貌似有點經驗的平庸的人。
(3)沖刺式學習:
【例子】:期末考試通宵復習。
【概念】:面對一些重要節點,在最后關頭一段時間花特別多時間進行特別高密度學習,但其實投入在學習上的時間又很少的學習方式。
假設花在學習上的時間總量是一樣的話,那么每天有規律、有節奏、持續性學習,一般效果要比沖刺式學習好得多。
沖刺式學習的三個主要缺點:
i.容易遺忘:
短期內學到的東西只能存留在淺層記憶里面,沖刺期結束后,比如期末考試結束后,一兩個星期你就把學的內容全給忘了。
ii.很難學透:
你只能學會表層的東西,但是很難真正透徹地去把一個知識點掌握。
iii.效率較低:
表面上這種學習效率好像很高,但其實真正量化時不是這樣的。而進行有規律、持續性學習,只要掌握好的方法后,反而每一次狀態都很好,效率都特別高。
以上這三種典型錯誤是幾乎所有人都會犯的錯誤。意識到這些錯誤是一個好的開始,下面是一些針對這些錯誤的解決方法的大體框架,利用它可以取長補短,用更優化、更合理的方法去取代錯誤的學習方式。
四、學習力提升框架體系
三個方面:
1.生理:
人的身體狀態、心理狀態會對學習效果、學習效率帶來很大影響,因此要把自己的身體調整成為最有利于學習的狀態,可以通過以下三方面來做到(具體內容等待后續):
(1)鍛煉
(2)作息
(3)規律性學習
2.心理:
學習也是一個心理過程。每個人心理上會有很多不利于自己學習提高的負面的影響因素,但同時也會有些有利于自己學習的正面的影響因素。
(1)道德許可(負面):
【概念】:因為自己過去的付出就容許自己在某些時間點放縱的行為。
(一個不好的習慣)例如你在減肥,堅持運動了一個星期,然后在第七天就覺得很有成就感:自己堅持了這么久不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還堅持了運動,那么我付出了這么多,我是不是該獎勵自己?我可以獎勵自己一個蛋糕,放松一下不去運動,然后我再繼續堅持。這種行為就是一種心理上的取消負罪感的行為,即道德許可行為。這種情況很多,卻不利于我們高效學習,因此不要這樣自己安慰自己、自己欺騙自己。
(2)正向激勵(正面):
學習時建立一種獎勵機制:我學一些東西就獎勵自己一些東西,但是注意這絕對不是獎勵自己去放縱。獎勵的是正面的東西,這種獎勵貌似很有功利性,但其實它能鼓勵你更長時間地堅持學習。
心理層面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以后再詳細介紹。
3.方法論:
(1)刻意練習
(2)三步快速學習
(3)知識體系的構建和管理
(4)學習資料的搜索、判斷和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