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某個早上,媽媽為我準備了,我喜歡吃的早餐,為我換上新買的裙子。
我走出好遠,都能聽到媽媽叫我的名字,讓我要聽老師的話,好好吃飯…
可放學回來,只有我一個人站在空蕩蕩的屋子里。
比如,我們搭同一輛車,我需要半路上下車去學校。
前一秒還近在咫尺的人,后一秒,就被車子的轟鳴聲,帶去遠遠的城市。
又比如,我安靜的坐在家里,看著她一點一點的收拾東西。
我坐在家門口,看著她逐漸走遠的背影,心一點一點的往下沉。
一開始我是不習慣的,崩潰到大哭。
我說我會很想你們,不要走,好么?
他們說:“想什么想,又不是不回來了,不準哭!在家守著你,說到底,還不都是為了你!你這么大的人了,能懂點事么!”
類似的話,有很多。
“還不都是為了你。我們不去打工,你哪里來的學費?”
“銀行里欠的錢,都是給你貸的學費,都是為了你……”
“你要是不買那個洋娃娃,你妹妹怎么會想要一個更好的玩具,都是因為你!你是姐姐,要懂點事,為別人考慮一下。”
“你學習成績這么差,對的起我們么?”
“你為什么一定要惹我們生氣,你聽話一點行不行!”
“你也知道你爸那人是個什么樣!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跟他離婚了!”
嗯,都是因為我,
我一度把這句話,當成了所有忍耐的緣由。
也因為它,我逐漸學會了察言觀色。
我不確定對方在對我好的時候,是否也在承受著痛苦。
后來幾年,漫長的孤獨,周末回到家散發著霉臭味的棉被,一直開到午夜的電視。
春節在舅舅家看著他們一家人闔家歡樂,我在一旁傻呵呵的笑。
大年初二帶著禮品自己一個人去拜年。
他們偶爾回家,我依舊難過。
只是,我已經逐漸成了大家口中那個懂事乖巧的孩子,不哭不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不給人添麻煩。
再后來慢慢長大,學校離得越來越遠,回家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而我的身邊總有同學和室友,我似乎可以不再孤獨,但是有些孤獨的印記,卻深深的刻進了我的骨子里。
我依舊習慣性的一個人走往返于教學樓和寢室,一個人去吃飯。
因為超過兩個人的相處會讓我不安。
我會因為擔心找不到對方喜歡的話語而感到愧疚,從而覺得,他們一定不會喜歡這樣的我。
畢竟誰會喜歡一個像累贅一樣的我呢?
我的生活中得到每一份好,都會小心翼翼的想著如何歸還。
如果有人朝我走來,我會把自己逼到角落里,為來人騰出地方。
睡在上鋪的我,為了不打擾下床的同學,會從凌晨憋尿到天亮。
我能自己繞個彎拿到的東西,不會讓近在咫尺的人伸個手。
我始終微笑,有禮貌,幾乎不會拒絕別人的要求,我善于觀察,了解身邊人的喜好,知道他們開心與否。
當我身邊的人,對我皺眉。我會無比指責,反復思考,是不是,我又做錯了什么。
于是,就這樣,我從一個乖巧懂事的小女孩,長成了一個事事討好的老好人。
我似乎打從心底里覺得,自己就是個累贅。
可是啊。
誰不想成為一個滿臉洋溢著自信,瀟灑自如的人。
在拼命加班幾個月后,終于獲得了一份不錯的薪酬。
我準備買一些東西,犒勞自己。
一束漂亮的玫瑰,一頓價值兩百塊的自助,一杯裝著奶蓋和堅果的奶茶。
當那些東西到我的手里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就像是背著家人狂歡的小偷,所有的快樂,都是偷來的。
最近爸媽的電話來的有些頻繁。
爸爸腰間盤突出,需要檢查買藥,媽媽委婉地表示生活費快沒了,還有二妹開學想買的新衣裳已經放進了購物車。
他們現在不用為了我,好像過的也不怎么好。
可是……他們生活的都不好,我憑什么快樂?
明明已經相隔千里,我的情緒卻好像還是被他們抓在手里。
最后,我默默地放下了已經挑選好的玫瑰花,心里默默念道:“下次,下次我一定會把你帶回家。”
如果我將來有一個女兒。
一定會盡力給她干凈的,充滿陽光的房間,一回到家就有的飯菜,有幾個從小一起長大的發小,爸媽常在耳畔的嘮叨……
我想告訴她,我愛她,希望他快樂。
就算沒有她,我也得為了生活奔波。
就算不是她,我也會有別的孩子。
我的情緒和生活沒有處理好,是我的問題,不是她的錯,真的不是!
她可以不必為此感到自責,要心安理得的健康長大,她值得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