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學的時候是在子弟學校,現在很少有繼續稱“子弟”的中小學了,國營廠改制,大都劃給了地方。子弟學校給人以強烈的歸屬感,而我第一次開始思考生活的意義是進廠上班的一周以后。
因為是鋼鐵企業,讀的專業不能依自己的興趣選擇,自然也沒有一個工種是自己喜歡的,新進的女學生也被廠里長輩般的師傅們慣著,每天打卡露面以后就找個借口四下瘋玩。
說是上班卻絲毫沒有工作的狀態。一周后我人生第一次開始認真思考生活的意義,生活是“穩定”嗎?是一眼望到頭的重復嗎?不,生活是冒險。是迎接挑戰,擁抱不確定。
于是一個月時間說服家里,辦完停薪留職,去外面。
在繼續回爐讀書的時候,我將觸覺伸入到了真正的社會。
第一份半工半讀的工作是在電腦城里做庫管。每天詢價CPU、內存條,盤點硬盤、風扇和現金。那個時候我還沒有認識到我對數字不敏感而且不擅記憶的特點。
工作可想而知,但印象深刻的是老板娘。一次聚餐中,平日溫和的老板忍不住夸起了一起創業的妻子,她以前在外企工作,干得很好,為幫助先生辭職后親自打理三個門店。我也曾親眼見到她處理一些店里復雜的事,得心應手。
學校畢業后我沒再回廠,關系買斷在一家外企做文職,之后一年一個人去深圳做培訓營銷,再到培訓管理和策劃。
三年后回家與當地人才中心合作成立培訓部,最后到自己建立培訓學校。
這不到十年的時間里,生活的意義是欲望。一個欲望被滿足,馬上又產生另一個欲望,每一個階段都沒有被真正滿足過。
之前我是計劃不要孩子的,理由是如果有孩子,我一定要給他創造最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要送出國。如果條件不成熟帶孩子就是對孩子不負責任。
我認為我的條件不成熟。
計劃不如變化,既然來了便接受吧。
孩子給了我徹底的改變。我以為我不會做媽媽,甚至開始我會羞于承認“媽媽”這個角色。后來用我全部時間在家陪他吃陪他睡,感受愛的能量。
那幾年我蛻變了一個全新的自己。生活的意義變成了使命。如果希望孩子過什么樣的生活,那么自己就要那樣去生活。
近幾年伴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又把視線移回到自身。
我開始嘗試做一些以前沒有做的事,系統的讀書,學習國畫和古琴,用文字表達思想。
估計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生活的意義是學習,開發更多更深的個人潛力是實在的意義,用自己的能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也是實在的意義。獲取智慧,保持寧靜的狀態不被任何事物打擾是我生活的終極意義。
我不知道生活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唯一永恒的意義,這樣我們的生活從頭至尾都在為一個目標而奮斗。但可惜我不是,即便如此,我認為每一段生活的意義都是那個時間最正確的選擇。
可能當生活出現困苦時,我當下的生活是承受;當生活出現麻煩時,當下的生活是處理關系。生命無窮,生命的意義也無窮了。
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能給他什么意義,他就有什么意義。生活的意義是自己定義的,不要讓別人賦予。或許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意義,我分別從中收獲了拼搏、勇氣、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