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溯,十年以前,甚至更早。在一個雪后的中午,我和朋友漫步于一個古老的公園,公園里的陳設老舊,透著年代久遠。雪后無人,積雪融化,在一片白與一片積水中,我們深一腳淺一腳的走到了湖邊,湖上有幾個人泛舟,冷風吹過,雪落下來,砸在地面上,飄進小湖中,畢竟還是冬天,盡管天氣晴好,我們還是放棄了泛舟的想法。
湖邊居然有小店再開,老板是一個回族老爺爺,大概他也沒料到居然還有人這個店來吃飯,主營大盤雞,鑒于我們兩個人的食量,我們選擇了小份,至于有沒有要主食,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那家大盤雞和平時吃的的完全不一樣,更像是用西紅柿濃湯燴出來的。雞肉和土豆不是大盤雞標配的金黃色,是番茄紅。可能和我們平時吃的大盤雞出入太大,這家店令我印象深刻。
沒想到在2022年年初,我又遇到了同樣做法的大盤雞。
這是一家在美食街角落的店,沒有學生光顧后,略顯清冷,又不是飯點,店員們聚在前臺聊著天,一桌客人在角落,店員為了方便,讓我們隔了一桌做在他們旁邊,一個精瘦的小伙子很快給我們上了清真餐廳標配的清茶和生瓜子。鑒于這家清真店繼續不配衛生間,所以大家都沒有怎么喝茶,認真的吃起了瓜子,不過瓜子是真的好吃,雖然是生的,依舊飽滿油潤,非常可口。
為了物盡其用,這家店盡可能的壓縮卡座面積,小沙發幾乎要和桌子粘在一起,自己坐進去都很難,何況還要讓個人,真可怕。
巨大的白色盤子,一上就是兩個,番茄紅的大盤雞再次出現在我的面前。雞肉、土豆、手搟芬的標配,也紅,但是沒有印象中那么紅。談不上多好吃,因為所有的食材燴在一起,能聞出火鍋底料的味道,以及加了蘇丹紅或者什么的辣椒粉的感覺,辣椒粉和土豆淀粉混在一起,染紅了兩大盤雞肉。
和我們認知的普通大盤雞很有區別——不入味,雞肉、土豆、手搟粉各是個,火鍋底料的味道浮于表面,辣椒粉是辣椒粉,這個味道想不吐槽都很難。做學生午餐生意的亂燉都沒有燉到點子上,怪不得店要開在背街處。
大概唯一的好處就是上菜快,白皮面還算勁道,搭配湯汁尚可入口,其他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