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7.20: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17.21: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
備注:“女”同“汝”。
原句譯文:
17.20 孺悲想拜見孔子,孔子以生病為由拒絕了。傳話的人剛出門,孔子便取下瑟來邊彈邊唱,故意讓孺悲聽見。
17.21宰我問:“父母死了,服喪三年,為期太久長了。君子三年不習禮,禮一定會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一定會荒廢。舊谷已經吃完,新谷已經登場,取火用的燧木已經輪換了一遍,服喪一年就可以了。”孔子說:“喪期不到三年就吃稻米,穿錦緞,對你來說心安嗎?”宰我說:“心安。”孔子說:“你心安,就那樣做吧!君子服喪,吃美味不覺得香甜,聽音樂不感到快樂,住在家里不覺得舒適安寧,所以不那樣做。現在你心安,就那樣去做吧!”
宰我出去了,孔子說:“宰我不仁啊!孩子生下來三年后,才能完全脫離父母的懷抱。三年喪期,是天下通行的喪禮。宰予難道沒有從他父母那里得到過三年懷抱之愛嗎?”
我的學習心得:
1.道不同不相與謀,不要為不值得的人浪費時間、精力。
2.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歸途,及時當珍惜。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一飯一蔬,當知來之不易。生養不易,父母不在,當盡心守孝,以報父母三年免于懷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