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他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他勤勞廉潔,德行兼備,在官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仕途春風得意。
曾國藩之所以在官場上取得這么大的成功,與他的說話之道有著很大的關系。他曾言:“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曾國藩奉行“戒多言”的原則,只說有價值的東西,沒有必要說的話他一概不講。
曾國藩奉行的的“戒多言”原則源于一件小事。曾國藩的父親在過生日的時候,他的老鄉鄭小珊前來祝壽。
當時曾國藩剛入翰林院不久,有些得意忘形,拉著小珊暢所欲言,夸夸其談,惹得鄭小珊憤怒離去。
事后曾國藩后悔萬分,立刻反省了自己的錯誤,自此以后對于自己說出的話非常的謹慎注意。
接下來就讓我們了解一下曾國藩研究的六種不能說的話。
1. 不說直話
說話直來直去的人,很容易傷到別人。
人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和虛榮心,如果說起話來不看場合、不照顧他人,很容易鬧得不歡而散。
曾國藩曾經說過:“說話如水,做事如山。”
說話要像水一樣柔,潤物無聲,把直截了當的話語經過潤色再說出來,就像清泉流過對方的心田,非常有利于增進感情。
與人交流,最重要的是讓人聽進去你的話語,你說的話再真誠、再有價值,對方聽不進去也是枉然。
而委婉的話語不僅表達了對他人的尊重,給他留下了一個臺階,還能穩定他人的情緒,讓對話能夠繼續下去。
2. 不說閑話
我們都討厭那種愛扯閑話,在背后對人說三道四的人。
曾國藩在家書中寫道:“常說是非事,必是是非人。”平時愛說閑話,一點小事就當大事宣傳的人,必然不是什么好人。
閑暇時間,不宜說閑話,說閑話耗費精力卻得不到任何好處。
老去說別人的閑話,一不小心傳進了當事人的耳朵里,還容易多生事端。
真正的聰明人,把說閑話的時間和精力都拿去提升自己了。
3. 不說怨話
抱怨可以說是世上最無用的事,對于問題的解決沒有任何的幫助。
沒有人愿意一直聽你的抱怨,你自己也是一樣,不停地抱怨無法給你帶來好的心情,反而會讓你陷入負能量的漩渦。
喜歡抱怨的人,承受生活壓力的能力比一般人要差。
不停地抱怨很容易讓你成為一個不客觀找原因的懶惰者和不去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弱者。
所以,把怨天尤人的時間省去,去仔細的找一下失敗的原因,解決問題的方法,想想下次如何做得更好,這才是最有意義的。
4. 不說狂話
說一些狂傲的、目中無人的話,很容易招人厭煩。空口攬下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情,最后定然會失信于人。
說狂話無異于是說假話,為了小小的虛榮心,把自己說話的可信度都給出賣了,這實在是不值得。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臨終前遺命楊儀統兵,魏延對此不滿,于諸葛亮病逝后率軍反攻楊儀。
楊儀根據諸葛亮的遺計挑釁魏延,魏延大喝一聲“誰敢殺我”,后被潛伏在一旁的馬岱所殺。
我們說狂話的時候,說不定身后也會有虎視眈眈的“馬岱”,想要利用你狂妄的心態,一擊斃命。
所以我們不論是做人還是說話,都不能太過狂妄,而要謹慎低調。
5. 不說胡話
人要活得明白,自然就要說明白話。
胡話一說出口,別人對你的印象即刻就會發生改變,對你的形象產生負面影響。
試問誰愿意親近一個滿嘴胡話的人呢?
滿口胡話的人,最容易讓人厭煩,他說的每句話都需要懷疑真假,有效溝通程度很低。
而情商高的人,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清晰明了,讓聽他說話的人無比舒暢。
6. 不說惡話
曾國藩經常在家書中告誡子女,做人要厚道,說話做事要給他人留一些余地。
積口德,是尊重別人,更是包容自己。一些罵人的惡話,一定不能說。
惡話的殺傷力是我們難以想象的,阮玲玉在遺書中寫道:“我一死何足惜,不過還是怕人言可畏。”
人言可畏,你無法估量你的一句惡語會給他人帶來多少傷害。
我們說話之前,一定要在腦中思考一下,說出的話屬不屬于上面的那六種,說出的話是否有價值、有意義,是否照顧到了與你交流的人,是否合乎場合。
你會說話的程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