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當前,第二批主題教育正在如火如荼開展,調查研究作為主題教育的重要環節,其質量直接關系主題教育開展成效。廣大黨員干部當以此次主題教育為契機,善用中醫四診法,以“把診問脈”之姿“望”民情、“聞”民聲、問“民意”、“切”民憂,推動調查研究“顯真章”。
? ? ? ?撲下身子“望”民情,查“病源”。“望”診是中醫四診之首,也是最直觀最為基礎的一步?!巴钡脺剩湍苁掳牍Ρ?,藥到病除,“望”得不準就會貽誤病情,無功而返?!吧鏈\灘者得魚蝦,入深水者得蛟龍?!焙玫恼咿k法從來都不是坐在辦公室“望”出來的,而是邁開雙腿到群眾中調研得來的。廣大黨員干部要想做好調查研究,就要牢固基礎,撲下身子“望”民情,要堅持腳步向下、直插一線,不論是到車間碼頭,還是到田間地頭,都親自察看、親身體驗,近的遠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收集“最鮮活”的民情資料,把情況摸清摸透,把病源找準找實,為解決民生難題提供最準確、最基礎的“情報”。
? ? ? ?貼近群眾“聞”民聲,找“癥結”。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中指出,“現實中確實有一些干部,為民辦實事的工作熱情很高,但所辦的事倒不一定是群眾最需要、最歡迎、最能得實惠的”。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一些干部沒有傾聽群眾呼聲、沒有找準群眾需求,才導致好事辦不到點子上、好心沒能換來群眾滿意。因此,調查研究中,廣大黨員干部不僅要廣開“研”路,直奔問題去,到群眾意見多、困難多的地方去,深入了解群眾反映強烈的痛點堵點,將“路”通到群眾家門口、心坎里;更廣開“言”路,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之“煩”列入問題清單,把群眾之“難”納入攻堅范疇,只有“帶著問題回來”才能找準糾正偏差“校正儀”。
? ? ? ?放下身段問“民意”,納“良方”。調查研究是服務群眾的“連心橋”,尋得良策的“傳家寶”。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調研時,總不忘問一句“為什么”,在一次次刨根問底中,問出了真情況、解決了真問題。廣大黨員干部要以“躬身入局”的虛心謙遜在調查研究中誠問良策、尋覓良方,保持“空杯”心態,把自己當做討教者、問計人,對于不了解的情況、不清楚的問題,要敢于丟掉面子,虛心向群眾求教,和人民群眾“同坐一張板凳”,用接地氣、聚人氣的家常俚語進行交流,將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實踐經驗、形成的先進做法轉變為補足“經驗缺失”的針對性對策,進而將良方“納”上來。
? ? ? ?精準把脈“切”民憂,解“頑疾”。醫疾去疴是個長久的過程,“作始也簡,將畢也巨”,調查研究亦是如此?!巴剢柷小敝豢吹絾栴}還停留在“表層”,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找出解決問題之道并落實才是“王道”。廣大黨員干部要寫好調查研究后半篇“文章”,就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要切準脈象,摸清規律,找到問題和矛盾的根源,對“小疾以微療”,以觀后效,對“沉疴用猛藥”,以絕后患,做到因病施救,分類施策。還要強化調研成果加速轉化,主動把“問題”變“課題”、把“思路”變“出路”、把“難點”變“亮點”、把“成果”變“效果”,讓調查研究成為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有效利器”,也讓群眾感到溫暖、看到變化、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