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曾創作了不少以歷史人物為題材的劇本或小說。為了完成這些作品,他對很多歷史人物進行過深入研究,留下了人物紀念和評價的文章。有些歷史人物他很喜歡,但沒來得及寫成劇本或小說,也留下了研究資料。這些文章收錄在他的《歷史人物》這本書中。
《歷史人物》中包括郭沫若對曹植、萬寶常、王安石、王陽明、李自成、李巖、夏完淳等歷史人物的記述和評價。除此之外,《歷史人物》還包括評論魯迅、王國維、郁達夫、聞一多的文章,追憶與他們的交往片段、探討他們的性格思想和事業追求等。
郭沫若討論的這些歷史人物,都是有才氣、有思想、有作為的人物,可以說都值得紀念。這里有大眾熟悉的曹植、王安石、王陽明、李自成,也有大眾不那么熟悉的萬寶常、李巖、夏完淳。不論大眾熟不熟悉,郭沫若在評價人物時始終盡量保持客觀、還歷史人物以本來面貌。
即使是他所喜愛的歷史人物,對于可辨析出的美化,郭沫若也加以辯駁。在《論曹植》中,對于歷史上一些“抑丕揚植”的觀點,包括抬高曹植的作品,夸贊曹植“以天下讓”、“不忘漢室”“如見忠臣之心”等觀點,郭沫若做了幾次辨析和反駁。
為了做到盡力“還歷史人物以本來面貌”,郭沫若所采取的做法就是依據史料史實。在這些文章中,他所引用的資料包括但不限于史籍記載、人物生平事跡、人物作品、人物親友作品、他人評價等。
在《夏完淳》中,為了還原夏完淳這位“五歲知‘五經’,九歲善詩賦古文,十五從軍,十七殉國”的“神童”的一生,上半部分花費大量筆墨還原夏完淳成長的良好家庭環境和所接觸的親友。
他的父親、嫡母、生母、姐姐、妹妹、伯父等俱有才氣,其妻非常賢淑,且家庭和睦,讓他得到充分的熏陶和關愛。另外,教他的先生也很有才學。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夏完淳能夠被熏陶、培養為“神童”,也就毫不意外了。
《夏完淳》的下半部分則重點記敘夏完淳的事跡,以及詩作、政治評論、遺書等作品。通過其所作所為和所思所想,把他的尚游俠、重義氣、尚氣節的性格,及其詩文才華一一展現出來,盡力給讀者呈現一個立體鮮活的夏完淳。
《夏完淳》是一篇很優秀的歷史人物研究成果。不僅從人物作品中還原其思想、才學、性格特征,而且記述了人物的成長環境、親朋師友,把歷史人物放在其生活的實際環境中進行完整記錄,這樣真正做到了“還歷史人物以本來面貌”。
《甲申三百年祭》實際上講述的是明朝滅亡的過程。盡管這個過程中有不少重要歷史人物的參與和推動,但仍然可以從文中看出郭沫若對李巖這個人物的重視。《甲申三百年祭》中花費很多筆墨來還原李巖這個人物。李巖世稱“李公子”,“家富而豪,好施尚義”,很有見識,追隨李自成后提出了“嚴肅軍紀”等有益的建議,可惜最終沒有逃掉被殺的命運,成為明朝滅亡過程中的一個悲劇人物。
當然,這些文章中偶爾也會流露出郭沫若對古人的浪漫化推測。在《論曹植》一文中有一段,郭沫若就用血型性格分析的方法套用到曹氏三父子身上,推導三人性格可能對應的血型。把血型和粘液質、多血質、抑郁質性格特征套用到古人身上,就看個熱鬧吧。
202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