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目青翠的山巒,潺潺而過的溪流,山清水秀的豬場,自然屏障隔絕了很多閑雜喧囂,這里負氧離子很高,外部空氣質量很好。
一、看到的:
1、半開放式圈舍,曬傷了,轉到定位欄。
2、淚斑和紅色眼露。
原理:
3、較多母豬頸背部中心線有黑紅色污物:
原理:
4、產仔量10頭左右,成活率9頭多,偏低。哺乳仔豬脊背中心線呈現一條紅線(原理同母豬只是程度更輕)。
5、產床上和定位欄里母豬偏瘦:
可能的原因:
6、這一棟保育欄中的一圈中發現6頭消瘦,原因是斷奶前母豬奶水不足。現正在用微生態、中藥調理,不知道用藥之前是否有正確的病機分析?
7、產床奶豬教槽料過多:
8、蹄裂:
9、趁著天沒黑趕緊查看倉庫這個“印鈔機”:
面對攜帶高產基因、又是低遺傳力性狀的純種或LY母豬,妊娠階段僅僅使用2.5%~3.125%~4%添加量的預混料就夠了嗎(請注意,所有廠家在妊娠階段的料相比后備、哺乳、催情階段來說都是最便宜的)?市面上的魚粉不是不可以用,你有手段監控是否摻假、是否被沙門氏菌污染嗎?為何不選用更大比例的妊娠階段預混料或者可信賴的全價料?
特別在妊娠階段,按照豬的生理特點和高產需要都要控料,控料等于控營養(微量的、可吸收的、非常重要的、飼料中可能沒有添加或量不夠或利用率不高的而必須的)。
10、玉米:母豬東北產,育肥豬用本地產。
11、粉碎粒度:1.5mm篩片,大小豬通用,嚴重錯誤啊(改為:小豬1.5,中大豬2.5,母豬3.0~3.5)。
12、麩皮:河南產,無標簽、無生產日期。
13、豆粕:新鮮,43%粗蛋白。
14、配方:按預混料廠家提供的配方表格操作。
15、哺乳母豬餐數:3餐,眼觀背膘明顯不夠。
16、大豆油:妊娠期和哺乳期未添加。
17、關于藥物:分娩前后母豬沒有過多用藥拌料,保育豬使用了微生態。
18、場里每一棟間距太小,不利于換氣,內部也沒有開天窗,當氣溫高、無風又沒有強制通風的時候,豬群感覺是不舒服的,盡管這里每年高溫時間不超過1個半月。不過可以借鑒下面的建議開窗法,換氣效果不錯。
19、產房沒有做到全進全出,保育舍也是,又沒有做定期的舍內空氣消毒,不利于切斷某些疾病(可以做氣溶膠吸入技術,小容量噴霧器噴出來的像冬天晨霧一樣的微小霧狀微米級霧滴,含有1:300倍安福康或1:2000倍新安潔不錯)。
20、減少新生仔豬感染的技術———鼻腔噴霧:
現在的母豬都是經過有效的同化處理和必須免疫病種的人工免疫,這樣在母豬的母乳中就有多種有效抗體,雖然這樣可以讓新生的仔豬減少多種細菌感染的機會,但是這并不代表仔豬后期不會再感染。
5日齡后的小豬雖然已經過了最危險期,殊不知在往后的2~3周的這段時間內,仔豬仍處于危險中。
怎樣減少仔豬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呢?
鼻腔噴霧!
在《跟蘆老師學養豬系統控制技術》這一書中詳細講到用鼻腔噴霧法可以做到:“不傷豬少花錢”,很好地大幅度減少后期發病。
用磺胺間甲氧嘧啶鈉(磺胺6-甲氧嘧啶)和長效土霉素注射液各分別加滅菌注射用水5倍稀釋。
我們建議從2~10日齡就要開始用此方法連續噴9天,稍微超過2~10日齡(10~14日齡)的也可以噴。
磺胺和土霉素都是指針劑,需要1:5混合(1毫升長效土霉素稀釋5毫升的滅菌水,1毫升磺胺間甲氧稀釋5毫升滅菌水,分別裝在不同的噴瓶里,每頭豬每個鼻孔各0.2毫升,上午噴長效土霉素,下午噴磺胺間甲氧)。
在做好母豬產前的工作后,給仔豬采用“鼻腔噴霧”是最低成本防范保育豬和育肥豬呼吸道問題多發成本最低的有效方案,斯特勞主編的第9版《豬病學》上也有詳細講到用此類方法,只不過他推薦的是肌肉注射!
只要是沒有注射吸收就不會損傷肝臟,只是把豬體鼻腔等上呼吸道的病原菌除掉,豬場呼吸道問題能大幅度減少或消失。
21、免疫程序:
奶豬:
結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能獲取更大收益。
二、關于產量提升:
會不會每一胎都高產的母豬是一種虧空勞損狀態?特別是我們相信廠家的全價料全程使用的場和自己配制的所謂全價料的場。那些料真的能為母豬提供足夠營養嗎?
這樣看來,肯定要增加母豬料每個階段的營養需要,獲取更多的初生活仔數。選用大品牌、大比例的預混料或濃縮料,后備料、妊娠料、哺乳料嚴格按要求使用。
在此基礎上,額外添加種豬寶1000克+諾威素1000克/噸,長期使用。保護內臟同時,挖掘母豬高產和長使用壽命的潛力。
2、嚴格背膘管理,如果你不測背膘又不稱體重,完全沒了標準哦。
還可以采用稱重的方法,雖然比較繁瑣但非常精準。在產前稱母豬體重,斷奶時再進行一次稱重,減重在15千克(背膘3mm)之內可視為正常,每增減10千克可作為一個評級單位。這種方法雖然準確,但操作起來非常困難,工作量大,這也是現場不愿意使用的原因之一。
而不測背膘又不稱重就無法評估,掉膘越多,推遲發情的時間越長,甚至第一胎掉膘過多后直接就再也不發情了!后果嚴重!
而作為管理者來說,運用管理、營養、環境等綜合措施保證第一胎始終高產,后面胎次高產的幾率大大提高!
附:母豬P2點背膘數據的重要性
3、狠抓母豬分娩前3~4周的健康調理和胎兒安全,防范奶豬高死亡率腹瀉(肝源性腹瀉)和口蹄疫。
如果能四兩撥千斤,能提前攔截很多不可預測的風險,在投入不太高的情況下,我們是愿意執行的對嗎?
分娩前3~4周是懷孕后期,母豬排毒減毒能力下降,胎兒的營養需求大增(特別是妊娠100~112天攻胎階段),原料中數量不等的霉菌毒素可以透過胎盤屏障直接損傷胎兒肝腎,奶豬出生后吃到初乳,就表現嘔吐、泄瀉(不一定所有癥狀都全部同時出現),那后果就很可怕了!
豬乳依據化學成分的不同,分為初乳和常乳,分娩后頭3天內的乳稱為初乳,以后的為常乳。初乳中干物質、蛋白質較常乳高,而乳脂、乳糖等較常乳低。初乳中含有許多母源抗體,對增加仔豬的抵抗力很有好處,另外,初乳中含有鎂,能促進仔豬排出胎糞和刺激消化道活動。因此,仔豬出生后必須吃初乳,不吃初乳的仔豬難以養活。
因此,不管自配還是用廠家全價料,分娩前重點是防范底色病引發的高死亡率奶豬腹瀉、免疫力低下引發奶豬口蹄疫(這兩個是可能造成群死群傷、風險極高的)等復雜問題。保護母豬就是保護奶豬,建議有條件的話分娩前3~4周,選用你信任的方案。不懂可以向懂行的獸醫師朋友咨詢。
4、做好了第3項工作,非常有必要做干擾素誘導技術:
產前7天、產前4天分別用豬瘟細胞苗煮沸15分鐘后冷卻,用專用稀釋液稀釋,給母豬注射。
5、產前氣虛血瘀,產后氣血雙虧,重視母豬分娩后的護理,使用中藥格得愛母寶(益母生化散),每天100克,連用5天,成份含量足濃度高,特別是當歸氣味濃烈,經驗是紅糖片裝的切成顆粒混合,口感更好。無特殊情況(掏豬等、分娩時間超過3個小時以上等),不建議使用抗生素注射母豬。
6、都知道東北或北方玉米比當地玉米品質好,但你聽說了很多豬場被2015年產的東北玉米(陳化糧)搞得頭大吧?選好玉米、運輸到豬場,再通過過篩、過風挑選,這才是把握了養豬的利潤源頭。
還在用本地玉米不是不可以,很多豬場用本地玉米也創造了很棒的成績。但是中國這么大,地域差異不同,很多豬場是無法防范和規避不斷被豬攝入的常見13大類霉菌毒素【黃曲霉毒素(AF)、赭曲霉毒素(OT)、伏馬菌素、串珠鐮刀菌素、T-2毒素、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又名嘔吐毒素,DON)、雪腐鐮刀菌烯醇(NIV)、二醋酸藨草鐮刀菌烯醇(DAS)、黑葡萄穗霉毒素、橘青霉素(citrinin)、青霉震顫毒素(penitrem)、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ZET)、麥角生物堿】中,有11種可以損傷肝臟實質細胞,發生肝臟實質性黃疸。它們所引發的八大毒性(肝毒性、腎毒性、細胞毒性、免疫毒性、神經毒性、心血管毒性、血液毒性、類雌激素毒性),造成了很多表面現象,迷惑了養豬人的雙眼。
使用必要的優質脫霉劑保障安全,但不可過多過量使用,它只能吸附掉少數沒有被機體吸收的霉菌毒素。
7、麩皮也是同樣道理,現有庫存包裝上未見到標簽,不知道生產日期。要求:必須新鮮,在知道生產日期的前提下,可以勤進貨快用或者其他方式代替麩皮。
8、青飼料建議后備、妊娠階段必須用上。
9、全場小豬用一個1.5mm、中豬2mm大豬2.5~3mm、母豬3~3.5mm孔徑的篩片粉碎原料。
10、妊娠和哺乳階段添加大豆油2~2.5%或一定比例膨化大豆粉。
11、后備母豬和妊娠中期胃腸擴容管理:
后備母豬在160~170日齡開始,直到發情配種之日;妊娠母豬在配種后30天開始,直到妊娠75日。
12、重視日糧電解質平衡值(dEB)的計算與應用:
13、陽光:
14、運動與洗澡、腳浴:
本文未盡事宜由獸醫師與豬場業主電話溝通,改進后方案執行情況也將陸續更新在本文結尾。
期待豬場創造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