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就該出去散散心了,美景是一種很美妙的東西,讓人很放松,一種開心的情緒在心中油然而生。沒事的時候,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走出去看看,不要被空間和眼前的瑣事所束縛
可能是最近工作壓力大了些,每天沉浸在工作中,感覺心里很焦慮,這幾天我們有了一個新的競爭對手,同事的競爭,同行的競爭以及其它店的競爭,同事間的關系變得很微妙,加上大家都沒有什么業績,工作起不起精神,互相影響間大家都有些松懈了,工作不似以前一樣認真,一些壓力沒有得到正確的釋放,一些利益關系還有工作上的一些事情讓我對我一個朋友兼同事兼上司兼師傅產生了很大的意見,這層關系有時候讓人摸不著頭緒
陷入一種“我們明明是好朋友,你為什么在工作上面對我不怎么上心?”或者就是“我們明明就是好朋友,你為什么帶小師妹多一些” ? 生活上也關注小師妹多一點,兩個人都不怎么搭理我,是同學加上好幾年的老朋友了,讓我感覺到了很大的落差
人總是這樣子的,我們關系好,如果我有需要你幫助的地方你沒幫我,就會心里不舒服
“明明我們那么好的關系,你卻不幫我,你有什么困難,我不也都會盡力幫你么” ? ?
“我對你好,如何我沒有感受到你對我的同樣的 “好” 抑或者說是 “回報” 的話,心里也會不平衡。
可能是因為這種想法,讓我對我們的友誼參生了“質疑”!
然后帶著這種想法去看待朋友,覺得他做得每件事都是在回答我這個想法,都與我的這個想法相符。帶著自己的 “偏見” 和 “小心眼” 去看待他人肯定是會受自己的想法所束縛的。
人都是這樣子的,看一個人看久了,就覺得他身上滿身的缺點,只看得到他的缺點。就像我們對父母一樣,在他們身邊的時候,覺得他們身上滿是缺點,但我們離開家之后,就會很想念他們,想念他們的好,覺得父母對我們真的很好,生病的時候無條件來關心和照顧的是我們的父母,做錯了事的時候,媽媽雖然會批評我,但還是會為我解決問題,工作上受委屈了,愿意聽我們訴說的是爸爸和媽媽……
每個人都是有優點的,我們不能只盯著對方的短處看,每個人的個性都不同,只有互相包容與理解才能走得更久~
之所以對朋友會有偏見,是因為我的心態沒擺正。之前在工作上面,朋友很是上心,后面有一段時間,大家的工作積極性都不是很好,感覺店里的氣氛很壓抑,那段時間我的狀態就是每天上班都不想待在店里,有幾個同事也是,多少還是有些影響的,后面朋友在工作上面沒那么上心,也是因為那段時間的狀態。開始師傅是很認真的教我工作上的一些事情的,后面可能是因為那段時間的影響,本身心里就很焦慮,對工作上的有些東西不太懂,請教師傅的時候師傅又不在或者教我比較少,讓我的心里產生了落差,就對朋友產了比較大的意見,本身師傅雖然有義務帶會你,不過有些東西還是要靠自己去琢磨的,之前太依賴朋友了,有什么事情就都去問師傅,有時候一點點小事也去問他(比如電腦不會用),當然他自己也有很多事情要忙,有時候在朋友因為一些麻煩事而頭疼的時候還跑過去問他一些小事就不應該了。
還有就是朋友在和小師妹談戀愛,之前他對我們三個是很公平的,經常一起去玩之類的,后面,他們兩個經常一起出去 經常黏在一起,當時感覺自己不是那么受關照了,他們兩個天天在一起,都不怎么關注我,比較少和我說話,工作上也有一點點影響,有時候就會因為一點點小事對朋友發脾氣(比如朋友和小師妹一起出去玩了,而沒有叫我)。
當時自己沒有擺正心態,他們現在的身份已經不同了,他們是男女朋友關系,需要給他們過“二人世界”的時間,該多關心關心自己的男/女朋友,而我依舊是帶著之前的態度去想法去對待朋友的,之前朋友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上對我都比較關照,那段時間可能是反差比較大,心理有些落差,一時間接受不了,就對朋友有些意見,開始還好,后面就對朋友發脾氣,對朋友“怨念”比較大,弄得三個人都有些不開心。
當時朋友和小師妹他們兩個因為一些小事兩個人意見不和也經常吵架,三個人對對方互相不滿,溝通很多次,不過都是帶著自己的想法 不滿 偏見去看待對方,導致三個人的不愉快。
工作的壓力,加上相處的不愉快,導致心情的煩悶,把這些壓力和煩悶都反射到朋友身上了,對他產生了很大的意見。其實是自己的心態沒擺正罷了。
上次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和以前的老同學一起玩,大家都是老朋友了,和同學玩的很開心,大家都很放松,看到了不一樣的朋友,原來在一個環境下待太久了就會被環境所束縛住,看到的只是人性的弱點。沒事的時候多出去走走,去看看不一樣的世界,看看不一樣的風景,世界很大,只是我們一直待在眼前的小世界里面,束縛住了自己,世界不只是只有眼前,從另一個角度看待世界,放大自己的格局,其實眼前的煩悶也沒有什么大不了了的。只是井底之蛙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