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們都知道"知足常樂"這句成語,意思是 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形容安于已經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處】: 先秦·李耳《老子》:“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白話譯文: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貪得的欲望。
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該滿足了的人,永遠是滿足的。所謂“知足者常樂”,就是要懂得取舍,舍得放棄,知道適可而止。"
02
我們雖然都知道"知足常樂",在生活中卻做不到,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往往不知足,所以才不會快樂。那么我們為什么不知足呢?
一、有野心,人心不足蛇吞象。
像之前許多人為了掙快錢,陷入投資陷阱,像MMM、善心匯資金盤等等很多返錢的,看返錢了,就一次比一次投的多,想掙的更多,結果資金鏈說斷就斷了,本錢都回不來。
為什么,因為他們看中的是你的本金,你看中的是他們的利息。
賠錢的人多,為什么,因為他們看回來的利大,想掙得更多,一個勁的投,沒有考慮過投資風險,回來錢就投,不知道把本錢抽回來,不知道無論任何投資最重要的是保本。絕大多數人貪心,不考慮投資風險,所以血本無歸。
二、想要的東西太多,永遠都不滿足現狀,以至于失去了很多美好的東西,錯過了對的人,美好的事物,活的很累。
比如,找對象,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時候,看了一個又一個,挑三揀四,想要高富帥,也不看看自己配不配 ,遇到對的人,不知把握機會,錯過了才知道可惜。
還想要更高的,結果一個不如一個,歲數也大了,條件好的都結婚了,不好的還不滿意,歲數大了,變成了剩男剩女,就放低了擇偶標準,看周圍的親朋好友同事都結婚了,孩子也挺大了,著急了,找個對象差不多對付結婚了。
婚姻大事關系到一生的幸福,是對付的事嗎?過不好對付不下去了,只有離婚了。
錯過對的人,一生的幸福沒了,錯過對的東西,以后也得不到了。
想要的東西太多,把自己弄的很累。
比如我覺得需要學的知識太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太多,網上知識付費的課程也多,我就同時報了幾個課,真的學不過來了,不得不放棄一些不必要的科目,樣樣通樣樣松,沒一個精的。
選擇了幾個,以一個領域為主專門深耕,人生確實要有目標,太多漫無目的,永遠沒有終點,每個人都有野心,我們要懂得取舍,懂得放棄。
三、和過去相比,現在的年輕人太愛攀比。
比如生活過去年代的老人生活都很困難,家庭條件都不好,孩子又多,文化水平都很低,不認識幾個字,基本上以體力勞動為主,工資又低,糧食定量,經常糧食不夠吃,混到月底兩糧食不夠吃,有時吃野菜,一天只知道干活,生活雖然很苦,但是知足,所以很快樂。
現在的年輕人,講究吃穿,攀比,穿名牌,有的孩子也不管家庭條件好不好。
我聽說一個叫小花的女孩子,看同學們都穿名牌,也管她媽媽要,她媽媽那時正有病,說給你買衣服吧,我不看病了,小花不忍心,說她不要了,這孩子還算懂事,知道孰輕孰重。
還有個不懂事的孩子,父親病逝了,母親又沒工作,父親得病把家里錢都花光了,他正好剛考上大學,管他媽要3000多塊錢買名牌手機,不給買就磨人,母親沒辦法,借了3000元給他買了手機,為了多掙點錢,他媽后來就自己借錢開了一個店,還行,買賣還不錯,要不都供不起他。
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要總不知足,這世界總有比我們悲慘的人,比我們更不幸的人很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行了。家人健康快樂,就要知足了,錢多錢少夠用就好,做事只要盡力,盡心,盡意就足夠了,生活要活得舒心快樂,就要學會知足,"知足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