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何,一直對古剎鐘聲存有一份特別的情意。或許,它使人心靜、神寧,抑或許,是天性喜歡散淡的幽居。
群山之中,有一座被隱沒的古寺,矗立在歲月的悠悠長河里。倘若我是遠道而來的信客,會著一身素雅衣裳,由迎客僧引領至階前。輕扣門上的鐵環,隨著“吱呀”的悶聲,大門輕啟,極目望去,院內的塵粒在陽光下飛舞。不禁在心中默念“這原有的清凈終是被我這凡俗之人擾了,罪過,罪過。”
移步至佛堂,接過僧人的香,虔心禮佛。這半日來帶著的禪意,須細細說與佛聽。
若是準許,向住持請求小住幾日,待住持應允后,在寺內覓得一古樸小院,簡單卻足以度日。四下望去,院中有一口方井,旁有一樹名曰菩提。樹下置有石桌、石凳,桌上一壺清茶,四小茶杯,杯底鐫有經文。自取清茶一杯,端握在手上,茶香便飄散開來。閉眼,輕嗅。此時,便是獨身于天地間,把自己從世俗中剝離出來,萬事于我再無關聯。
暮色將至,僧人們的誦經聲隱約傳來。支起木窗,遠遠地便望見,月兒落在西山之上。當下蟲鳴四起,抬頭便是漫天辰光。這月夜,便是如此靜了。頭一歪,忽的瞥見室內泛黃的線裝冊書,便捧了它,在昏暗的燭光下,靜靜冥想。“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于塵世惹得一身塵埃,只得借這凈土一方,避一避凡塵。
晨起,客僧引了去用早齋。青石板路,一步一步,都是修行。齋畢,便在寺內四處走走。這時日,終是再清凈不過了。四周的向遠方不斷綿延,寺院被圍繞其間。山間的霧氣自顧自地游動著,山、水、草、木,萬物生靈,各自相安。我也樂得,在這天地間,暫時安放疲累的身心,不再有任何雜念。
斜靠在長木椅上,忘著天際的太陽一點一點出來。日光徐徐灑落,我懶懶的,半瞇著眼,于是乎,身上慢慢暖和起來。這久違的暖和,今日復得,竟有那么一瞬間,眼淚在往外涌。大概,是把自己塵封地太久,許久不知道暖陽的滋味了。但慶幸的是,終究復得了!
告別暖日的溫存,折回院內。院內很靜很靜,大家的腳步很輕很輕,所以青石板上的每一步,都是修行。
如此住上三日,須得辭行。收拾好細軟,再看一眼石桌,取下支窗的木條,確是要走了。雙手合十向住持行別禮,住持亦還禮。便沿著來時的路,一步一步往外移。客僧送至門口,便行禮而去。我呆呆地對著那扇門,行了一個很久很久的禮。轉身,即是凡塵。
長長的石階,我慢慢地下移。偶爾回頭看看,身后的寺院越來越遠、越來越模糊,好在前方的視野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再一次,獨自遠行。
心懷曠遠,則無所不至;心有一物,名曰:“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