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樊登讀書會的APP上,看到這個這本書《這書能讓你戒煙》,十分的好奇,其實不在于這個名字的好奇,而在于這本書是在《成為更好的父母》欄目的書單里。
宣傳語是這樣說的:這幾本書能助你在各個方面全面提升,幫你讀懂孩子的心。
或許是好奇心作祟,其實我不吸煙,而且我的先生也是屬于沒有煙癮、偶爾吸一根的那種類型,因此我也沒有對煙有特別敏感的感覺。
在我的認知里,這個欄目的書應該是育兒方面的,或者是提升我們的生活技能方面的。但是當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我十分好奇,我在想這本書真的是教人戒煙呢?還是從戒煙的一個層面上教我們去育兒。
其實聽此書時,我正在包餃子,書中的內容,剛開始并沒有引起我很大的注意力,因為不吸煙,所以對煙也沒有什么感覺,可是聽著聽著,我就被吸引了。
尼古丁是煙癮的元兇,俗稱煙堿,尼古丁的特點是兩快:
第一:它是上癮速度最快的毒品,很多人只要抽一根煙就會尼古丁上癮,當尼古丁進入體內時,90%的尼古丁在肺部吸收,其中1/4的量在幾秒鐘內即進入大腦,大腦被激活,釋放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多巴胺能讓大腦產生各種愉悅的感受,煙草刺激反應速度比靜脈注射海洛因還要快。
第二:尼古丁的代謝非常快,吸煙半個小時后,血液中的尼古丁含量就下降50%,再過半小時就下降到25%,隨著尼古丁在體內減少,多巴胺的分泌水平迅速下降,吸煙者就會感到煩躁不安。惡心并渴望補充尼古丁,而一旦得到了尼古丁,多巴胺再次迅速釋放,吸煙者再次感覺愉悅,并在大腦中形成了一個對尼古丁依賴的獎賞回路。
大腦中對尼古丁依賴的獎賞回路,讓我想起在生活中與孩子們相處時,對自己情緒的一種反應。
很多時候,我們看不得孩子有情緒,或者說看不得孩子對事物的失敗,從而我們不斷的把自己的憤怒和生氣發泄出來。
這種發泄,似乎獎賞了我們的大腦,讓我們的大腦對這種發泄產生了一種依賴,會覺得我們把事情推出去了,我們自己就沒有責任了,那么我們就不會受到譴責。
推卸出去的一些責任,反而讓我們自己很有成就感,尤其是對孩子的時候,他們不會反駁,所以當我們不斷的把情緒發泄出去,孩子承受了,那我們的大腦會覺得:哇,我好成功啊,這件事不怪我,是他的責任!
這樣,一次兩次的,我們的大腦更依賴于把發泄自己的情緒,自己是最成功的那一個!
這種依賴讓我們好像更沒辦法去掌控自己的情緒,很多時候即使是發現情緒,我們也很快能想到保護自己的方法,讓自己不受傷害…
情緒發泄出去后,我們自己真的不受傷害嗎?
就像人們喜歡吸煙一樣,找各種借口說煙對身體沒有傷害。
其實,尼古丁不僅是一種毒品,還是一種強有力的毒素,如果把一支煙的尼古丁給你注射到靜脈里,你馬上就完蛋了。
同樣的,發泄情緒也像毒品一樣的有毒害作用,或許當下沒有什么反應,而這些長期情緒的發泄,也會讓我們自己的身體收到一些不同程度的損害,同時孩子們在聽到這些話之后,長久以來,他們就會對自己不自信,對自己各種指責、挑剔…
當有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和自己溝通,讓自己明白這是自己的問題,很多時候是內心的小鬼,也就是大腦對這種推卸責任、不愿意承擔的一種依賴,其實當自己承擔起來,這個事兒是我自己的事兒,和自己學會溝通,反而就會慢慢的去戒掉對尼古丁的一種依賴,也是對情緒發泄的一種梳理…
或許在我們梳理的過程中,大腦就會對梳理情緒產生依賴,當我們有壞情緒的時候,他或許就會先去梳理一下,這樣,我們就達到了一個修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