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的婚姻因為父母的干預雞飛狗跳,太多的父母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綁架孩子,太多的孩子想盡一切辦法要逃離父母,太多的孩子在父母的權威教育下,失去了自己的主見,弱化了自己生命的張力,把生活搞得一地雞毛如是等等。所以親子教育書籍和課程在這幾年紛紛涌向市場。
然而改變認知,才是一切改變的開始。否則再多的溝通技巧,再多的書籍課程都無法改變兩代人交流起來雞飛狗跳的日常。
首先,接受孩子和自己的不同。孩子出生的時代和父母不同,孩子所處的世界和父母不同。他們要面臨的時代問題和時代賦予他們的責任也不同,而父母對新時代問題的處理也并沒有經驗。
過往的一些理念是否真的適合現在的孩子?時代的發展已經不能靠復制粘帖讓孩子過好這一生,與時俱進才能在這個新時代活出自己的精彩。有些思維只適合特定的時代,不必然適合每個時代,自然不一定適合孩子。
在新時代,孩子是來帶領父母再次認識世界的。撫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重新審視認識自己的好機會。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放下對抗這個新生命的想法,一起探索世界。
其次,接受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孩子不是父母的連續劇、不是續集,而是一個全新生命,獨立個體。他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主見。作為父母如果有能力助孩子一臂之力,那是極好的。如果不能,就相信祝福孩子。
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尊重他對這個世界持有的新看法,尊重他那漫無邊際的想法,尊重他有遙不可及的夢想。
他們是新時代的接班人,必然帶著不一樣的天命走在他們的道路上,作為父母,相信祝福就好。允許孩子走一條和自己不一樣的道路。孩子是家庭的孩子,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他屬于你也不屬于你。
最后,接受孩子和父母終將分離。孩子和父母是一場漸行漸遠的離別。從孩子出生,他就開始走向生命力最旺盛的階段,同時父母開始走向衰老。終有一天孩子需要獨立于世,父母必須完全放手。父母只是陪孩子走一程,這段時間是有限的。
當需要離開的時候。放心的把孩子交給這個世界,放心的把這個世界交給孩子。這大概就是父母甚至前輩最大的意義和價值所在了。
最好的教育是榜樣教育,孩子的起跑線不是補習班,也不是學校的好老師。而是父母對他的影響。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說過:“幸運的孩子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孩子用一生治愈童年。”
父母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孩子自然會在這種精彩中學會如何成為自己。
兒孫自有兒孫福。對孩子,不要吝嗇自己的信任和祝福。父母的信任和祝福就是孩子一路最堅固的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