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者聯盟》和《權利的游戲》紛紛迎來“終極之戰”。
哀嚎“一個時代”結束了的人,回頭一看,《生活大爆炸》也將在今天畫上句號。
十二季,每一季都在豆瓣保持了9分以上的成績;
十二年,52次提名艾美獎,并且10次獲獎。
279集,刷新了美國多鏡頭情景喜劇集數紀錄。
對沒有看過的人而言,某些情節,或許會覺得眼熟。
甚至有因為一些“像素級借鑒”怒不可遏的劇迷,在朋友圈另一部劇的粉絲“吵翻了天”。
對看過的人而言,這部陪伴觀眾12年情景喜劇,早已是成長的一部分。
很多曾經指望跟著這部經典美劇學英語的人們,考完了高中、大學,或許已經工作、結婚、生子......
這座公寓的電梯,過了12年還是沒有修好。
但這群有著直男、媽寶、宅男、渣男屬性的“天才”,不知不覺都變了個樣。
他們個個聰明絕頂,畢業于劍橋大學、麻省理工、普林斯頓等頂尖學府,更在科學界翹楚加州理工大學任職,在科研前線叱咤風云。
生活中,這四位“天才”卻笑料百出,蠢到“傷心”。
他們會花二十幾個小時再看一遍已經爛熟于心的《星球大戰》。
會為了化妝派對由誰來扮演閃電俠而大吵一架。
《生活大爆炸》并不是奇葩、社恐、書呆子的搞笑集錦。
十二年間,它記錄著所有人走向成熟的故事。
1
刀子嘴,豆腐心——天才謝耳朵
11歲就考上加州理工大學的謝爾頓(Sheldon),是個不折不扣的怪人。
網友賜愛稱“謝耳朵”。
劇情一開始,謝耳朵帶著同樣是科學博士的朋友,去到高智商精子庫,想要借此獲得經濟補貼。
但二人一番討論,覺得雖然自己智商高,卻不能保證后代一定智商高,于是落荒而逃。
又蠢又正經,就成了不少人對謝耳朵的第一印象。
謝爾頓的世界很簡單,但也很狹隘。
他智商187,有一個碩士學位、兩個博士學位,還有一身“臭毛病”。
常常自視甚高,拒絕與人合作、拒絕別人的建議。
不合群,只憑喜好做事。
還總是一副“不需要比我笨的人認可我”的態度。
他有強迫癥,座位必須在沙發最左側角落里,否則就坐立難安。
一開始,和他住在一起的朋友,必須按照謝耳朵的“規矩”,定好上廁所的時間、家里儀器的使用時間……
他不喜歡任何改變。
朋友換了發型這么點小事,他一驚一乍,拒絕接受扭頭就走;
吃了許多年的麥片換了新包裝,他悲傷難過。
他毒舌傲嬌,“尖酸刻薄”到常常讓朋友也無法忍受。
自詡“宇宙最強大腦”的謝耳朵對理性有著近乎偏執的熱情。
知識和邏輯是他理解這個世界的全部途徑,被他用科學拆解一番以后,英雄救美的浪漫橋段只剩下了物理力學應用題:
不解風情、一根筋,活在“另一個世界”。
面對別人的嘲諷,總是反應“慢半拍”。
朋友做了個小小的手術,他為朋友訂購了骨灰盒。
謝爾頓似乎總是徘徊在塵世外,人們的喜怒哀樂、聚散離合,統統與他無關。
劇集初期,特立獨行的他似乎并不需要自己以外的其他人。
即使見證了霍華德和伯納黛特的美滿婚禮,愛情對他而言,依舊無法與他跟自己獨處時的樂趣相比。
打臉來得很快。
很多人覺得謝爾頓和佩妮在一起很甜,但是他們之間,是佩妮媽媽般的包容和遷就軟化了恃才自傲的謝爾頓。
但最后與謝耳朵廝守終生的女孩艾米不一樣。
艾米以自己的才華與智慧讓謝爾頓明白,這個聰明的女孩與他勢均力敵,值得他的珍惜、尊敬與陪伴。
他得到的不僅僅是一個相知相容的生活伴侶,更是一個志同道合的戰友。
謝耳朵變了,因為他的眼里終于不只是自己。
懂得接受,欣賞他人,是他逐漸成熟的標志。
好友有了孩子,他嘴上嫌棄,卻仍然用四分之一的專利獎金,給還沒出生的寶寶立下“獎學金”;
他討厭擁抱,卻真誠地為找到幸福的朋友們開心。
“口嫌體正直”大概是對謝耳朵最準確的描述。
在他和艾米的婚禮上,他不再是那個試圖用智商驚艷全場的話癆萬事通,而是一個心甘情愿被愛情搞亂頭腦,語無倫次的新婚丈夫。
他不再自視甚高,而是換做敞開胸懷,與同樣聰明的Amy并肩作戰。
他們腦力與愛情的結晶“超不對稱性”代表了兩人科研生涯的巔峰,獲得了諾貝爾獎的提名。
謝爾頓終于不再是一座孤島。
網友在圍觀起哄姨母笑的同時,也反映了自己難以置信的心情:
“從初中到工作,耳朵終于結婚了。”
“我曾經堅信謝耳朵會是所有人中單身孤獨終老的那一個,現在臉好疼。”
最多的,則是感嘆:“這種‘宇宙級直男’都有人要了,我憑什么還是單身?”
說起來,似乎許多人身邊都有一個“低配版謝耳朵”這樣的朋友。
他們常常對自己滿是挑剔嫌棄,卻在自己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
哪怕暗暗幫了你許多,嘴上還是要掛著“你怎么這么沒用”……
可只有最好的朋友才知道,這個討人厭的“刀子嘴”背后,是多么柔軟善良的“豆腐心”。
2
膽小懦弱還猥瑣——媽寶男霍華德
劇集開頭,老大不小的霍華德還跟自己的媽媽住在一起。
他媽給他打掃房間,做早餐,洗內褲。
作為一個成年人,跟媽媽的親密關系讓他心里十分膈應:
他想逃離,卻又貪戀被當成寶寶照顧的舒適。
或許是“單身使人變態”,“猥瑣”也是霍華德的標簽之一:從他房間擺設品便可窺得一二。
他也時不時梳妝打扮,穿著心愛的彩色亮片高領衫出去招花惹草。
但每次都用力過猛。
風趣不足,猥瑣有余:
雖然他是個天才:
加州理工大學工程師、載荷專家、被NASA選中的宇航員、一手設計了國際空間站廢液處理系統和深太空望遠鏡、計算機高手、會作詞作曲六種外語……
但面對漂亮女孩,他常常“滿腦子廢料”,甚至借助專業,為自己研發了機器人女友;
被媽媽罵,他不敢還口;被朋友諷刺,他不敢爭執;上太空,他嚇到腿軟……
就算這樣,生活依然給了這個“寂寞宅男”浪子回頭的契機。
霍華德小時候,爸爸離開了他和媽媽。
自此和媽媽相依為命,童年創傷,加上非正常的成長進程,造就了后來的一切。
直到他認識了愛人,伯納黛特。
外貌小巧可愛,骨子里自信要強的伯納黛特是一名出色的醫藥科學家。
她能把生活處理得井井有條,工資也比霍華德要高出不少。
她的出現讓霍華德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行為,他發現自己一直在試圖用瘋狂的幻想來填補內心空虛。
也認識到,有多么渴望能和另一個女孩,真實地相守終生。
當然,一個媽寶的蛻變沒有那么容易。
一開始,婚后的霍華德還是那個嗷嗷待哺的巨嬰,癱在沙發上等著自己的妻子為自己打點生活瑣事。
可伯納黛特強勢的性格怎么會容忍這樣的任性?
她對癥下藥,給孩子氣的霍華德準備了“家務清單”,設立“小紅花換零花錢”機制,誘導霍華德承擔家里的更多責任。
威逼利誘,和女兒的出生讓霍華德“覺醒了”:
曾經的媽寶逐漸地變成了一個體貼的丈夫,會安慰剛剛經歷生產妻子,照顧新生的女兒:
家庭的責任讓媽寶男獨立支撐起了自己的家。
3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自卑夫婦萊納德&佩妮
萊納德和佩妮是這個“遍地奇葩”的公寓里,唯二的正常人。
他們有點像這個小群體的大家長,聆聽朋友們的苦惱,是大家情感生活的“參謀長”;
也是照顧麻煩兒童謝爾頓的中堅力量,包容他的自私刻薄和無理取鬧:
但是人人都有難處。
萊納德對謝耳朵無微不至的照顧固然暖心,可這也與他一直以來扮演“受氣包”這一角色的習慣有關。
父母離異,被母親嫌棄,長相平平,成就一般;和佩妮在一起之前,他永遠是最自卑的那一個。
遇見佩妮后,他慢慢地大膽起來。
對佩妮的一見鐘情讓他十二年如一日,死皮賴臉地關心照顧佩妮,漸漸地贏得了曾經遙不可及的心上人的愛。
佩妮對他無條件的維護與鼓勵,也幫他一點點地重建自信。
直到那時,他才發現,原來自己也值得被關注、被欣賞、被愛。
再次被質疑時,他不再一副“受傷”的樣子,而是敢大膽聲明自己的魅力。
美女佩妮看起來似乎大大咧咧,無憂無慮。
其實內心的焦慮不比任何人少:事業停滯不前,總擔心別人笑她胸大無腦。
一開始,她放任自流,破罐子破摔。
分手后為了渣男前男友暴飲暴食,責怪自己。
演藝事業陷入瓶頸,干脆自砸招牌,在低成本垃圾電影中奉上浮夸的表演。
遇見萊納德后,她漸漸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她找了一份藥物銷售的工作,發現其實完全可以離開之前的惡性循環。
從前,她對婚姻充滿恐懼。
萊納德的誓言和陪伴讓她鼓起勇氣,面對充滿不確定的未來。
還有什么比“和最愛的人互相幫助,共同成長”更美好的事情嗎?
4
戀愛黑洞——社恐晚期拉杰
都說,《生活大爆炸》是三對情侶和一條狗的故事。
沒錯,這條狗,就是始終冒著傻氣的天體科學家——拉杰(太慘了)。
他是一個來自印度的“富二代”,社交能力為零。
當三位“直男”、“媽寶”、“宅男”紛紛學會了“撩妹大法”:
(教科書式情話篇)
謝耳朵的“暗物質告白”;
霍華德的“不可分離”;
萊納德“天賜良緣”。
“單身狗”拉杰,還在靠“喝酒壯膽”,才能跟女生說話:
后來的拉杰,放棄了爸爸的金錢支持。
雖然愛情上依舊沒什么進展,但總算是邁出了第一步……
祝福“史上最慘單身狗”。
5
“誰讓我不小心成為你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
十二年,剛剛傳出第十二季開拍的消息時,謝耳朵的扮演者寫了一封長長的信。
除了感謝大家十二年的陪伴,他還說“我會想念你們所有人”。
但如果要說謝耳朵最懷念的人是誰,所有人的答案大概都一樣——史蒂芬·霍金。
謝耳朵六歲時許愿:要滑梯、雙層床,還希望和霍金做朋友。
后來,他們真的成了朋友——霍金在《生活大爆炸》里,客串了七次。
許多劇迷眼中,這是“兩位杰出而孤獨的天才的惺惺相惜”。
謝耳朵為了見霍金一面,不惜“犧牲色相”:
一向伶牙俐齒,到了霍金面前,卻只有被嘲諷的份:
“謝耳朵和黑洞有什么共同點?他們都‘遜爆了’。”
而霍金也很喜歡這個“有意思的年輕人”。
他會在謝耳朵在科研上有困惑時,“自揭傷疤”耐心安慰謝耳朵。
謝耳朵立刻“滿血復活”。
謝耳朵生日,他打電話送祝福:
對早早沒了爸爸的謝爾頓來說,霍金教授就像父親一樣:
為他慶生,跟他用視頻通話保持聯系,在謝耳朵為了事業、愛情彷徨時為他指點方向。
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對謝耳朵來說想必是天大的噩耗。
霍金最終沒能參加謝耳朵的婚禮。
婚禮結束后,他借一只懷表的形式,第八次在劇中現身。
十二年,每個人成長了太多,得到了太多,也失去了太多。
就在幾天前《美國數學月刊》發了一篇論文:《謝爾頓猜想的證明》。
他情有獨鐘、認定是全世界最優美的素數73,被證明是唯一一個“同時具備鏡像對稱性和積性”的素數。
可惜,他沒法和霍金教授分享這些了。
豈止謝耳朵會想念霍金。
同樣作為謝耳朵偶像參演的還有“漫威之父”—— 斯坦·李。
鋼鐵俠、美國隊長、X戰警、雷神、洛基、綠巨人……都是曾謝耳朵成長的“精神領袖”。
而這位創作了了這些經典超級英雄的老爺子,也在2018年11月,離開了人世。
失去是什么滋味,十二年間,我們已經體會了太多次。
劇中故事熱熱鬧鬧,可退后一步,屏幕前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劇中人?
“社恐奇葩”們手足無措的局促,不諳世事的苦惱,事業和夢想的挫敗,完美從不存在……
只有一群同樣靦腆迷茫的伙伴,克服一切,慢慢成長。
有人抱怨劇中的角色們不再如以往、劇情質量下降。但十二年過去,誰能不成長呢?
主演們,一個接一個邁入了婚姻殿堂;
觀眾里,有人學好了英語,有人事業有成,有人愛情美滿,也有人仍在四處張望。
我們或得到,或失去,或前進成長,或原地徘徊。
十二年的時間里,謝耳朵的眼角多出了幾條魚尾紋,可能我們也有了眼袋、禿了頭。
一切過得太快,回憶來不及細數消化,就轟然落幕。
歡笑散去,當初陪你追劇的人還在身邊嗎?如今的你又身在何處?
懷念之余,社長能給老觀眾們唯一的安慰,也許只有這一句話:
在生活的長河里,沒有人原地不動。
我們唯有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