ξ??ξ
“過年回誰家”,真的是個事兒嗎?
我看到這么一個新聞:調查顯示三成夫婦為除夕回誰家過年吵架。
這是個大問題。
吵架、冷戰是小事,嚴重的是,有新婚夫婦剛領證,因為這個問題談不攏還就直接離婚了的。
特別是對于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夫婦來說,“在誰家過年”竟然成了離婚導火索。
這類新聞估計在北上廣比較常見。
反正我是特別不能理解。
世俗的觀念是結婚第一年女方應去老公家過年,都說了這是世俗的觀念,現在社會發展這么快,觀念也在變,誰說就只能回老公家過年。
當然,每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加上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也不同,這里也沒有必要專門為回誰家而爭執不下。
ξ??ξ
我嫂子2016年5月20日和我哥領的結婚證,現在孩子將近4個月(我是不是做錯事了?)。
她家是湛江的,我們家在河源,一個是廣東的最南,一個是廣東的最北,她從這么遠的地方嫁我們家,怕她受委屈,我發信息給她:你這么遠來我家,不要受委屈,老爸老媽哪里做的不對,你和我說。(其實她婆婆總是和我說,我不會讓你嫁那么遠的,你嫂子那么遠嫁過來真是委屈人家。所以我媽把嫂子完全當女兒看待,然后就拿不會做家務的我和嫂子各種對比,各種對比,我受到一萬噸傷害。)
她回信息:雖然我還沒正式嫁過來,大家都把我當家人看。
什么叫沒正式?
是沒領證,還是沒生孩子?
好吧,原來在他們當地的風俗是,沒擺酒就是沒正式。
(上面這一段和本文主旨沒關聯,單純是為了突出我對嫂子的關心和愛戴。嗯,大家要向我這個小姑子學習啊。)
嫂子說擺酒后的第一年(2018年春節)想要帶她老公回娘家過年。不知道我那傳統的母親聽到后會是什么感受,反正我是這么想的:去啊,把老爸老媽還有我一起帶過去,到時全家一起去海南旅個游。
ξ??ξ
我堂姐結婚第一年,除夕那晚上,她父母就一起去了婆婆家,大年初一開始她父母就開車出去旅游了。
那個時候我也聽到諸如此類的話:第一年過年父母就去男方家過年,成何體統?
在《新結婚時代》,女生就問:哪條法律規定過年女人一定要回婆家?
拜托,大清朝都亡了多久了,女人都已經不用裹腳了,男人也都不用留小辮子了,為什么這個年代還有這老思想老傳統呢。
對我來說,只要沒有生命危險,啊,不對,只要沒有婚姻危機,去誰家過年,不都是過年?
在網上我看到一個很心酸的事:一個朋友因為嫁到外地,婆家不準她回去,她的媽媽在大年三十晚上犯病。因為是孤家老人,就那么去了。到大年初三那天晚上才被人發現,朋友說一輩子都不原諒婆家,今年就離了婚。
ξ??ξ
在我們這個地方,基本上也不存在除夕夜回誰家這個問題。一是基本上都一致認為女方應該去男方家過年;二是這邊的人基本都是不遠嫁,大年初二女兒就會回娘家探親。所以,還是很和諧的。
但是我也了解到有些地方的風俗真的是很不一樣。
我認識一個朋友,前兩年她的老公因為經濟犯罪坐牢,被抓之前兩個人辦理了離婚。但在女方娘家的風俗看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所以那一年在她最困難最無助的時候,她卻不能回自己的爸爸媽媽家。
想想就覺得自己好幸福,無論任何時候,我父母家的大門都為我敞開著。(雖然我和我哥他們會區別對待,比如他們會給老哥買1000多的被套,只給我買400塊的被套,不公平啊。)
如果確實因為談不攏去誰家過年,那就輪流著吧,誰也不吃虧。
或者各回各家,各找各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