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應付式地上學、上班?過著吃飯、睡覺、看劇、打游戲的荒誕日子。你多久都沒有好好看一本書了?
01
A在朋友圈里發了一張自己在書本劃線
做筆記的圖片,并配文字:今天看了這本書,寫得真好,分享給你們。
記憶中的A是個顏值較高、斯文紳士的男生。平時除了發些吃吃喝喝,就是一些矯情文字,這還是第一次發關于書的朋友圈。
這條朋友圈底下的點贊評論無數:
男神,這是什么書?
有顏值還看書,真帥。
男神推薦的書,我要看。
……
諸如此類的評論很多,但我也一改對他紈绔子弟的印象,突然覺得A或許沒那么差,在這個閱讀荒地的朋友圈里。
后來,在朋友間的聚餐中,見到A,就想和他聊聊關于這本書的感悟,他正興高采烈地和小伙伴們吹噓最近的生活、工作,頭腦一熱和我說了實話:“我就隨便翻翻,發個朋友圈,哪來什么感悟,也沒看幾頁……”
那一刻,我的震驚感從所未有。
什么時候開始,閱讀成了值得炫耀的事情?成了獲得虛榮感的工具?
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因為朋友圈的一張圖就可以直接影響了判斷?
如果閱讀不是為了閱讀,即使你還年輕,你只有二十幾歲,你也卻只有空殼。
02
S是我的一個的師兄,二十七歲,工作小有成就,自己創業自己奮斗。平時為人吊兒郎當,沒點正經樣,偶然的機會發現他竟每天抽一小時閱讀。
面對我的驚訝,師兄收起平日里的痞氣,正兒八經地跟我說:“以前,我也不喜歡看書,每天渾渾噩噩,吃飯,睡覺,打游戲,工作,以為這就是生活的全部。后來,領導給了我一本書并問我二十幾歲,為什么不看書?當時我在想為什么要看書,很多書看過就忘了,甚至沒有留下點什么。直到有一天,我無聊中翻看了那本書,才發現,能學到的東西很多,比自己瞎想有用多。哪怕沒有帶來什么即刻的益處,卻也讓我內心平和,豐富思想、開闊視野。”
“我之所以有所成就,還是多虧了當時的領導,多虧了這些年堅持的閱讀習慣。”末了,師兄頗有感觸地補充了這句話。
楊絳先生曾說:“年輕人,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很多人說:“為什么要讀書?”,卻少有人問“為什么不讀書?”
人人都在說閱讀的益處,卻少有人堅持閱讀,可當它的好處真真切切的映射在你身邊的朋友身上時,你對這個好處才開始有了更切身的體會和更真實的尷尬與震撼:閱讀帶來的不僅僅只是我們常說的知識面的拓展,它還可以帶來身與靈的改頭換面,它讓一個人有了質的飛躍,它讓原本差不多的兩個人拉開了差距。
03
二十幾歲,因為年輕,你有健康的體魄,青春的激情,無限的精力,大把的年華,但也正因為年輕,你會明顯感到自己洞見力的缺失,智慧的匱乏,常常流于表面。
二十幾歲,你每天應付式地上學、上班?過著吃飯、睡覺、看劇、打游戲的荒誕日子,你終將發現生活的空虛,靈魂的無助。
二十幾歲,試著多去讀書吧,在書里與偉人深刻交流,在書里感悟人生百態,思考帶來深度,深度化為智慧,你會在同齡人中逐漸成長為一個與眾不同、頗具魅力的人。
Quora上有一個關于閱讀的問題:“大部分讀過的書最后都會忘掉,那讀書的意義何在?”
得票最高的回答是這樣的:
小的時候我吃了很多東西,
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記不清是什么,
但我知道,
他們已經成為了我現在的骨和肉。
二十幾歲,你讀的書也終將成為你的骨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