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一佳人兮,一生歷程,從人微言輕的歌女蛻變成一代大漢皇后。這一躍遷,引得天下人津津樂道、廣為傳頌,誘人不自覺地想拂去她的傳奇色彩,窺其究竟。
皇后之尊,與帝齊體,供奉天地,衹承宗廟,母臨天下。故有莘興殷,姜任母周,二代之隆,蓋有內德。皇嗣延綿,螽斯衍慶,現衛夫人恭謹謙讓,仁德善良,不以顯貴而自衿張揚,秉淑媛之懿,體山河之儀,威容昭曜,德冠后庭。有司奏議,宜稱紱組,以母兆民。今,立衛夫人為皇后,永終天祿。(劇中衛子夫封后詔書)
-1-? 前半生的第一幸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第一幸在于眼緣。平陽府中娉婷裊娜之女何其多,好似萬花叢中,而漢武帝這位采蜜之人唯尋衛子夫,如果是巧合,那就只能以幸運作解。
據張衡《西京賦》稱:“衛后興於鬒發。”《漢武故事》載:“子夫因侍衣得幸。頭解,上見其美發,悅之,歡樂。”
由此來看,子夫這份幸運,她的頭發有很大的功勞,古人以烏黑、亮麗、濃密、修長之發為美,那么頭發加上歌舞加之容顏一定是勻稱出了最好的衛子夫,才有了帝王與平民女子的這一眼緣,才有了之后的牽牽繞繞。
原是小小謳者,最初的命運也許是一枚棋子,不過她卻在眾多的棋子中脫穎而出,未能陣亡是人生第一大幸。若不然,沒有自主權的歌女只能依舊是一枚棋子,更卑微地活著。
衛子夫從被寵信到當上皇后這一路走來,不可謂不幸。平陽公主府中有多名女子,偏偏只有她被武帝看上,后來入宮一年未得幸,卻因遣返宮女時淚雨盈盈,我見猶憐,便自然而然地又被皇帝留下,由此竟懷孕了,誕下武帝第一個孩子,破了武帝多年無子的困擾。后生長子劉據,而武帝對陳皇后早已生厭,加之巫蠱,阿嬌被廢,衛子夫順理成章成了皇后,加之衛青軍功卓著,其后衛家一門榮耀至極。這此后種種幸運都始于那第一幸。
雖說幸運,但人能獲得莫大的幸運,絕非個人滯步不前,空待人生際遇,僅憑“幸運”二字便能一路順遂,能成為眾人眼中的耀眼必然是由多種因素共同造就而成。
《大漢賢后衛子夫》
-2-? 前半生的不容易
一路走來,從不平坦。
衛子夫的入宮,也是一波三折。
衛子夫與李夫人同是歌姬出身,但衛子夫的入宮比李夫人多了許多坎坷。一來當時漢武帝登基不久,朝政幾乎還把控在竇太皇太后手里,實權不力;二有嬌縱跋扈的陳阿嬌皇后和氣焰不小的竇太主,即便九五至尊也難免處處受壓制。
衛子夫當上皇后以前,有陳阿嬌皇后的嫉恨,剛入宮廷的那一年是最無助的一年,而懷孕后雖得竇太皇太后令眾人保護其腹中龍裔的指示,但也因懷孕使得皇后嫉妒,致使弟弟衛青被抓險些喪命,此后經年還有諸多困擾,也曾有過性命勘虞。
不過或許禍兮福所倚,阿嬌的嬌縱蠻橫與衛子夫的柔弱溫順形成鮮明對比,漢武帝越是遠離陳阿嬌,就越是靠近衛子夫。衛子夫似乎是注定來拯救這個時期的漢武帝的,實權未真正掌握,抱負亦無法施展,雙翅被禁錮的雄鷹任如何雄心壯志也達不成鷹擊長空,而在感情上還是受到陳氏外戚的束縛,此時的衛子夫猶如天賜予之,衛子夫出現在了最好的時機。
衛子夫當上皇后之后,王夫人、李夫人、尹婕妤、鉤弋夫人等相繼出場、各放異彩。古時的女人,尤其帝王的女人,沒有選擇的權利,只有被選擇的等待。
衛子夫得到了一個女人一生可得到的最高榮耀,但生活幸福與否,大概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從來宮怨之音屢見不鮮,其實,比起宮怨詩中的許多女子,衛子夫已然幸運太多。不過,愛隨時都需要,縱以曾經愛過作為自慰,心中仍不抵凄涼之意,畢竟是無可奈何地以曾經的溫存慰暖余生。也許是得失相宜,人這一生,遺憾總是有的。
-3-? 一生的貢獻
總覺得電視劇《衛子夫》中衛子夫的幾字箴言“不爭不顯不露”很好地詮釋了衛子夫一生宮廷生活的恭謹謙讓。人以德行為先,衛子夫的溫良恭讓能受世人贊譽必定不是空穴來風,那么以德行母儀天下對天下人德行也會是一種影響。
武帝年輕時遇見衛子夫,衛子夫也正是年輕貌美之際,這也許是最標配的郎才女貌。衛子夫獨寵十年,育有三女一子,是武帝所有后妃中生育最多的,這期間也并沒有出現比衛子夫更受寵愛的女子。衛子夫作為后妃,為皇室子嗣綿延確是貢獻不菲,武帝的第一個孩子第一個長子都出自衛子夫,從后妃的責任而言,她無愧于大漢。
三十八年的皇后生涯,史書中未記其過,能夠身居高位多年,而未有微詞傳出,居于復雜環境之中,智慧一定是有的,但我更愿意相信她是以德行征服人心。即便之后不再得武帝過往之幸,卻始終深得武帝信任,武帝每次離宮都很放心將后宮事務及少府所掌宮中事由交于皇后,甚至可以不過問。“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 從統領后宮、母儀天下的皇后責任來說,衛子夫也不負大漢。
因為衛子夫映入武帝眼簾,衛子夫的家人弟弟衛青外甥霍去病以及其他衛氏族人都為大漢社稷做出一定貢獻,尤其衛青與霍去病對大漢的貢獻不菲。她為衛青、霍去病的豐功偉績按下了第一道門閘。
可以說,衛子夫是唯一一位與武帝偕老的女子。十幾歲時的一見鐘情,十年相伴的情誼,三十八年帝后同體的歲月,這一切都是后來受寵的夫人們無可比擬的。作為妻子,她給予了武帝一生的支持,除卻最后一次。在武帝的一生中,衛子夫是至關重要的。
-4-? 幸與不幸
《漢書》中有李延年頌唱“傾國傾城”那首歌謠的記載,而主人公就是受漢武帝十分寵愛的李夫人。衛子夫與李夫人都是武帝后宮佳麗,自古色衰而愛馳,都說李夫人令武帝念念不忘,如果李夫人活得像衛子夫那樣久,一樣走到年老色衰的年紀,不知道還會不會得武帝那么惦念呢。
衛子夫與李夫人,各有各的幸運,各有各的不幸。
衛子夫起于巫蠱,落于巫蠱。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陳阿嬌因多年無子,惑于巫祝,最后東窗事發,既已踩到雷區,又如何能夠全身而退?陳阿嬌付出的代價是罷黜后位,退居長門宮,往后戚戚數載,不過哀唱《長門賦》。衛子夫是漢武帝第二位皇后,乃史上在位時長第二久的皇后,但《長門賦》幾乎適合所有宮人,“新人舊人”的更替順流勢不可擋。衛子夫因為巫蠱之禍所承受的后果絲毫不遜色于陳阿嬌。
如果人一生的運氣是有額度的,那么衛子夫在前半生里將運氣運用到了極致。巫蠱之禍好似風云涌起、翻江倒海,衛氏一系幾乎族滅。但最幸運的是,衛太子還是留下了劉病已這個血脈,后成漢宣帝,兜兜轉轉,可說西漢之后的血脈都可算衛氏之后了,西漢政權又回到衛系子孫身上了。
巫蠱之禍十八年以后,漢宣帝登基,以皇后之禮重新厚葬曾祖母衛子夫,追謚號為“思”,“史稱孝武衛思后或衛思皇后”,皇后擁有獨立謚號,史無前例,這個“中國歷史的第一”,斯人已逝,也許對衛子夫本人而言已無關痛癢,但在后人看來,還是可“威風八面”的。而十八年,一個讓人覺得大義凜然的數字,都說十八年后又是一條好漢,而衛子夫最后的自盡就讓我覺得有一種俠義之感,夾雜著幾許憤恨與不甘,以死明志未有謀反之意,那一刻,她是勇敢的,從支持太子起兵的那一瞬間開始,她是有著衛氏家族的英勇與血性的。
一代大漢賢后,不會浪得虛名。一輩子不爭不顯不露,歷史流傳下來了她一輩子的淑德,而最后的禍端給她這一生添上了不一樣的色彩,好像,選擇死是她這一生最后的升華,成就了不一般的衛子夫。
第二札: 衛子夫? ? ? ? ? ? ? ? ? ? ? ? ? ? ? ? ? ? ? 我一個人,欣賞歷史人物后的小小觀感,只是想要、想要擷取歷史風情中的幾許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