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瞳孔是藍色,就像是他見慣的大海顏色一般的藍色?!?/p>
“why?Why?Why?Why?陸地上的人,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在為什么上?!?900仿佛站在了上帝的視角,理性而又殘忍的將自詡孤獨的人狠狠虐了一遍。
所以他害怕自己也變成所謂陸地上的人,也許用“害怕自己變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來形容則更貼切一些。
所以他的世界只有看的見的盡頭,摸得著的88個黑白琴鍵。
無數縱橫交錯的街道,無數未知的選擇,這都能夠成為一個足以說服自己不作出任何改變的理由。
畢竟人生不能只有開始,還要能夠看的清結局。
畢竟人生不一定非要有詩和遠方,安然偏安一隅不代表就是茍且。
于是從這個角度來看,1900從不孤獨,縱然他生于海,亡于海。
同樣,觀眾也不孤獨,孤獨的只是這個不識趣的世界。
一如《踏雪尋梅》里,臧先生一直在不斷追問丁子聰為什么要用如此殘忍的方式殺害第一次見面的王佳梅。
其實不過是為自己的孤獨尋找一個合理的出口。
用丁子聰的回答:我不討厭女人,我討厭的是人。
或許,這就是小人物無法改變世界的悲哀。
亦或許,臧先生等的就是這句話。
終于可以為自己的無能為力,可以為自己的妥協找到一個自我慰藉的借口。
丁子聰是在逃避,王佳梅是在逃避。
逃避那個改變不了命運的自己。
于是王佳梅讓丁子聰殺死她。
丁子聰答應了,然后去自首。
他殘害的不是王佳梅,而是另一個自己。
同樣,1900用一大堆看似很有哲理的話,來掩飾自己的脆弱。
不過這都還好,至少他還有鋼琴可以依賴。
同樣,你看到一個“孤獨”的靈魂,不愿被俗世玷污的決絕。
不過是你沒有任何事物可以依賴罷了。
于是,你在別人的故事里,淚流滿面。
最終,你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事無成。
生活不是電影,不是所有美好的開始都會有一個美好的結局。
所有人都不想成為一個孤獨的人。
所有人都向往詩意的世界。
可又有誰能夠突破自己的生活圈。
后來,你還是安靜的站在世界的這一邊,用絕望、悲傷、黯淡的眼神看著另一個你口中所謂自由的世界。
總是將看不見摸不著的世界,叫做詩和遠方。
總是將看得見摸得到的現在,叫做孤獨。
你可知道,不是所有到不了的地方都叫做遠方。
你可知道,也不是所有的孑然一身都叫做孤獨。
其實《海上鋼琴師》所有的細節都沒有講述1900的孤獨。
他還有鋼琴可以演奏,他還有那個藍色瞳孔的姑娘可以回憶。
1900不孤獨,他不過是不想被世俗同化。
其實你也不孤獨,孤獨的只是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