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老先生在文章中說: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nèi)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是沒有的,不完美才是人生。
想想確實如此:除了蘇東坡先生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外,有“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還有“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言人無二三”、“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等等。由此可知,人自從一生下來,面對這個未知的世界,就注定了每個人生都是不完美的。
只有在不完美中,人們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不完美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醒,而完美往往是“高處不勝寒”的迷惘。而正是不完美使一個人清楚地看到前方的路的曲折,路旁的荊棘刺草,也才找到了定位。
人的存在在于不完美,而人的追求理應(yīng)是完美。人生境界還有一個層次,那就是經(jīng)過奮斗把不完美得完美些。只豁達而不奮斗,就成了玩世不恭,那才是徹底的失敗者。
人生是不完美的,蒼鷹與蒼蠅絕非一個樣。怨天尤人是不對的。老子說要“無為而治”不是說“無為而擲”,更不等于無所作為睡大覺,所以不完美絕非自暴自棄,無所事事的弱價值取向。
過失與缺憾本就是人生的一大組成部分,只有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的過失與缺憾,才能在風雨之后看到彩虹。我們所謂的完美,也不過是在種種缺憾美對比之下的完美而已。
接受不完美,是生存的智慧,是營造快樂人生的技巧。善于接受不完美者,必定會隨處有緣,擁有幸福人生。
從容的心態(tài)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只要心態(tài)有了從容,面對金錢、名利才能豁達而又不失進取。
我說:感悟就會從容、快樂就會幸福,知足就會完美。生活是美好的,不要因為缺憾而傷感。如果錯過了早上東升的太陽,我們還可以欣賞傍晚美麗的落日。如果錯過了春天的花朵,我們還可以收獲秋天的果實。如果錯過了今天,那么,就期待著給明天一個大大的擁抱就好。
人生總會有很多的缺憾,當你在面對這些的時候,別急著說別無選擇,別以為所有的事情只有對與錯,要記著,事情的答案遠不止一個,所以,我們永遠有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