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天下的太陽花/原創
一
既然是在簡書上寫總結,那么,就寫在簡書的微瀾歷程,生活中的盤點就擱在一邊兒。
很奇妙的感覺,剛剛滿三年。前兩年壓根兒沒有想到盤點在簡書留下的痕跡,今天,沖動不可抑止,書上說那是MAN的晨勃。
也許,派發九萬的鉆兒在熠熠發光,招蜂引蝶,但我區區幾千個鉆的基本盤能夠收獲多少?
我掂量又掂量,卻發現,不是鉆本身讓我沖動,是被鉆激發的樂趣,是被鉆點燃的欲望,是被鉆描繪的世相讓我「樂不思蜀」。
是鉆,還是非鉆?
二
是啊。
太陽底下的凸透鏡能夠燃燒紙屑,簡書鉆就是那最聚焦最炙熱的一點光。
當鉆,貝,FTN,Coin Tiger等一一呈現時候,當它們都用Money來終極衡量的時候,就如同太白先生說「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一樣,鉆與金錢挾裹著江水與泥沙,滾滾而來。
簡叔高明。
我們都被帶著跑。不管身邊的人是簡書土著民,還是幣圈新來者,不管是情懷的作者,還是投機的寫手,這些已不重要,每一分子都或多或少的在塵沙中前行。
我也在這沙塵暴中負欲前行,毫不例外。
三
三年前的元旦,我從簡書的某個前任會員朋友圈的文章知道了簡書。
刷網的習慣多了一個內容:隔三岔五地刷簡書。還鼓勵九歲的孩子在上面寫文,也因此成就了最早最小最出名的簡書昵稱「雷克斯來了」。
2016年4月1日,終于手癢難耐,在簡書上傳了第一篇文章,這可不是發表,是標準的「上傳」,我太清楚二者鴻溝般的差別。
回頭來想,我把自己看成了笑話,好臭好臭好臭的文章。
這也是我選擇愚人節傳文的原因。生活總要有些自嘲的勇氣,不然,這和咸魚有什么差別?
太陽依然掛在天空,交流的好友越來越多。隨著時光流逝,有的繼續前行,有的脫離簡書。我呢,每周三兩更的速度,不緊不慢。
然后,開始組織線下活動。然后,湖北專題成立。然后,以官方專題形式繼續組織線下活動。
武漢成為簡書線下活動次數最多的區域。
四
兩年后,專注「演講」專題的分享進入「審美疲勞期」,雖然「每日即興演講三分鐘」還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曾經的「簡書簽約作者」與「簡書版權作者」名號與協議,都被自己雪藏,實在不好意思說出來。
開始找理由與借口的日子越來越多,美麗的拖延癥如精蟲燒腦。
更文也從高峰一月十三更「進步」到一月兩三更。有一個月,實在無更,為了避免更相難看,勉強更一下。
當你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總有各種花式借口層出不窮。而事后證明,借口全他媽是錯的。
好在「楠天習慣實驗室」挽救了我。
一直在生活中研究習慣,把習慣理論與自己的親身踐行無縫結合。
從2018年9月開始,在簡書更文有稍微的恢復,從一月一更達到一月四更。
在某個吉祥如意、佛系道系爆發的日子,把研究三年的習慣理論運用到寫作上來,獨創了「每天寫作一句話」的習慣。
在2018年11月9日,各種鉆,幣改,鏈改與內在的寫作習慣以及寫作沖動的推動之下,「日更」開始啟航。
五
日更以三步走的小目標進行到了今天。
第一步完成21天,以收獲紅筆「日更達人」標為實現標志。已完成。
第二步完成45天,以收獲簡書小禮物為實現標志。已完成,默默等待簡書禮物當中。
第三步完成100天,權當作日更第一階段的初級目標。以「習慣」研究為主題,完成至少50篇習慣研究文章為基礎。
為了度過2018年這個「雙重寒冬」,還主動發起「每日一礪」的習慣直播。把習慣養成,思想沉淀與周期低谷融合一體,讓習慣成為生命中最華麗的崛起符號。
有簡友立FLAG,說「日更十年」,我內心深深敬畏這些擁有生命最強悍力量感的人。
他們激勵了我。我仿效彼得·德魯克每三年研究一個領域的方法,在《生命清單》中刻下了寫出至少八本書的小目標。
六
寫到這兒,讀者可能已經發現,我是個專注而狂熱的人。
我是簡書的原著民,除了我的微信公眾號外,我主要在簡書上更文。三年時間,不長也不短。
以前,我寫過,簡書改造了我。今天,2019年即將來臨之際,我懷著感恩之心,再立一FLAG:與簡書同在。
但我保證,楠天的每一個FLAG都會實現。因為,楠天過往生命中的FLAG都是一一兌現了的。
當然,以我一貫的個性,我不會孤立日更寫文。我會遵循簡叔「社區游戲化」宗旨,認識更多優質的簡友,向他們學習致敬。
自然,簡書「幣改」與「鏈改」的區塊鏈實踐,我也會一步一步參與其中。
做為有十五年股市經歷的人來說,錯過簡書的通證化改革,那還算是簡書人嗎?
期待簡書更好,期待簡友成長,期待社區發展,期待簡書鉆更順。
此時此刻,忘掉2018,致敬我和我們的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