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今天是2015年11月7日,距離那次旅行出發已經4個月了,從旅行回來到現在也3個多月了。一是因為回來后就投入CPA考試的準備中,借口沒有時間精力寫;二也是因為自己的懶惰,一直拖到現在才來寫這篇游記。我想游記和攻略是不同的,等我寫完這篇游記后再去寫一篇攻略,希望能給后來的旅游愛好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信息。
Day1-2015年7月8日從上海出發一路北上去哈爾濱
這一次的旅行還真像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7月6號才考完計量,考完后就在朋友圈發了一篇旅友征集令,7月7號待在寢室寫攻略,然后是準備出門要帶的東西,7月8號上午就收拾好行李,搭上北去的列車開啟了這一次難忘的旅行。
至于為什么會想要去哈爾濱、北極村、滿洲里,我自己也沒想清楚。也可能只是因為想去遠方,所以選擇了最北的北極村;又因為想去大草原,所以又把滿洲里納入形行程中,其實本來想從海拉爾去滿洲里,但是由于中間行程的調整,最后直接從額爾古納去到了滿洲里,與草原都可以說是擦肩而過而未親密接觸。至于北極村,回來才發現原來遲子建就出生在中國這個最北的村莊,那里的村莊、山河、土地、木格楞、以及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們成了遲子建許多優秀作品的主體,給予她無盡的創作靈感。她把對愛人的哀思滲透進了榮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的中篇小說《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在《額爾古納河右岸》一書中,她以一位年近九旬的鄂溫克族最后一個酋長遺孀的自述口吻,講述了“我”的愛情傳奇和近一百年的部族歷史,呈現了鄂溫克族這個古老部落從平和、浪漫、寧靜的生活過渡到現在下山定居的過程;而《北極村童話》則以兒童視角追憶她在北極村里奇異而神秘的北極生活;還有《傷懷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等優美的散文集。就像北極村里的那些村莊、山河、土地、木格楞、冬日里厚厚的白雪以及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們一樣,遲子建的文字是貼近生活、寧靜祥和又樸實無華的,讀起來讓人的心也慢慢安靜了下來。今日的北極村因為旅游的開發,慢慢遺失了遲子建筆下的那份寧靜,多了些市井氣息的熱鬧。不過這些并不影響我與北極村的相識,而且好似已經注定的那份緣分。只是可惜行程安排緊湊,只在北極村待了一個下午和一個晚上,走馬觀花的游覽了必去的熱鬧的旅游景點,還沒來得及去慢慢感受遲子建筆下的那份寧靜。
【今天是2015年12月20日,上一次寫的游記還不是很完整,今天又抽空來補充修改一下。
除了遲子建以外,還有一位作家出生、成長、被孕育在哈爾濱那片土地,不過時間有點久遠。她逝世在上個世紀的四十年代,而她身后的故事卻一直流傳,較早一部由宋佳主演的《蕭紅傳》和前不久由湯唯主演的《黃金時代》都是講述她的故事。電影里更多的是講述她和與她相逢過的男人的故事,不過她更重要的身份應該還是一位優秀的作家、還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呼蘭河傳》里講述了那遙遠的北方、一到冬天就冰雪覆蓋的呼蘭河畔祥和生活的人們,那里有種著各種各樣花草、水果、蔬菜的作者家的后花園,在那里作者和祖父一起度過了愉快的童年。】
出發前的準備:
哈爾濱關鍵詞:中央大街、圣索菲亞大教堂、秋林紅腸、大咧吧
北京關鍵詞:地壇公園,前門大街(鮮魚口美食街),大柵欄,零公里標志,雍和宮,古北水鎮,后海,北海公園,護國寺小吃(豌豆黃、鹵煮、豆汁、焦圈、梅園奶酪、炸灌腸、豆汁兒、豌豆黃、艾窩窩。)石景山公園,【798藝術區】,國家圖書館,什剎海(前海),恭王府,自然博物館、中國科技館、天文館、觀象臺、軍事博物館,各種名人故居,三里屯和簋街,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向日葵花展)、姚記炒肝、王府井小吃一條街
旅途正式開啟:
Day1(7月8號~9號從上海到哈爾濱的火車上)
現在是7月9號早上5點25,可是天已經完全亮開,而且可以看出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大晴天,看了一下火車時刻,一會將要到秦皇島了,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毛澤東的那首詩“秦皇島外打漁船,一片汪洋都不限,知向誰邊”。昨晚在火車上還算好過,只是一個小女孩時不時的鬧騰搞得多次本來要睡著了又被炒醒了。
Day2(7月9號)
經過24小時38分的火車后,終于在9號下午兩點十五分到達了哈爾濱火車站。剛到哈爾濱,哈爾濱給我的感覺是舊舊的和在印象中瞬間就想到了蘭州,它們給我的最初感覺都是舊舊的。剛找到32路公交站后,就看到一輛32路車開過來了,上車過了6站到達了哈商大站,然后找到了Luckyhome青年旅舍,這個旅舍不大,是一個家庭旅館似的,但是還是有青旅的感覺。到了后洗了個澡收拾一下,準備出去玩,但是外面好熱無奈只有在房里等啊等,終于等到下午六點半才出門。出發去了索菲亞大教堂、中央大街、防洪紀念塔、斯大林公園。去老昌鍋烙嘗了一下哈爾濱的鍋烙和拉皮,哈爾濱的菜一個是咸一個是量大。而且哈爾濱的人晚上都回家好早,十點鐘中央大街就沒多少人了,我也就打車回青旅了。
Day3(7月10號)
可能是前一天玩得太累了,這天早上一覺睡到了7點半,沒有感受到3點多鐘天就亮了的感覺,一睜開眼就發現外面又好熱啊,又開始在糾結出不出去玩了,最后糾結到8點半才出門,走到中心醫院站,坐102到了防洪紀念塔,在附近找了一家燒餅店吃了一燒餅和一碗豆腐腦,然后就買了去太陽島的船票,準備去太陽島上的俄羅斯小鎮玩。逛完俄羅斯小鎮后,就準備去中華巴洛克街區,巴洛克街區可能開發得還不是很好,人氣不高,在那的一家酥餅店吃了午飯。然后就坐車去東直大街,準備去看看那三個教堂和秋林公司。然后就坐車回青旅收拾東西準備去火車站了。
Day4(7月11號)
7月10號頂著大太陽游了一天哈爾濱,因為太累了晚上在火車上睡得可熟了,中間雖然斷斷續續有醒,第二天醒了,發現天都大亮了,結果一看手表才四點鐘,終于感受到了這邊天亮得早了,然后就一直在大興安嶺里面穿,列車行使在綿延無盡的森林中。
在火車上聯系了漠河北極村驢友之家的何姐,她幫忙聯系了一個車,下火車后就可以直接坐她找的車到北極村,漠河到北極村一共60公里左右,車程一個半小時左右。在北極村要先買門票才讓進,門票全票60元,學生票半票30元。北極村不大但是開發得還比較熱鬧,大街上的商店基本上都打著最北的招牌。有最北一家、最北哨所、最北冷飲店、最北客運站、最北郵局,北極村的主要景點有北極沙洲里面的“我找到北了”、“中國北極點”、路標牌、金雞之冠,在北極沙洲里面隔著一條黑龍江,對面就是俄羅斯了,除了北極沙洲,還有“神州北極”標志、最北哨所、最北水兵、圣誕郵局,圣誕郵局里面可以寄明信片蓋紀念章,不過稍微有點貴一元一個章。
到北極村旅游之家后遇到幾個也是剛到的男生,問他們要不要一起包車去北紅村,和老板講好了價錢,我們一共五個人、每人120元,司機帶我們玩兩天,先逛逛北極村、第二天去烏蘇里淺灘、龍江第一灣最后到北紅村,第二天晚上住北紅村。第三天就從北紅村回漠河縣城,去逛逛“五·六火災紀念館”等等。
Day5(7月12號)北極村~烏蘇里淺灘~龍江第一灣~北紅村
司機帶著我們去看了飛來松、在路邊采了野生藍莓、然后去了烏蘇里淺灘、龍江第一灣,最后到了北紅村。
在北紅村住的是家庭旅館,環境挺好的。北紅村吃飯的話,一般飯館都有兩個菜單,一個價格偏高一個價格合適,如果老板拿的是高價菜單給你,就可以考慮是不是要換一家店吃飯了。
北紅村是比北極村更北更原始的一個村,據說是去年才通的電,聯通手機在里面也是沒有信號的,目前還沒有北極村商業化,里面超市里的東西就一般的物價,完全不高。在北紅村也有北紅哨所和北紅水兵。北紅村也有郵局,也可以寄明信片,也是一個郵戳一元,但是因為還沒有很商業化,郵局的阿姨讓我們自己帶到縣城的郵局投遞,我寫了一張明信片帶回了縣城投遞。
Day6(7月13號)北紅村~漠河縣
這一天的行程不滿,就是回縣城,我們本來說好的早上八點出發,結果大家都不忙就挨到了九點左右才從北紅村出發,差不多在十一點多鐘的時候回到了縣城,我的手機才重新有了信號。漠河縣城不大也就那幾天街,可以看的景點有“五·六火災紀念館”和松苑,還有北極之星廣場,在北極之星廣場可以看見漠河縣城的一條主街。
司機本來想先帶我們去“五·六火災紀念館”,但是剛到時工作人員說要下班了,就讓我們下午再去。司機就先把我們載到了“北北國際青年旅舍”。這家青旅的老板,好像挺出名的,還上過微博頭條,但是感覺他們家的青旅入住率并不太高。我們住的是四人間,但是沒窗?所以感覺會有一些潮濕,不過因為沒窗,關燈后全是黑的,第二天早上睡到了七點半才起床,這也是我出來那么多天起得最晚的一天。
這家青旅也是一個家庭小院,樓上的公共活動區域挺寬敞的,還有電視可以看。在這里就和之前一起包車去北紅村的“二哥”、“二弟”“Leo”他們分別了,二哥回家、二弟先去哈爾濱再回家,Leo去黑河再去對面的一個俄羅斯的城市。我本來準備從漠河去齊齊哈爾轉車去海拉爾再去滿洲里,最后也決定和燕姐一起改道由北邊去滿洲里,先從漠河坐大巴去滿歸,然后準備從滿歸搭車或者坐大巴或者坐火車去根河,然后再去玩黑山頭、室韋、臨江、恩和、額爾古納等等景點。這天下午就把去齊齊哈爾和齊齊哈爾去海拉爾的票給退了,兩張票分別被收了10%和5%的退票費。把行程安排好后,就等太陽變小后,去縣城逛逛了。因為縣城不大,所以就選擇了步行,先去松苑逛了逛,然后準備找個郵局把明信片寄了,結果找到后才發現工作人員已經下班了,所以只有明天再來寄了。然后去那個北極之星廣場逛了逛。后面就去這個縣城的生活區逛逛,準備找點吃的。找了一圈后,找了一家面食店嘗了一碗朝鮮冷面,真是怪怪的味道,湯是酸酸甜甜的,面呢很像米線而不像面。
Day7(7月14號)漠河~滿歸—阿龍山—金河—莫爾道嘎~室韋
“漠河——滿歸——阿龍山——金河——莫爾道嘎——室韋,這顛簸了一下午加一晚上的路程也夠遠的;另外,從7月11號早上在火車上睜開眼,發現自己在一片森林里穿梭到現在也還沒穿出去,大興安嶺還真大。另另外,紀念一下第一次搭車成功,感謝一下二弟的榜樣和二哥的鼓動還有燕姐的陪伴,新技能get。”——發在朋友圈里的話。
從漠河縣城有到滿歸的班車,一般是下午一點半從漠河出發,然后在大興安嶺濃郁的森林里面穿梭將近兩個小時后就到了滿歸。滿歸是內蒙古根河市下面的一個鎮,但是因為還是屬于大興安嶺地區,所以還沒能見到遼闊的草原。我和燕姐一同從漠河坐班車到達滿歸,想的是可以從滿歸坐火車去海拉爾或者去根河,也沒確定到底去哪。但是火車是上午才有的,去汽車站問有沒有去額爾古納、根河的班車,也說沒有了。因為我已經定了7月18號從滿洲里回北京的火車票,想要在16號或者最晚17號趕到滿洲里,所以還是不想在滿歸住一晚,如果有車的話還是想能去到根河或者額爾古納。
之前聽了二哥和二弟搭車的經歷,聽他們說在這條旅游路線上搭車還是比較容易,所以和燕姐就決定試試人品怎樣,試試看能不能搭到車。當天運氣還是挺不錯的,去到馬路邊等了不到十分鐘,就等到一輛家庭自駕的、還有空位、也是要去滿洲里的車,就這樣順利的搭上了車。不過因為從滿歸到室韋的路不太好,中間遇到漂亮的景色也會停下車來欣賞欣賞,還有司機較長時間駕駛的緣故,兩百多公里的路程我們從下午四點多鐘一直走到了晚上11點多鐘才趕到了室韋,途中路過了阿龍山、金河、莫爾道嘎鎮。室韋鎮是內蒙古省額爾古納市下面的一個俄羅斯小鎮,與俄羅斯也只隔著一條額爾古納河。第一天到得晚外面的景色怎么樣,完全沒發現,只在鎮上吃了點燒烤。等到第二天起床后發現,原來自己已經身處草原了,雖然只是在草原的邊界上而不是在大草原的中心,但是配著木格楞房子的小鎮,景色也相當漂亮。在這里我們為了不耽誤好心載我們的那一家人的行程,我們就和他們告別了。隨后,我和燕姐就在鎮上逛了逛,早餐吃的這邊的特色咸奶茶和包子,然后早餐店的老板長得好像俄羅斯人,不過卻帶著一口的東北口音。總得來說,室韋鎮比較小,但是都充滿了俄羅斯和蒙古的風情,有賣俄羅斯大列巴的、也有賣俄羅斯紀念品的。
本來聽二哥和二弟說離室韋不遠的有一個臨江屯也是不錯的,但是考慮到我們的時間有限,燕姐又聽說恩和的景色也不錯,所以和燕姐一致決定放棄臨江屯,直接去恩和,然后再由恩和去滿洲里了。
室韋去恩和和額爾古納都是有班車的,但是我們收拾好行李去汽車站的時候,離班車開車還有一定時間,于是我們又想能不能又嘗試一下搭車,然后頂著偌大的一個太陽從鎮里走過三套馬車所在的地方,然后一直走到了室韋鎮入口的加油站,然后站在路邊攔了無數輛車,結果都沒成功。最后終于攔下一輛面包車,不過是收費的,我和燕姐還是覺得就坐這輛車走了,和司機講好價格后就上車了,滿心歡喜的去往下一站恩和。
Day8(7月15號)室韋~恩和~額爾古納
本來和燕姐打算是從室韋去恩和,然后再由恩和直接去滿洲里,但是當到達恩和以后,午后的倦意讓人不太愿意下車折騰了,所以和司機又重新講好價格,直接把我們載到額爾古納順便充當一下我們的臨時導游,帶我們游一下油菜花田、白樺林還有額爾古納濕地等景點。我們就直接從室韋去到了額爾古納,然后在距離額爾古納市的拉布大林汽車站不遠的地方找了一個旅館住下,想第二天坐去往滿洲里的班車會方便一些。
從室韋到恩和、再到額爾古納一路上的風景都是不錯的,雖然路爛了一點、車子顛簸了一點。中間有還不太遼闊的草原、配著流動的白云、幽藍的天空好不美麗;有悠閑的啃著青草的羊群和牛群,牧民在旁邊慵懶的守著它們;還有綠油油的麥田、一片連著一片,就像綿延起伏的翠綠的山丘一樣;還有一大片、一大片金燦燦的油菜花田,在陽光的照耀下就顯得更加耀眼了,旁邊自然也有和蜜蜂一樣勤勞的養蜂人;還有在草原上練習打靶的士兵哥哥;這些漂亮的景色映入眼簾,只有不停的感嘆草原的景色美麗,在感嘆中心境也跟著開闊起來。另外在離額爾古納市大概三十多公里的地方,還有好大一片白樺林,樸樹那首歌里的白樺林應該是靜靜的,但是這里的這片白樺林,雖然白白的樹干混合和在7月還是碧綠的樹葉、還有陽光透過葉子照入林間的光影,呈現一幅靜謐的風景畫,但是走出林子后就是混合著人聲與汽車喇叭聲的嘈雜的世界,我想這也是旅游開發與旅游資源保護的一個矛盾。
放下行李后,就和燕姐一塊去額爾古納最繁華的步行街找吃的,順便問問明天去往滿洲里的班車幾點開始賣票幾點出發,結果我們去的時候工作人員剛好下班鎖門了。當時才是下午5點鐘,果然和東北的人也是有時差的。趁著工作人員還沒走,拉住她問明早什么時候開始賣票,結果她告訴我早上5點就開始賣票了,也難怪他們5點就下班了。隨后和燕姐找了一家飯館吃飯,我點了一份肉沫茄子打鹵面,結果廚師家的面和醬油都可能是不要錢的,上來好大一碗面條,然后是一碗都將近黑色的鹵子,真是咸得不能再咸了,我知道東北人都是重口味,可也沒想到口味能這么重。
吃完飯后在客運站門口遇到了載我們到額爾古納的司機叔叔,燕姐和他聊了一會,他就帶我們去到了額爾古納濕地的入口處。燕姐說如果我們晚點去是可以逃票進去的,但是由于我的年少無知,當看門的大叔讓我出示身份證的時候,我居然就乖乖的掏出了我的身份證給他看,他看完后就跟我說來、來,去那邊買票去,我當時就驚呆了。還好司機叔叔對額爾古納非常熟悉,帶我們從另外一個人跡罕至的入口,我和燕姐一個大門上翻過,一個從大門下面的空間鉆入成功逃票進入了額爾古納濕地。當時天已經開始慢慢暗了下來,我和燕姐加快步伐上到了山頂,在暮色中欣賞了濕地的美景,反而覺得更加漂亮了。在山頂逗留一會后,我們沿著木棧道往濕地下面走去,但是考慮安全問題,天又快黑了,只下到一半就沿另外一條道回到了山頂。回來的時候,額爾古納市的燈都亮了,伴著五彩斑斕的燈光的額爾古納顯得更加的美麗了。
Day9(7月16號)額爾古納~黑山頭~扎來諾爾~滿洲里
之前在漠河北北青旅的時候就聽老板說一定不要錯過黑山頭,我和燕姐開始也把黑山頭納入行程中的,但是在額爾古納的時候真感覺身體有點吃不消了,于是又決定放棄黑山頭,直接從額爾古納去滿洲里了。都不知道這邊的天是什么時候亮的,但是早上5點鐘醒來的時候天已經完全亮了,也沒洗漱就直奔汽車站買票去了,買好票回來收拾一下就準備出發吃個早餐然后坐車去滿洲里了。
由于太累了,坐上車沒多久,伴著車子的律動,就瞌睡了,瞇著眼睛睡了一會,迷迷糊糊聽見車子到了黑山頭又離開了黑山頭,就這樣和黑山頭一個惜別了。又瞇著眼睛睡了一會兒,睜開眼發現自己真的身處遼闊的大草原的,只不過是在車中,車子一路奔馳卻也還是望不到草原的邊。如果只是茫茫無邊的草原,可能會有些單調,但是大自然自然不是那么不解風情,在茫茫的草原只能加上些湖泊的點綴,渾然天成又美不勝收,也只有不停感嘆了,當然草原中也有一些蒙古包的點綴,有馬匹、有游客,又給草原增加了些生氣,總得說來,草原是遼闊的、美麗的。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車程,汽車先到了扎拉諾爾這里有猛犸象公園,可惜的是,只在車里見到了幾只猛犸象的雕塑。從扎拉諾爾經過幾十分鐘后就到了滿洲里,這是一個到處充滿著俄羅斯風情的邊關城市,到處到能看到賣俄羅斯紀念品的商店,還能在大街上看到停在路邊的俄羅斯大巴,還有很多俄羅斯人。
到達滿洲里后,我們找了入住了“伏爾加河畔青年旅舍”,這是一家新開的青旅,外面看起來非常高大上,里面則是按俄羅斯民居木格楞的樣式來裝修的,地理位置呀、環境都很不錯,最重要的是老板人超好。本來只剩燕姐預定的那一個床位了,為了不讓我和燕姐分開,好心的老板免費收留了我一晚,讓我可以在樓上的沙發上睡一晚。
放好行李以后,我們先去覓食,找來找去找到一家吉祥餛飩,在大老遠的東北看到一家吉祥餛飩,頓感親切,就去簡單的吃了一頓午飯。吃完午飯后就往國門景區出發,這個時候雨下大了。國門門票成人票是80元,我又厚顏無恥的拿著本科的學生證買了一張學生票進入了景區。由于下雨,剛開始人還比較少,去國門三樓望了望對面的俄羅斯,對面好像是一個小鎮,但是對面旅游業明顯沒有我們辦得那個火熱。景區里面加上目前的那道國門一共有五代國門,還有紅色教育展廳。不過最熱門的應該是41號界碑,在那等著拍照的人是圍了里三層外三層的,不過站崗的士兵哥哥還是穩定自若的樣子,很好的展現了我國軍人的風范。
從國門景區出來坐車回去會路過套娃廣場,去里面逛了逛,各式各樣的套娃都有的,但是由于外面在裝修整體有點亂。
燕姐由于沒進國門景區,早早的就回青旅睡覺了,等我回去得時候她還在睡。她睡飽了以后,我們就一起出去覓食了,我們想找一家西餐廳嘗嘗俄羅斯菜。滿洲里的西餐廳也感覺滿大街都是,最后我們找了一家看起來還不錯的餐廳,進去后發現好多俄羅斯人在里面用餐。不過最驚喜的,應該是晚上9點以后餐廳免費提供的俄羅斯帥哥和俄羅斯美女表演的唱歌和跳舞的節目,然后自然就跟著嗨起來了,可能因為太嗨了,和燕姐一直到晚上11點多鐘才從餐廳里面出來,出來后在充滿俄羅斯風情的中蘇步行街上逛了逛就回青旅了。夜晚的滿洲里燈光很是燦爛,加上俄羅斯風情的建筑,就更顯異域風情了,真感覺自己置身在俄羅斯的城市一樣。
Day10(7月17號)滿洲里
因為太累了,這一天一直睡到中午十二點多鐘才起床,想修整一天再去草原、猛犸象公園玩,但是火車票就得往后改簽一天。中午起床后,和燕姐以及一位新來的“不凡”小同學一起出門找了一家蒙古餐館想嘗一下蒙餐,嘗了鐵鍋奶茶和克里亞特包子還有風干手撕牛肉。然后我去火車站改簽火車票,結果售票員告訴我不能改簽,然后草原、猛犸象公園都只有下一次再去了,留一些遺憾也留一些再去一次的借口。下午,又在滿洲里的街道上逛了逛,晚上就帶著“不凡”小同學又去前一天晚上的那家西餐廳看表演,結果這一次還有抽獎環節,抽到了一個小熊換了一瓶紅酒。
Day11、12(7月18~19號)滿洲里~北京
回北京的車是中午12點半的,18號早上起床洗漱后,拿著行李出去吃了個早中午飯就去火車站,準備坐車回去了。在火車上認識了兩位內蒙古大學滿洲里分校的小朋友,一路上和他們打牌、聊天、看電影,說說笑笑的將近30個小時的車程也都覺得很快就過了,然后18號晚上九點多鐘火車晚點幾分鐘到達了北京,冉同學辛苦的頂著大雨來火車站接到了我,然后一起回到了她們學校。
Day13、14(7月20~21號)北京
坐了將近30個小時后的火車后剛開始沒什么感覺,可是睡了一晚后第二天起床才發現渾身酸痛,一直待到中午才出去吃了個午飯,然后準備和冉同學一起去地壇公園逛逛,然后晚上和在北京的高中同學約好要聚聚,和他們聚完又一起去北大逛了逛,上一次去北大還是13年在清華參加夏令營的時候,一個人繞著未名湖畔走了一圈就離開了,這一次是一群人在夜色中繞著未名湖畔走了一圈,時間真過得好快。
21號和冉一起去798藝術中心、大柵欄鮮魚口美食街逛了逛,嘗了老北京炸醬面、爐肉火燒、鹵煮火燒。在798藝術中心一家鐵匠營的商店深深吸引了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總是喜歡老東西,而里面基本上都是些老東西,各個年代的汽車模型都有真是看得我很欣喜。
Day15(7月22~23號)北京~上海
買了7月22號晚上從北京回上海的火車,由于太累了22號就沒安排游完景點,中午和冉的室友一起吃了個午飯,在睡個午覺就收拾行李去火車站了。在火車上遇到一個來清華交流的尼泊爾小哥,這個時候就感覺到英文的強大用處了,也是一路和他聊天、玩玩游戲時間也不知不覺得過去了,第二天上午十點多鐘就回到了上海。
寫在后面的話:
現在回憶起旅行途中的點點滴滴,仿佛又重新旅游了一遍,在整理期間總是想要放棄,又害怕記在腦子里的美好東西會被其他東西擠掉;又害怕隨著日子的積累,美好的記憶也變得模糊,所以想還是耐著性子,堅持把這篇游記寫完了,雖然寫到最后都不太像一篇游記。
本來打算寫一篇游記和一篇攻略的,出于懶惰的考慮,決定兩篇合為一篇了,原諒一個假裝很忙又不知道忙了什么的擁有一顆文藝心、卻沒一身文藝才的偽文青——2015年12月20日